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绘画是一种体现自我主观情感比较强的艺术形式,情感常常是创造者灵感的源泉,绘画艺术是有生命的,而画家所投入的真挚情感,则是其对生活有深刻体验,对生活有独到观察的一种想象反应。没有情感,想象力也无从得来,绘画艺术则无创造性,没有灵魂。所以,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需要具备丰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关键词:艺术创作 情感 艺术设计
一、艺术创作中情感表达的意义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在于能够表达感情,而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能够为人的思想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尤其对于绘画等艺术创作活动而言,情感的作用更不可估量。绘画是一种充满情感色彩的艺术创作,如果缺乏情感,画家也缺乏创作的动因,作品苍白、呆板,根本不能达到追求艺术美的创作目标。
艺术性的绘画创作,不单单只追求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描绘,更要求画家具备较强的主观再造性意识。对于画家而言,他可以通过色彩的灵活应用来表现心中的情感,实际上,情感作为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心理因素,已参与到了画家的绘画创作中。之所以有不同种类的绘画风格,主要是由人的心理、性格、情感表达方式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
以油画创作为例子,情感因素的融入并不单指在形象上进行颜色涂抹,而是将每一笔、每一色协调渗透至绘画其中,画作自然地透露出画家的情感,达到感染、启发人的效果。
从某种角度理解,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从创作者的个性化创作得来。每一位画家的个性、心理方式、思考方式、情感表达方式都不一样,因而对绘画艺术创作的形式法以及审美观也存在不一样的理解。画家把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挖掘出来,将另一个不同于日常的“自我”展现于画面,即是一种绘画创作的情感表达。梵高是最具名气的印象派画家,无疑是这种自我表达式的绘画的代表人物。梵高为人生性善良,非常热爱大自然和艺术创作,他大胆探索,并投入全身心创作,其作品多是蕴含强烈情感色彩的油画,表达了其强烈的希望及理想,例如《向日葵》《盛开的桃花》《星夜》《有乌鸦的麦田》等,均是感情色彩浓烈,个性突出的画作,这是梵高的独特感情表达风格,使其作品享誉至今。
二、对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审视
绘画所呈现的图景,实际是画家对现实生活中的美的一种追求,也是现实生活的理想化反映。绘画艺术的主要价值,反映在其审美价值上,一幅画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即是其生命、灵魂所在。所以,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画作的审美性,将所体现的生活美、艺术美完美融合起来。
画作中所体现的美相对于现实生活的美,更具质感,更理想化。通常,生活的美是分散的,不聚集,不丰满、不充分,而艺术的美,是较具典型性的,也是高度概括的。我国的一位伟人曾说过,生活美与艺术美都是美,但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美比现实生活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理想,由此,更具普遍性。即是说,艺术的美虽是源于生活的美,然而却是另一种高度的美。
绘画作品属于精神劳动产品,高度概括了绘画者的各种感受,也体现了艺术家心中最理想的审美志趣,有着情感与哲理的错综交织,使画作透露出无法言喻的奥妙。
由此可见,绘画艺术是绘画者对生活审美体验的一种升华,不但表现出美的形式,还蕴含的美的内涵,能够综合体现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
三、绘画艺术与艺术设计相互联系,交融渗透
当前的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大幅度融合,艺术融入生活,生活中透着艺术气息。艺术设计也属于艺术创作活动的一种,与绘画艺术既有联系点,也有区别点,二者在创作中,相互影响,交融共进,推动着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向前。
(一)绘画艺术和艺术设计的共性及个性
从人类艺术创作活动的发展史来看,绘画艺术与艺术设计的产生是同根同源,从属同一个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精神的不断发展,二者的概念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将二者完全分离开来。
二者的个性特征表现在:绘画艺术是指在平面上创造图像的形式。绘画创作过程中,采用了包括的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多种形式素材,这种艺术形式,主要具有表达人的生活体验、生活感受、思想情感等功能。
艺术设计是艺术学科的一个分支,体现了艺术和生活、科学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主要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将包含人类思想诉求、情感表达的内容设计成某种形式,满足人文和审美的需求。艺术设计是一门前瞻性、交叉性都比较显著的综合性学科。它应用于社会的形式,是根据人的审美标准、审美意图,作出符合人文需求、改善人们生存环境的一种实践行为,它与绘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创作手法上。绘画最初的状态是一个结构或者一个框架,而艺术设计,采用了创造性思维,将绘画或者绘画其中部分作为设计素材,进行重构,使其表达的诉求更清晰,更符合日常生活的需求,使其审美性与实用性并存。例如,在包装、服装、广告、环境艺术、媒体等方面的设计,即是一种艺术设计。
(二)绘画艺术和艺术设计的互动关系
绘画和艺术设计的源头在表现特征及艺术创作规律中,其相似度较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二者发生了分离,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但是,当前绘画与艺术设计仍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状态,艺术设计离不开绘画,绘画也可从艺术设计中获得创作灵感,二者互动频繁,相互渗透、吸收艺术精华。
画家在创作中的各式构图概括手法,夸张鲜明的形象,把不同形状、不同比例、不同时空的多样元素结合,协调融入到画作中,使得主旨事物的渲染更突出,这样的手法给予艺术设计者启迪,设计过程中,除了主体结构之外,也融入多种图形化的抽象符号,使得作品表达清晰明了,更具创作性、特殊性,这样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心。
一般而言,现代社会中,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如果在绘画方面没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其很难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原因是:(1)在设计理念尚未成形的阶段,首先需要对图形及设计形式进行构思,手绘草图能够充分发挥其构图创意,帮助其捕捉创作灵感;(2)在设计理念初具阶段,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平面绘画将设计理念表达出来,展示给他人。因此,基本的绘画构图技能、基础的审美知识都是艺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此外,艺术设计师还需要掌握对绘画形式美法则的了解,具有快速构造设计的意念。通常,艺术设计者会借用绘画对美感的追求、要求的表现手法,融入绘画要求的视觉元素,点线面结合、将虚实相生、动静结合黑白灰对比、形状的交错重叠等表现形式应用到作品的设计中去。多变的创作形式美是支撑作品生命力长久的重要依据,也是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养分的源泉,让艺术设计成为现代绘画的一种延伸,一种再创造。著名的艺术巨匠达·芬奇,不单单是一位画家,留下惊世之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享誉世界的画作,而且他在其他多个领域,例如,雕刻、建筑、制图、解剖等都获得非常大的成就,他的绘画天分以及无穷的创意,为他在艺术创作、艺术设计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其艺术成就。
总的而言,现代的绘画和艺术设计间,有着同种同源的关联,也有着多方面的差异。我们从绘画中象征到艺术设计意念的表达,从空间处理、图形设计中的虚拟性及空间感,再从建筑设计、广告设计中寓意的包含,都能融入创造性的绘画形式,以获得更具特征、更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才让拉毛.浅谈女画家在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D].西北民族大学,2013
[2] 冯笑男.摄影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J].艺术研究,2013(02)
[3] 王琳琳.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及艺术设计[J].2010(07)
作者简介:
何方园,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众传媒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