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媛媛
中学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今,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当今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社会发展总目标的基本要求,在当代是及其重要的。
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 适应时代要求,加强道德教育。时代赋予我们新鲜的气息,在带来前进动力的同时,也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变化,教育的理念不断丰富,道德教育首先摆在了教育的首要位置。各个国家相互竞争的前提,就是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成为竞争的标准。如: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痛感基础教育不足,所以提出一系列措施改革教育。日本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把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由“智德体”改为“德智体”,突出德育为首。其后,新加坡也效仿日本的做法,把“德育”摆在首要位置。
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腐朽的不健康食物,一些不正确,主观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国中学生思想文化渗透;国内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着中学生;“明星效应”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媒体的大肆报道后广为周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腐蚀着他们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中学生在自制力较差的情况下仿效,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要深化改革,努力推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这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崛起有重要的意义。
2.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习惯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教学工作中,养成教育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问题。然而现如今,学生被成绩的“枷锁”捆绑后,学校、家长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在学校中,教师过分看重成绩。在家里,家长过分看重分数,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种形式下,就要求学校以养成教育作为首要问题摆在了大家的眼前,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貌习惯等等被我们所忽视的问题搬上了舞台,成为教育的主体。以“德”育人,以“事”教人,以“情”动人,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加强理论知识,又要渗透养成教育。如果忽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则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又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二、加强养成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1. 以加强养成教育为先导,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职业学校中,尤其以“德育”教学为首要任务。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思想政治课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结合社会热点透析;以时政教育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兴盛相联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所以,思想素质教育应作为职业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
2. 加強教师自身职业道德建设,优化德育工作队伍。我们教师要按照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容——“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作为学校主抓德育的部门,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美德教育。力求做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统一。活动尽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传授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坚持开展国旗下的演讲,通过国庆节、母亲节、勤俭日、校庆日等节日、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征文比赛,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3. 优化育人环境,大力实施渗透德育。境由心造,境与心会。构建能让校园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校园每一个园景育人,每一个师生都能与古人今人对话,能和名家大家交流的校园文化环境,并使其蕴涵校园文化精髓,承载校园精神,寄情于物,陶情冶性,引领人生,乃一流的校园文化,高品位的校园景观。同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相互渗透,尤其是建立、健全社会教育机构网络和社会育人基地网络,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更多创新型、服务型的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