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探析

2014-05-30 22:14蔡兴兵等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建议问题农村

蔡兴兵等

摘 要: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尤其是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出,广大农村地区的“留守”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留守老人”这一群体。文章以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4)04-0076-03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出,广大农村地区的“留守”问题特别是“留守老人”问题日益突出。他们虽已辛劳一生,却享受不到儿女相伴的天伦之乐;他们虽已白发苍苍,却仍要忙于农田劳作,并照料孙辈、重孙辈;他们虽已风烛残年,却没有可靠的生活保障,难以安享晚年。为进一步了解掌握阜阳市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分析他们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真正使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本課题组近期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翻阅资料等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和特点

阜阳市地处皖西北,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截至2013年底,阜阳户籍人口为104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77万人,外出务工、经商、求学人口290万人,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90万人,留守老人约为70万人,65岁以上有55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13万人,独居老人约40万。由于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由计划生育所导致的年轻人口比重的下降等原因,农村留守老人规模在逐渐增大、数量越来越多。总体而言,阜阳市留守老人呈现以下特点:

(一)物质水平不高,健康状况堪忧

目前,阜阳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他们除部分居住在子女新建的楼房里,大部分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的砖瓦房里,且有部分属于危房,平时节衣缩食,能省则省。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无钱看病”、“看病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小病扛、大病挨”仍是留守老人的普遍心理。

(二)劳动强度大,管教后代力不从心

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后,将家里的所有事务全部交由老人负责,大量的农业生产劳动和繁琐的家务活让他们不堪重负。同时,很多外出务工人员把抚养教育子女的重担交给留守老人,也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负担。据统计,在阜阳农村,80%的留守老人需要下地干农活,70%的留守老人需要照看孙辈。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他们无法辅导小孩的功课,又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管教尺度难以掌握,导致农村儿童所受的家庭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儿童。

(三)子女长期在外,老人缺少照顾

当前,阜阳农村约有有200多万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导致留守老人生活上无人照料,精神上无人关心。且农村青年人婚后与父母分居另立门户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视老人如“包袱”,对老人“敬而远之”、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据统计,阜阳农村留守老人身边缺乏子女照顾的比例高达67%。由于留守老人单独居住,年老多病,身边无人照料,对各种突发疾病和灾难难以应对。

(四)防范能力弱,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近年来,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劳力的外出,农村治安群防群治的力量大幅削弱,针对留守人群的违法犯罪现象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多以诈骗、偷窃、敲诈、抢劫老人财物为主。而留守老人自身的防范能力也比较弱,防范意识不强,对自己的财物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十分淡薄,容易使不法分子得手,甚至有些受害人不知或不敢向110报警或者向司法机关求助。

(五)文化活动缺失,精神缺乏慰藉

由于偏远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经费场地有限等原因,农村人口普遍缺乏有组织、有计划的健身文娱活动。留守老人的空余时间基本上以看电视和打扑克为主,很少读书看报,基本上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缺乏家庭温暖和精神慰藉。留守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高,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与外界的接触也相应地越来越少,精神生活异常单调。

二、农村留守老人形成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出现和存在,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既有经济的、社会的原因,又有历史的、现实的因素,既有政治的、文化的影响,又有客观的、主观的条件制约。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大中等城市就业机会较多,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改革开放后各大中等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成千上万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特别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阜阳火车站和飞机场的相继建成,为阜阳农民工外出务工提供了便利。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进城务工农民缺乏各种社会保障,工资待遇偏低,难以在城里购房定居,因此他们大多把父母留在农村。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阜阳市共有外出务工人员280万人,其中26~59岁之间的中青年人群,有94.5%长期在外务工。

(二)老龄化进程加快,政府尚未做好应对准备

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执行,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变大,阜阳正在逐步朝老龄化社会迈进,且处于加速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和留守老人问题的凸显,也引起了各级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目前仍没有做好应对的充分准备,难以采取十分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不高

虽然阜阳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上仍然位居全省中下游位次。农村二三产业不够发达,村集体缺乏收入,农村公益事业难以开展,公共设施无钱建设。农民致富渠道单一,除个别种养殖专业户和承包大户能够致富外,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依靠外出务工养家糊口,家庭收入不高,难以为父母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部分留守老人不得不通过下地干活和打零工、捡破烂来维持生计。

(四)思想观念的差异,难以跟子女共同居住

不少农村年轻人赡养老人意识淡薄,不愿和父母共同居住,甚至部分子女一旦外出,常年对家中父母不管不问,缺少电话问候,缺少经济支持,不能很好地履行赡养义务。农村老人大都有深厚的恋土情结,不愿离土离乡在城市生活。调研发现,一些和子女进城居住过的老人认为,在城里生活不习惯,找不到人说话,还担心迷路,宁愿在家乡生活。

(五)农村公共服务滞后,养老体制不健全

阜阳农村大都缺乏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没有养老、疗养、康复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有的村室虽建有图书室,但作用发挥不出来。农村养老体制不健全,保障水平低。虽然目前阜阳农村60岁以上老人能够按月领取55元以上的保障金,但数额较小,对于改善生活状况作用不大。

三、对策建议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想方设法、整合力量,通过各项保障措施,来逐步加以解决。

(一)纳入政府规划,健全农村养老政策体系

把留守老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规划当中,努力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促进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让留守老人老有所养。适当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切实解决留守老人“就医难、费用高”的问题。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化制度,给予进城农民工以市民待遇,在居住权、劳动保障权、子女教育权、医疗、福利等各方面给予农民工和城市市民同等待遇,降低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成本,彻底实现外出务工农民的身份和职业转变,促使农民工由“单飞式”转移向“挪窝式”转移,由暂时性转移向永久性轉移转变,减少农村留守老人数量。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我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加快专业村、特色乡(镇)建设,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收益中的贡献率,大力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村养老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养老水平

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各项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建设关键性、亟待改善的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等建设项目,把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建好、配齐。充分整合利用闲置资产、校舍、闲置土地改建、扩建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建立农村公共事业服务阵地,为有托管需求的留守老人和困难人群提供托管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养老水平。

(四)倡导现代生活理念,提高留守老人自理能力

充分发挥农村留守老人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文化活动,调节好心态,增强心理上的自立意识,生活上的自立能力;鼓励留守老人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留守老人学习新事物,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树立现代生活理念,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晚年生活。各村镇、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应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经常开展一些自理、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留守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五)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组建关爱老年人志愿者队伍,发动城乡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共青团员和社会青年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去,利用节假日为留守老人提供多种服务,切实解决留守老人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发挥村委会的重要作用,鼓励开展邻里间的无偿互助活动,让左邻右舍伸出相互帮扶之手,形成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局面。成立老年人工作委员会、老年人协会等老年人互助组织,让留守老人重新找到归属感,互相帮助,通过集体的力量克服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六)弘扬孝敬老人的光荣传统,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创新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形式,对青年农民强化孝道教育,大张旗鼓表彰在敬老爱老方面的优秀者,曝光和鞭达歧视虐待老人等不齿行为。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文明乡风,教育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经常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加强法制宣传,使群众知道子女在赡养老人、继承遗产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纠正以往只有儿子才能养老的错误观念,明确女儿在养老中与儿子有同样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 阜阳市统计局、阜阳市人社局.《关于流出土地农民的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2] 阜阳市统计局.《2012年阜阳市情》.

[3] 夏益俊.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老人问题探析[Z].人民网理论频道,2008-12-29日.

[4] 张大勇、于占杰.家庭支持网与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5] 马杨萌.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照料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8).

猜你喜欢
建议问题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建议答复应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