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君威
参加高考年份:2010年
高考成绩:548分
大学及专业:西南大学 戏剧影视文学
发表作品:电影文学剧本《归期》发表于《电影文学》2013年第1期;电影剧本《天堂的孩子》(原名《生命》)获安徽首届电视电影剧本大赛提名奖,作品入选《中国电视电影剧本集》;独立创作完成的院线电影剧本《我们都是女汉子》将于2014年上半年开机拍摄完成并播出。
最喜欢的一句话:如果一定要把撞到南墙算作一个结果,那就把南墙撞倒吧。
成长:我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
中国有个词叫“殊途同归”,西方也有句谚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说的是一个道理,许多条路都能通往目的地。不过人却只有两条腿在走路,不可能同时走两条不同的路。就像走到今天的人类社会,谁有办法佐证如果人类选择了另一条非精英设计的路线,会比今天的世界更糟糕?高考于我而言已是再也回不去的过往了,留下来的也只是一些个体回忆和作为学子的集体记忆了。
我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在小学、初中、高中,从未对未来有过什么清晰的设想。甚至在孩童时代,连多数人想当科学家的梦想我也不曾有过,别人玩,我也玩,别人不跟我玩,我凑上前去找他们带着我玩。多数时候他们不愿意和我玩,我就自己和自己玩。因为我是外来户,在学校操着很浓重的东北口音,他们总是用各种古怪的腔调嘲弄我,我甚至一度纠正过自己的发音,想要把土话说得和他们一样地道。很明显,在整个童年时代,我被抛在了族群之外。这种孤独感一直陪伴着我,直到现在。但是幸运的是,每一个求学阶段,我都有一两个知心的伙伴,这是上天给我的礼物。
童年就这么过来了,一晃读到了高中。高中的三年,给我的感受不是学业的枯燥,而是生活的单调。高中好像永远只有一件事——学,一直学。有的时候自己连学的目的都不知道了,只有分数才是实在的。每次的模拟考试总会产生新的一批失落的人和新的一批高兴的人,有几家欢乐就有几家发愁,周而复始。倒是也能调整每个人的心态,因为你并不是每次考试都会落败,但总有不学习的人,因为学和不学,在某些人的身上真的没什么两样。所以高中永远有一个衡量学生状态的公式:学的人永远在学,不学的人永远在“玩”。真玩和“被迫”玩的人都在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痛苦,只是他们在面临升学困境的时候,选择无奈地退守。整个学校都沦陷在这种怪圈里,因为,真的,在没拿到“出城”的门票前,分数永远是悬在那些想拿到出城“门票”学生头上的指挥棒和精神支柱。我也是沦陷在那些一直学、一直学的人群里,因为我和他们一样,在那种只为分数拼高考的环境里,也只有分数才能体现出我的价值。但是后来我发现不管我怎么努力,焦虑,分数还是远远地把我甩在了后面。面对高考,我终于承认我无能为力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对人生感到无能为力。但我不想成为破坏纪律的坏分子,因为在那个环境下,扰乱纪律,打扰别人学习对我而言,就像是犯罪。在课堂上,我总是望着黑板发呆,一阵阵地发呆,老师也没办法挽救我,一次次的模拟考试把我仅存的升学希望彻底击穿了,大学似乎也离我越来越遥远。也正是这个时候,我的心灵被另一只温暖的手抚摸,我爱上了写作和阅读小说,它们成了我短暂逃避现实的一种有效的心灵慰藉。在那段时间,我接触到了最初鼓舞我内心的两本小说,一本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另一本是钱钟书的《围城》,这也直接开启了我大学时代的创作道路。
学校为了使我们这批升学无望的学生有机会读大学,请来两位教艺术的老师,组建了一个艺术班,这无疑成了许多人的救命稻草。
那段与青春相关的日子已成回忆,那些没有抓到稻草的人依然活得很好,那些经历过高考、没经历过高考和将要经历高考的人,都要走向下一段生活。我们都只是过客。
作文:留点时间,多多练笔
其实说心里话,应试作文应该是最难写的吧。我读高中的作文分数(满分60分)一般能得到40到54分,有的时候会低一些,但我的记忆中应该没有比54分更高的分数。我最不擅长的是现场作文。我往往做语文试卷的时候,留给写作的时间最多也只有35分钟,有的时候更少,因为我总是做不完前面的题目。所以拿过作文题目,用五分钟简单构思一下,然后紧接着做前面的题,剩下的半小时匆匆忙忙地写作文,错别字、病句不可避免,连遣词造句有的时候都成问题,所以关于考试的作文我没有更好的办法,甚至我认为平时积累了一些写作经验的人,如果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写一篇800字的作文,也很难看出效果。韩寒的《求医》和《杯中窥人》当是例外吧,所以我给类似我这样的同学一点建议,就是快点写前面的题目,给作文多留点时间,但是个中利弊,自己权衡吧,毕竟考试是要看整体分数的。
PS:对文学创作怀有梦想的人,趁年轻多读些书,多自我剖析,思考和了解社会,当然也要常常练笔。总有时日,你的文章会被别人看到的,这也是自勉的话。
