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萍
摘要: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社区功能。民族社区是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多发地。因此,本文从政治,文化和流动人口三个方面研究城市民族社区的民族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社区;和谐;民族关系
一、问题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少数民族成分和人口不断增加,民族群体之间的交往活动日益增多。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利益、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相互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也随之增多,因此,协调社区民族关系成为当中重要问题之一。正确处理和协调城市社区民族矛盾,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做好城市社区民族工作,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学者提到西北地区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变迁提供了核心推动力,民族社区的形成是城市化背景下经济社会要素变化的必然结果[1]。由于西北地区城乡社区的民族关系受到民族、宗教、地域等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民族社区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不断开拓协调民族关系的思路,创新民族社区发展的机制。有的学者认为构建和谐民族关应从“民族关系”发展的社会环境入手,尤其要从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各民族间社会交往加深来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关系达到一种和谐状态[2]。并将其置于日常生活实践中加以深入研究,以考察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如何实现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也有学者对某一回族社区的经济、文化、教育、民族文化旅游、民族社区政治等多方面功能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保護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等建议[3]。
综上所述,在国内研究中,诸多学者主要针对城市民族关系、民族社区、民族社区民族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分析,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研究民族社区民族关系并不是孤立的,社区民族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民族关系,民族社区民族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二、民族社区和民族关系
社区是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民族社区是一种特殊的社区,除了拥有社区的一般特征外,还应当具有民族性和民族文化属性。它由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居民组成、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多元文化维系力的,以民族社会成员的共同地缘和紧密的日常生活为基础的民族区域性社会,是一个兼具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共同体。
民族关系是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与相关民族之间形成的交往、联系、影响和作用的社会关系。它本质上是涉及民族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权力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的特殊社会关系。
三、影响民族社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因素
在民族社区中,民族关系的和谐构建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一)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在民族关系中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例如国家的政策法规对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民族干部的选用和任用对民族关系的和谐构建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都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应大力提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社区内,少数民族社区干部有着干部和民族的双重身份。在处理民族事件时,他们能顺利的与社区少数民族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少数民族群众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形成提案,通过合理途径进行合法地诉求,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民族之间产生的纠纷和矛盾。
媒介是政治因素的重要影响因子。在民族关系的构建中,大众传媒是主要的舆论力量之一。通过大众传媒,少数民族群体可以充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开展丰富的文娱生活,增加各民族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但是,也要警惕国外媒介特别是非法网站的入侵,发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虚假消息,煽动民族矛盾和民族分裂,借此破坏民族关系。
(二)文化因素
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文明发展历史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涵括各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是一种隐性的力量。民族文化虽然不能全部都成为正式的规范,但它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民族成员的行为,约束着民族群体的观念,制造着民族社会的文化氛围,在很多情况下,它甚至比正式的制度和规范更有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的关注和呼吁大幅提升,民族文化成为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讲,对民族文化满意度较高的民族群体,对社区民族关系的满意度也高,这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因素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三)流动人口因素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一般是指离开常驻户籍所在地,在另一个地区暂时居住的少数民族群众,主要指从农村地区、牧区、林区等走近城市的少数民族农民工,一般不包括那些出差、探亲访友、旅游等原因的迁移人口。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普通务工性。这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多在建筑公司、搬运公司等地承担一些繁杂的体力劳动工作,或者从事服务员、清洁员、保姆等工作。(2)特色经营性。这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利用自己的民族特色,经营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鲜明的产品。比如,新疆的烤羊肉和玉器,回族的兰州拉面馆和藏区的首饰等等。(3)盲目流动性。这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儿童、青少年居多,基本上没有受过教育和职业培训,他们有可能四处流浪,也有被社会非法群体控制,以偷摸扒窃为主,这类流动人口对少数民族的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
少数民族进入城市发展,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增强了城市与民族地区经济的互动力度。然而受制于各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显著差异,城市的汉族居民多数对他们敬而远之,不愿意与他们深入交往。另一方面,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也存在着不愿意和其他民族交往,仅局限在自己的民族圈子里,法制观点比较单薄,也因为缺乏就业的技能而从事非法活动等问题,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近几年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引起城市民族冲突和矛盾的事端日益增多,不利于民族关系和谐构建。
四、民族社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应“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因此需要重视近年来突显的城市民族关系,特别是城市民族社区民族关系。
(一)增强社区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选拔社区少数民族干部。
社区民族工作的重要性突出。但是现实中依然存在一些领导干部对社区民族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工作计划、政策方案落实、人员配备等方面都不重视的现象。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民族团结意识,充分认识当前民族工作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在社区中加强配备优质少数民族干部,增加少数民族干部了解各个民族的历史、现状、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民族知识,密切联系本民族和少数民族群众,充分发挥社区少数民族干部不可替代的的作用。
(二)增强服务少数民族群体的意识,加强与民族宗教团体的互动交流。
民族社区可以建立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档案制度,通过互联网建立电子档案和公共邮箱,建立少数民族街道服务网站、社区QQ群、社區论坛等,将重要的政务信息及时公开,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比较方便快捷地和社区联系,使其迅速地了解到政府信息、民族政策和民族发展知识,有利于构建城市和谐的民族关系。
民族社区通过与少数民族协会举办“古尔邦节”和“斋节”、和民族大学等单位组织“藏历年”、“彝族年”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和民族文体活动,充分有助于正确引导少数民族意识、维护民族感情的健康发展,便于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加强人们对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意识,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和发展。
五、结语
城市化作为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仅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给构建城市民族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城市民族社区作为在城市中的基层组织,要坚持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协助政府工作,落实民族政策,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作者单位:广州天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1]高永久,张杰.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社区及社区民族关系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2(2):1-4.
[2]陈纪.论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和谐民族关系构建——以天津市A社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31-33.
[3]羌洲.关于民族地区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以西部城市社区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