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提问更艺术

2014-05-30 10:48梁惠群
学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教学方法艺术

梁惠群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通过巧设问题、先易后难、转换提问方式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 教学方法 艺术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重视课堂提问,但在一些阅读教学的“家常课”上,课堂提问的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教师提问的随意性较大,缺乏问题设计,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在:所提问题零碎、空泛、不具体,缺乏针对性,对学生而言没有思考价值;教师设计的问题超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識范畴和理解水平,难度太大,即使“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提问随意,内容不连贯,缺乏逻辑性,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人总是有力图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教师的提问如能与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问题,在学生的疑难处、不领会处提问,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课例,谈谈具体的一些做法。

一、巧设问题,突破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会围绕课后思考题提出问题,因为课后的思考题一般都是本节课需要吸收领会的内容。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技巧,避免问题过于直白。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文章最后提到小女孩被冻死了,嘴上带着微笑。这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地方。教师教学中不要直接提问:“小女孩被冻死了,为什么嘴上还带着微笑?”我们可以先这样提问:“小女孩看见奶奶会想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小女孩的心理活动,从而让学生明白穷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悲惨遭遇,这样也就帮助学生理解了难点。

又如,在教《穷人》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课文着重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以‘桑娜为题,而用‘穷人呢?”进而让学生领悟:课文写的三个人物都是穷人,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穷人身上的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问:“作者描写这些穷人、叙述穷人之间的事为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就突出了中心,突破了难点。

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学记》中提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及此。”[2]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以劈木材为例,先从容易的入手,然后攻其他关节,随手就劈开了。同样,问题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过对容易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能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如果教师第一个问题能让学生增加信心的话,后面的问题学生自然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如果问题过难,超过了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和知识范畴,难度太大,学生在接连答问失败后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思维也会受到抑制。久而久之,学生会出现焦虑、胆怯的心理,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提问时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课堂上的提问要遵循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来设计,循序渐进,以求真正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

如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文时,教师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学了《小桥流水人家》你想说什么?(2)你还看到了哪些图画呢?我先让学生说说,然后再让学生续写一段。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厚了,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三、灵活变通,转换提问方式

在以往的课堂提问中,我们大多采用串问式提问,问题一个跟着一个,一问一答,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影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转换提问的方式。

(一)立体提问

对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特点的问题,教师可以把串问式提问转换成立体提问。立体性问题思路宽、跨度大,答案不固定。如《将相和》一文中“渑池之会”的教学片断,我们平时一般喜欢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来进行导读:(1)在“渑池之会”上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特点?(2)哪里看出他机智?哪里看出他勇敢?哪里看出他爱国?其实,这样的问题设计合情合理,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没什么不妥,但这种串问式提问往往使学生的思维被教师主导,学生不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可以把一连串的问题转换成一个问题进行导读: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和楚王是打了个平手还是决出了胜负呢?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读、想、划、写、争、辩,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课堂也就自然生机勃勃了。

(二)圈画提问

对引导学生找准课文重点词句的问题,教师可以把串问式提问转化为圈画训练。如教学《开国大典》中描写“会场布置”这一片段,可以把“丁字形北面是什么?”“再北面是什么?”等串问式提问转换为:根据文中的描述,在纸上简单画出会场的布置方位图;又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可将“作者分别经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的景物有何特点?”等串问式提问转化为:默读课文,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线路图,在图上标明地点和所在地的景物,并分别概括出景物的特点。这样的提问方式会让学生耳目一新,自然乐于学习了。

(三) 操作提问

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描写行为的问题,可以把串问式提问转换成操作训练。如教学《詹天佑》一文:“人”字形线路是什么样子的?火车是怎样爬上“人”字形线路的?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文中语言的描述和“人”字形线路的插图,利用身边的东西代替火车,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理解火车爬上“人”字形线路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动手做一做”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同时还加深了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四、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抬起头来走路。” [3]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用亲切自然的目光注视学生,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使学生明白教师正期待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耐心地倾听完学生的发言。我们对学生应多些鼓励,少些指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采取一些方法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爱答、爱问,敢答、敢问;对回答不出问题或答错问题的学生,我们也要让其“体面地坐下”。

课堂提问不是师生之间的简单的问答过程,而是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启迪其思维的兴趣点,巧设问题,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提问的艺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礼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教学方法艺术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纸的艺术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