感受:别把大学当天堂,那是对自己的再次惩罚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艺青年。当我进入大学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对大学失望了。因为大学跟我的设想完全是两个样子。进入大学后,会有各种社团拉拢你,除此之外你还会有大把的时间感受“我的忧愁”,因为大学比起高中真的是太过自由了。庆幸的是,我在加入社团、学生会几天之后,果断地全部退出了。因为与其让别人浪费你的时间,不如进图书馆看些书,结伴旅行,写写文章来得舒坦。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因为我的专业是和电影相关的,所以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我未来会有两条出路(按照学校的专业设计),一是扛摄像机,做编导;二是踏踏实实地写作。因为我根本就玩不转摄像机,所以就老老实实地写电影剧本和小说吧。
PS:我觉得大学最重要的是尽力拓展和发掘出自己所热爱的某项事业的可能性,热爱写作就努力创作吧,热爱搞研究就努力钻研吧,热爱吉他就创作出动人的旋律吧。关键是培养出一项最核心的能力,这将使你的不可替代性大大提高。同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精神和独立人格是大学教育除专业能力以外,给予我们的最大的一笔人生财富。
特别访谈
新作文:你好,君威。很高兴认识你。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发表了很多作品,还写了很多剧本。可是,在普通人看来,这都是很难完成的。你有什么写作秘诀吗?
李君威:其实说起来跟我自身的成长环境有关系。我父亲过去是一名文艺兵,在部队里是电影放映员,年轻的时候也创作小说,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放弃了写作。我从小对事物就很敏感,经常胡思乱想,这应该是一部分的基因遗传吧。我接触文学的时候,对文学的态度是不纯粹的,只是想逃离沉重的高考,所以我一直都努力看书和思考。上大学后,我发现也只有文学才能体现我与众不同的价值,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和剧本创作,对文学的态度也开始纯粹了起来。这可能是开启我写作的所谓秘诀吧。
新作文:说起剧本,就不免让人想到电影。你认为,电影和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李君威:电影不会完全独立于文学,这和电影的文学性有关。因为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都离不开编剧写作的文学剧本,而这剧本需要严谨的文学剧作结构和电影固有的结构方法进行创作。电影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需要按照电影逻辑,用文学方法(包括写作方法)讲好故事。其实电影和文学的关系是一种依赖关系,电影依赖于文学,依赖的程度是由这部电影的商业性占比决定的。
新作文:我也很喜欢看电影。能推荐几部适合高中生看的影片吗?
李君威:也是出于对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的保护,国外许多国家的电影都是存在分级制度的。但是由于中国并不存在分级制度,加之互联网的开放,许多限制级的影片,青少年在网上也是可以看到的。这对尚未完全形成成熟价值观和独立人格精神的青少年或许存在某种潜在风险。我推荐几部我看过的影片吧,我就不剧透啦,只写片名,你们可能早已看过,莫笑我吧。推荐的几部电影:《钢琴家》《海上钢琴师》《楚门的世界》《小鞋子》《海洋天堂》《当幸福来敲门》《暖》《我的父亲母亲》。
新作文:你的大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能给我们谈谈上大学的最大收获吗?
李君威:可能是面对这个世界,没有以前那么慌张了吧。以前总是很浮躁,现在从容了一些,这可能是大学给我的最好的馈赠。
新作文:最后一个问题,高考在即,关于报考,你有什么建议给高中生吗?
李君威:我觉得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一种幸福,就像能跟自己喜欢的人恋爱一样,只有热爱才能焕发热情,只有热爱才能焕发更多的创造力,也只有热爱才能体会到幸福。热门专业先绑架了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再绑架自己的孩子。终究是你选了你不热爱的所谓热门专业更好找工作呢,还是你选择了你所热爱的专业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也是我对选专业的一点看法吧。
新作文:好,谢谢君威。祝愿你就业顺利。
李君威:谢谢。也希望学弟学妹们高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