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梅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对高血压控制状况的影响。方法:对经常到我院就诊的425例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并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对患者血压控制状况有影响,知晓者较不知晓者有更高的控制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日常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医务工作人员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培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患者若能够全面、准确、具体地掌握高血压防治的相关知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关键词】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控制率
高血压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病症,患病率高,且其对于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有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据有关资料分析及研究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防控高血压成为了医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提高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有效性,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特选择对经常到我院就诊的42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抽样法对经常到我院就诊的425例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并行问卷调查。研究对象选择标准:年龄均在18~75岁;患者日常就诊及高血压的治疗均在社区医院;所有调查对象均同意接受调查。排除标准:年龄在75岁以上或是18岁以下;患者主要在社区外的医院治疗高血压;患者存在严重精神或躯体方面的疾病。调查对象文化程度:未上过学34例(8.0%),小学90例(21.18%),初中125例(29.41%),高中及中专99例(23.29%),大专及以上77例(18.12%)。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此次调查所用的调查表由专门安排的经过培训且通过考核的调查员进行统一填写。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的预防、检出、临床治疗及随访等问题[2]。在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因为可能会存在信息提示的情况,所以知识性的问题不准备备选答案,患者需自己陈述,最后由调查员统一据标准答案进行对错判断;②对于询问患者态度方面的问题,患者在回答肯定或否定之外还要陈述理由。对于患者血压、身高以及体重的测量按照国际标准化方法进行,血压分析取两次测量平均值。
1.3 指标评定标准 ①患者知晓高血压诊断的相关标准:收缩压≥140mmHg及舒张压≥90mmHg,患者答不出或是回答错误均为不知道;②了解高血压存在的危险因素或者主要的并发症,患者能够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自己说出;③“患者在血压正常之后有无需要进行继续治疗”、“高血压患者有无需要定期随诊”,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只有患者能够说出认为两者是必要的有效理由的前提下才可以认为是有必要的;④不给患者任何提示,要求患者对医生曾为其采取过的治疗措施进行复述,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膳食建议方面包括限盐等、日常需进行的体育锻炼不需详述。需注意的是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要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3]。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对患者血压控制状况有影响,知晓者较不知晓者有更高的控制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详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临床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有多种治疗方式,但是其治疗也受多种因素影响。更好地了解影响高血压控制率的因素,才能够更为有针对性地处理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高血压的控制率,提高治疗的有效性[4]。本次研究发现,在卫生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大部分血壓并未有效控制,且此种情况与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的知晓情况有很大的关系,知晓者较不知晓者有更高的控制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提高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得加强对医务工作人员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培训,在接待就诊患者时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在广大的高血压患者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患者若能够全面、准确、具体地掌握高血压防治的相关知识,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参考文献
[1]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 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 年代初至90 年代末的变化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B:74-79.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B:5-10.
[3] 刘梓廉,张冰玲,王丽香等.深圳市盐田区社区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1):70-71.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