魏谭军 董德刚
【摘要】利用低分散度水溶性壳聚糖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特点,以离子交联法制备乌苯美司-壳聚糖纳米微粒(Uben-CS-NP),并研究其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药行为。所制备的Uben-CS-NP形态圆整规则,分散性好,粒径为200-360nm,Zeta电势为+35.3mV,包封率为68.3%,载药量为29.6%,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缓释作用明显。
【关键词】乌苯美司;壳聚糖;纳米微粒;缓释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2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27-02乌苯美司是日本学者梅泽宾夫于1976年从橄榄网状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低分子二肽化合物,为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1]。近年来的体内外实验及临床验证结果表明,乌苯美司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能显著抑制各种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肺癌、胃癌等癌细胞[2]的增殖。但是现用的临床剂型如片剂和胶囊剂,具有靶向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价格高等缺陷,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Uben-CS-NP新型给药系统进行质量评价,以期为进一步该新型给药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奠定基础。1材料与仪器
1.1主要材料乌苯美司;低分散度水溶性壳聚糖;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主要仪器UV110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低温冷凍高速台式离心机;PHSJ-3F型pH计;JY92-Ⅱ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激光纳米粒度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2方法
2.1离子交联法制备乌苯美司-壳聚糖纳米微粒取一定量的乌苯美司加入含有1%冰醋酸的2.5mg/mL壳聚糖溶液中混匀,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将1.5mg/mLTPP溶液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取上述壳聚糖溶液20mL与TPP溶液4mL混合均匀后,用1mol/LNaOH溶液调节pH为6.0,然后进行超声震荡即得乌苯美司-壳聚糖纳米微粒。
2.2乌苯美司-壳聚糖纳米微粒的质量评价
2.2.1纳米微粒的形态观察取Uben-CS-NP粘附于盖玻片上,再用双面胶带附着固定后真空喷金,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
2.2.2纳米微粒粒径的测定取空白壳聚糖纳米微粒悬浮液和Uben-CS-NP悬浮液置于样品池内,加去离子水稀释到合适的浓度后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25℃)。
2.2.3纳米微粒Zeta电势的测定取Uben-CS-NP悬浮液置于样品池内,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25℃)。
2.2.4pH的测定取Uben-CS-NP悬浮液适量,用pH计测定其pH值。
2.2.5纳米微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取Uben-CS-NP悬浮液1.0ml,超速离心30min后(12000rpm)取上清液200ul,稀释,定容,测定OD值,计算上清液中乌苯美司含量,按照《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来计算Uben-CS-NP的包封率和载药量。
包封率%=[(Wt-Wa)/Wt]×100
载药量%=[(Wt-Wa)/W总]×100
其中Wt:初始投药量;Wa:上清液中含药量;W总:纳米微粒总质量。
2.2.6纳米微粒体外释药性实验(动态膜透析法)分别精密量取一定体积的乌苯美司原料药、乌苯美司胶囊和Uben-CS-NP悬浮液,置于处理过的透析袋内,封口后分别投入到装有200ml缓冲溶液PBS(pH6.8)的锥形瓶中,置恒温摇床于37℃搅拌(100r/min),按一定时间间隔分别于0.25、0.5、0.75、1、2、4、6、8、10、12、24h取样5mL,并同时补充同样体积的PBS(pH6.8)缓冲溶液。以PBS(pH6.8)缓冲溶液为对照,样品在最大吸收波长216nm处测定OD值,计算累积释放率,以累积释放率对时间作图。3结果与讨论
3.1离子交联法制备乌苯美司-壳聚糖纳米微粒离子交联法制备Uben-CS-NP的过程简单,作用时间短,不使用有机溶剂,得到的Uben-CS-NP形态圆整规则,分散性好,分布均匀,且结果重现性较好。
3.2乌苯美司-壳聚糖纳米微粒的质量评价
3.2.1纳米微粒的形态观察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微粒的形态,照片截图见图1,Uben-CS-NP为类圆形的球体,可靠性和直观性良好。
3.2.2纳米微粒粒径的测定经激光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Uben-CS-NP分散性好,比较集中,基本位于200-360nm,平均粒径为261.6nm(如图2)。
3.2.3纳米微粒Zeta电势的测定经激光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Uben-CS-NP表面带正电荷,测定值均大于30mV,平均为35.3mV,稳定性较好(Zeta电势越高,Uben-CS-NP越稳定)。
3.2.4pH的测定经PHSJ-3F型pH计测定,Uben-CS-NP悬浮液pH值在6.0左右。介质的酸碱度可能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或制剂的应用(如刺激性)等。
3.2.5纳米微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Uben-CS-NP包封率为68.3%,载药量为29.6%。包封率和载药量越高,则说明悬浮液中游离的药物量越少,药物的损失越小。
3.2.6纳米微粒体外释药性实验由表1可以看出,与乌苯美司和市售乌苯美司胶囊比较,Uben-CS-NP释药分为突释和缓释两个阶段,突释阶段纳米微粒累积释药量在1h内达29.35%,之后缓慢释放,第12h累积释药量约43.28%,到24h时累积释药量约为51.49%,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乌苯美司原料药在释放介质中释放迅速,3h累积释药量高达94.21%;乌苯美司胶囊的释药速度介于原料药和Uben-CS-NP之间。
表1Uben-CS-NP、乌苯美司胶囊及乌苯美司体外释药结果
时间(h)1Uben-CS-NP(%)1乌苯美司胶囊(%)1乌苯美司(%)0.2516.7917.3119.060.5115.62119.83124.540.75124.08128.49132.871129.35135.67139.361.511150.582133.19147.45164.142.511178.63311194.214136.72158.736138.54166.468140.03173.9210141.66179.7712143.28183.3424151.49191.55一般情况下,纳米微粒的体外释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吸附或连接于纳米微粒表面的药物与微粒脱离;包裹在纳米微粒内部的药物不断向外扩散;伴随着纳米微粒本身不断地溶蚀和降解释放出药物;扩散与溶蚀作用同时发生。而对本研究Uben-CS-NP的体外释药机制进行推测:纳米微粒表面吸附一定量的药物,容易从表面脱落造成药物在1h内突释;之后缓慢释放,可能是由于药用辅料低分散度水溶性壳聚糖的降解和溶蚀,导致包裹在壳聚糖网状结构中的乌苯美司释放出来。Uben-CS-NP具体的释药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结论
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的Uben-CS-NP形态圆整规则,分散性好,粒径范围在200-360nm,Zeta电势为+35.3mV,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其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从而可提高乌苯美司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疗效,应用前景广阔。参考文献
[1]卢晓男.乌苯美司诱导绒癌JAR细胞凋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
[2]何静松,林茂芳,钱文斌.乌苯美司对人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及其机制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2002,31(4):26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