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淑梅
摘要:吸入气体中毒一般都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工人因为处于容易产生有毒气体的环境中,所以发病率高。吸入性气体中毒是有毒气体通过气道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造成损伤的一种情况。呼吸道是有毒物质最初接触的器官,根据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毒物质会第一时间对呼吸道造成损伤。患者临床主要以呼吸道炎症和中毒性肺水肿为主,有部分患者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毒物让患者出现哮喘症状。能够导致肺部损伤的毒性气体比较多,大部分对呼吸道造成损伤的气体都是有刺激性的气体。
关键词: 吸入氣体中毒;并发症;诊疗【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33-01
吸入气体中毒患者如果病情比较重,则会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出现。中毒性肺水肿也是重症中毒患者的表现之一,该症状,是因为短时间内就将较高浓度的有毒气体吸入呼吸道,导致了肺部的组织受到非常大的损伤。①肺泡损伤: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在进入人体后,对肺泡上皮细胞的活性物质造成损伤。若是呼吸道的酸碱度小于2.5,那么其上皮I型细胞会立刻死亡,II型细胞主要是对I型细胞进行修补的作用,能够产生炎性介质,让呼吸膜尽量的完整,可是当其受到损伤后,活性物质会大量的降低,促使肺泡渗液和塌陷,水分进入到细胞内部。②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吸入毒性气体后,肺部的毛细血管受到损伤,因此其通透性增加,有渗液产生。③肺换气障碍:有毒气体让患者出现肺泡上皮细胞水肿的情况,让患者的呼吸道变得比较窄,不能够有足够的氧气通过呼吸道,因此血氧量低,出现呼吸障碍。④因为气体对神经的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其淋巴的循环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淋巴回流受阻,因此而出现肺部水肿的情况。
1临床表现
吸入气体中毒引发的肺水肿,总共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最初的刺激阶段、潜伏阶段、水肿阶段和恢复阶段。
1.1并发症:临床中比较多发的并发症有呼吸障碍、肺部感染、气胸、心肌病等等。肾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不够或使用不及时,患者还会出现肺部纤维化的情况。毒气进入到肺部后,应该要尽早的为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初期的时候,需要根据气体的酸碱性来使用一些中和性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金属性的刺激,需要选择金属络合剂,尽量的将毒气的损伤进行控制。如吸入氮氧化物、氯气、硫氢、二氧化硫等具有酸性作用的气体,可用5%碳酸氢钠或l/6M乳酸钠3~5mL雾化吸入,一日2~4次;如吸入光气,可用20%乌洛托品20mL静脉滴注,以阻断光气的碳基(-CO-)与细胞的氨基酸、蛋白质和酶结合,它又可与碳基结合起到解毒的作用;吸入硫化氢中毒时,可口服4-甲基氨基苯酚(4-DMAP)180mg或肌注入l0%4-DMAP,以生成MHb(高铁血红蛋白),夺取已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硫离子,使细胞色素氧化酶恢复活性;氮氧化物(NO)吸人中毒后可引起MHb血症,可用美蓝每次1mg/kg+50%GS20mL静脉注射,促使MHb还原为Hb。吸入碳基镍中毒时,可用解毒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25mg/min静脉注射,24h总量不超过100mg/kg,也可每次0.5g,1日3次口服,应与等量NHCO3,同服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如吸入氨或其他碱性气体中毒,可雾化吸入2%硼酸或醋酸以中和毒物。
2治疗
2.1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给氧治疗,调整机体因缺氧引起的障碍:使用二甲基硅油气雾剂,在患者吸气阶段喷洒,能够让肺部水肿情况得到改善,缓解肿胀。临床中也可以将其作为支气管痉挛缓解治疗药物,配合沙丁胺醇的给药,让患者的支气管痉挛情况得到改善,使用沙丁胺醇的时候每天使用3次,每次2毫克即可。还可以为患者进行注射东莨菪碱溴酸盐,半小时进行0.3毫克的剂量注射。该药物对于患者的腺体分泌能力具有很好的抑制性,但是在缓解痉挛效果上不及阿托品。ARDS应注意吸痰引流,氧疗,经面罩正压呼吸,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2调整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肺部微循环:糖皮质激素临床中具有调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早期为患者使用能够缓解期因通透性而引起的肿胀和细胞损伤,为患者的恢复提供帮助,缓解渗液,而且能够让呼吸道顺畅,让血管扩张,运氧能力提升,让肺部微循环得到改善。
2.3预防和控制感染:一旦患者属于肺水肿的情况,那么就应该积极的使用抗生素来抗感染,即便是患者还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患者因为呼吸道的大范围损伤,其会有比较严重的血浆、细胞渗出情况,因此器官的引流受阻,很容易出现细菌感染的症状。临床中如果不对感染进行控制就会导致病情的恶化。
2.4对症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受到毒气影响的除了呼吸道组织之外,其他的一些器官也会受到损伤,比如心、脑、肝,肾等,患者的机体会有电解质失衡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补液,根据其出现的症状来针对性处理,若是有较强烈的疼痛和躁动,应该要用镇静剂,让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条件。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14~957.
[2]韦建华,葛宪民.28例急性硫化氢中毒抢救体会.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21(2):97~98.
[3]胡仁典,尹彩芬,伊敬华,等.急性硫化氢中毒l42例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l999、38(3):l94~195.
[4]黄韶清,周玉淑,刘仁树,主编.现代急性中毒诊断治疗学年.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98~200.
[5]游全程,王任仪,黄关麟,等.500例急性硫化氧中毒临床资料分析。中国职业医学,2001,28(1):35~36.
[6]刘仁树.急性中毒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实用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