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90后学生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群体,具有自我意识强、个性特征强、竞争意识强、参与意识强等特点,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弱、团队意识弱、抗压能力弱和辨别能力弱等不足。针对90后特殊群体的思想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策略,对做好90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90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伴随着90后学生逐渐变成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90后出生的一代学生无论是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及所接触的事物等造成了他们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这就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如何对90后学生进行培养”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90后学生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但有一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受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多重价值观冲击,90后学生更注重的是个人实际利益,而不是精神层面(文学、哲学等)的丰富。相当一部分90后学生力争追求财富、地位等虚荣的物质生活,以此彰显自我价值。他们思想独立、个性张扬、不轻易认同他人,但因过于强调自我而造成缺乏团队意识,大多数在选择判断时只注重自我得失,忽视集体荣誉感。与此同时,大部分90后学生在涉及国家大是大非的事件上还是能表现出重视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定,保护传统文化,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
2、价值取向扭曲,但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90后学生的整体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但因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价值观,主要表现在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缺乏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思想观念等等。另一方面,在汶川地震、奥运火炬传递等需要他们肩负历史使命的时刻,又可以看到很多90后表现出来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3、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90后学生的成长环境一直是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时代,新生事物不断出现,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可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因此,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及熟悉程度更加迅速,他们不愿与人一样,勇于打破常规,创造新鲜事物,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形成90后学生特点的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影响。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改善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但是,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给当今社会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表现为诚信缺失、社会公德缺乏、学生就业压力过大等等。这些表现日益存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正是急剧的社会转型引发的诸多问题,使90后学生思想发生巨大转变,如何为90后学生指引一个正确的人生道路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喜怒好恶,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的知识水平,道德取向乃至父母的性格,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对于90后学生来说,在道德伦理、恋爱婚姻、成才就业等方面都比较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养成孩子优秀的综合素质。
3、学校教育氛围的引导作用。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二所“学校”,从教育队伍、教育环境、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对90后学生产生了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一些优质活跃的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社团活动等对于塑造90后学生进入社会以前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90后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针对90后学生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针对90后学生较为独特的思想和心理特点,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实事求是,抓住不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思想政治积极方式,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对90后学生的重要性。每位学生进入社会学习乃至从事工作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现今社会社会压力逐步增大,各种心理问题逐渐凸显,高校必须引导90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针对他们当中存在的价值观非理性化、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弱等问题,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他们。
2、注重90后学生个性培养。正因为90后学生独居特色的思想心理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因地制宜”的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共性教育中突出每位学生的个性培养,不能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育,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其个性中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指正、修改,对其个性中的优点进行鼓励教育,使得高校教育与学生发展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3、加大校园网络的宣传力度。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网络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与沟通的主要渠道,它同样吸引着90后学生在网络上获取知识、购物娱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利用好网络这一媒介宣传校园文化,适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广泛的将校园网络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 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 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4] 连建新.解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论坛,2006(11).
[5] 田浩.开拓创新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
[6] 李红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7] 张春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研究与对策探讨[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5(1).
[8] 刘春媚.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及改进意见[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9] 孙菲.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分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10] 陶成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及对策分析[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11] 朱冬英.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12] 张国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浅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3卷第2期.
[13] 邓剑虹.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思考[J].世纪桥,2010(05).
[14] 陈锡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1993(4).
[15] 冀学锋,唐淑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8).
[16] 倪琳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景德镇高专学报,第25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