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静脉成分血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8例临床分析

2014-05-30 09:02:47阳英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阳英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外周动静脉成分血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2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行外周动静脉成分血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换血前后患儿肝功能、血生化指标及血常规,观察换血期间及换血后患儿不良反应及治疗情况。结果 换血后患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WBC及PLT均明显下降,与换血前对比,P<0.05;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P<0.05,而电解质、血糖、PH值、血红蛋白与换血前对比,P>0.05。换血期间及换血后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顺利出院。结论 外周动静脉成分血同步换血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且不影响电解质、血糖等,但术后WBC、PLT含量下降,因预防感染及出血倾向发生。

【关键词】 成分血;同步换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胆红素异常增高引发,易导致胆红素中毒性脑病、核黄疸,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特点[1]。及早有效治疗,避免发展为胆红素中毒性脑病或核黄疸,提高患儿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我院对此类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成分血同步换血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儿均来源于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男婴11例,女婴17例,年龄12h-3d,平均(8.54±0.67)h。足月儿20例,早产儿8例,体重1.6-4.4kg。经临床诊断确诊为ABO溶血病引发14例,Rh溶血3例,新生儿肺炎或脐炎引发3例,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8例。

1.2 换血指征 据《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换血标准进行,①明确诊断新生儿溶血患儿,血红蛋白<120g/L;②血清总胆红素增高>342μmol/L,且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③产后早期出现胆红素脑病症状;④如上次胎儿为早产、酸中毒或胎内溶血患儿,应放宽换血指征,及早换血。

1.3 血源准备 根据患儿患病情况及血型准备血源。ABO溶血患儿以AB型血浆O型红细胞;Rh溶血以同患儿ABO血型且Rh血型为母亲或同母亲;其它均选择同型新鲜全血。备血量以患儿体重为基础,约150-180ml/kg。

1.4 方法 ①所有患儿术前均向患者家属介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及换血疗法的必要性,争取家属同意,签订同意书。患儿常规禁食2-3h,术前置入胃管排空胃内容物,以防误吸。常规双面蓝光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静脉推注鲁米那1-15mg/kg,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1g/kg,ABO溶血患儿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1g/kg,生命体征监测及吸氧等。②开通三条血管通道,二静一动。静脉通道以补液及入血用,动脉放血。③以JMS infusion pump OT-701吊泵控制出入速度及量。调试仪器至换血速度75-90ml/kg/h,换血量150-180ml/kg,使出入量保持平衡。④于动脉通道口接三通导管,连接仪器及肝素生理盐水,以防通道堵塞。就绪后进行换血疗法,换血量达一半时予10%葡萄糖酸钙1ml/kg+10%葡萄糖10ml静脉滴注,换血后继续给予蓝光治疗。

1.5 观察指标 换血前后均监测患儿肝功能、血生化指标及血常规,观察换血期间及换血后患儿不良反应及治疗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软件用SPSS17.0电脑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的比较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换血前后肝功能变化 换血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换血前,P<0.05;谷丙转氨酶高于换血前,P<0.05;总蛋白及白蛋白换血前后无差异,P>0.05,见表1。

2.2 换血前后生化指标 换血后电解质、血糖及PH值与换血前对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

2.3 换血前后血常规 换血疗法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明显低于换血前,P<0.05;血红蛋白(Hb)换血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及转归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换血疗法,换血过程及换血后,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住院期间所有患儿病情稳定,并顺利出院。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未结合胆红素中,过盛游离胆红素不能与血清蛋白全部结合或无法结合,以游离形式存在引发。正常新生儿游离胆红素大部分与血清蛋白结合,使总胆红素维持在220.6μmol/L以下,早产儿维持于255μmol/L以下,且血脑屏障保护功能可阻止其通过,以保护机体[3]。当游离胆红素过高或相对过高时,如溶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等,使总胆红素超过此界值时,会破坏血脑屏障,大量胆红素进入并损害神经细胞,引发高胆红素脑病,严重时,甚至导致核黄疸。经研究发现,胆红素对新生儿活跃神经细胞损害最为严重,通常为基底核脑细胞,也是造成患儿死亡率高主要原因。且可对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损害,也是未死亡患儿脑瘫、视觉或听觉障碍、小儿麻痹等严重后遗症原因[4]。故有效、快速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是降低死亡率及严重后遗症发生率有效方法。

换血疗法是目前最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以往以Diamond法为临床首选,但环境、操作技术较高,且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高,甚至引发小肠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现已少用[5]。本组研究采用外周动静脉换血法,即Wiener法。均采用浅表动静脉穿刺,技术要求低。但相关文献报道,术后易造成血钾低下,血糖增高。本组研究显示,术后患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P<0.05。可见,外周动静脉成分血同步换血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其次,电解质、血糖、PH值、血红蛋白与换血前对比,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表明,本方法不影响血钾及血糖,换血后虽有一定血糖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引发不良反应。但术后WBC及PLT均明显下降,P<0.05;应引起重视。虽本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但不排除有可能引发危险。成分血换血疗法WBC及PLT含量极低,置换过程中患儿体内WBC及PLT大量排出,故应加强注意,避免出血倾向。为降低出血倾向或危险,笔者认为,换血疗法后,因检测WBC、PLT含量及临床症状,并预防性储存血小板,如有出血倾向发生,即刻给予血小板静脉输注。其次,换血疗法为侵入性操作,WBC低下,术后应严密观察穿刺点,预防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外周动静脉成分血同步换血可有效降低膽红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且不影响电解质、血糖等,但术后WBC、PLT含量下降,因预防感染及出血倾向发生。

参考文献

[1] 闫俊荣,马素芳,权艳华.22例无肝素换血术对内环境的影响及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18-4320.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5-187.

[3] 田鹏,张沥文,沈玉会,等.改良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201-3203.

[4] 高瑾,赵玫,宝凌云,等.108例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0):2713-2715.

[5] 李炎,温伟珍.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吉林医学,2013,34(31):6472-6474.

猜你喜欢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给新生儿洗澡有讲究
导致新生儿死伤的原因
双面大灯泡LED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观察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2
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换血治疗对5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疗效分析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观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