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夏
摘 要:[梁]蕭統編[唐]李善注版《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郊廟”類詩選錄顏延之《宋郊祀歌》二首。此二首詩乃顏延之應詔為南郊郊祀禮而作。據《宋書·樂志》:“二十二年,南郊,始設登哥,詔御史中丞顔延之造哥詩”,乃知此二首詩為郊禮儀式中的“登歌”一類。本文對顏延之《郊祀歌》一類“登歌”的歷史源流及形式特色作了簡略的考證,並對《郊祀歌》中所涉及的劉宋朝南郊祭天禮中的程序和環節作簡略的概述。
關鍵詞:《文選》;宋郊祀歌;登歌;郊祀禮
《文選》“郊廟”類詩選錄顏延之《宋郊祀歌》二首。《宋書·樂志》及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亦收。據《宋書·樂志》:“二十二年,南郊,始設登哥,詔御史中丞顔延之造哥詩,廟舞猶闕。”條,此二首詩作於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6),乃顏延之應詔為劉宋朝廷郊禮而造。另有一首三言詩歌亦同時同事所作,收入《宋書》及《樂府詩集》,《文選》未見。
一、“登歌”小考
《禮記·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也,兆於南郊,就陽位也。”①南郊郊禮,乃是天子祭天之禮。故而顏延之詩中有“告成大報,受釐元神”之句。據《宋書·文帝本紀》載,南朝宋文帝曾六次“車駕親祠南郊”,舉行祭天之禮。據上引《宋書·樂志》一條,顏延之應詔所作郊祀歌,是為南郊郊祀的一項儀式——“登歌”而作。
《樂府詩集》釋“登歌”:“登歌者,祭祀燕饗,堂上所奏之歌也。”《周禮·春官·大師》云:“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鄭玄注引鄭司農曰:“登歌,歌者在堂也。”②《周禮·春官·小師》云:“登歌擊拊,下管擊應鼓。”③《禮記注疏·祭統》云:“夫大嘗諦,升歌《清廟》,下而管《象》……”④(“升歌”即“登歌”。)可見自周代便將登歌作為郊祀禮樂儀式中的一項。儀式過程由瞽者登歌,樂器較簡單,為罄、鼓、琴瑟一類。
《漢書·禮樂志》:“乾豆上,奏《登歌》,獨上歌,不以筦弦亂人聲,欲在位者聞之,猶古《清廟》之歌也。《登歌》再終,下奏《休成》之樂……”《後漢書·明帝紀》:“升歌鹿鳴,下管新宮。注曰:升,登也。登堂而歌,所以重人聲也。燕禮曰:‘升歌鹿鳴,下管新宮。”《晉書·樂下》云:“宮懸在庭,琴瑟在堂,八音迭奏,雅樂並作,登歌下管,各有常詠,周人之舊也。”
據上引材料知,自漢魏晉以來,郊祀登歌的傳統未曾斷絕。而至南朝宋時,據《宋書·樂志》:“元嘉十八年(442)九月,有司奏:‘二郊宜奏登哥”,可知劉宋朝元嘉以前郊祀登歌傳統一度廢弛。《宋書·武帝本紀》云:“後庭無紈綺絲竹之音。”而宋武帝與臧燾書中,曰:“頃學尚廢弛,後進頹業。衡門之內,清風輟響。良由戎車屢警,禮樂中息,浮夫近志,情與事染。”劉宋朝建國初期,戰禍不止,因而“禮樂中息”,郊祀禮儀未能全備。直至宋文帝元嘉年中,方復興登歌禮儀。
漢以前,登歌之曲目歌辭據《儀礼·燕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及《礼记·文王世子》“升歌《清庙》”,多出自《詩》。如《詩·周頌·清廟序》云:“《清廟》,祀文王也。”顏延之所作《郊祀歌》,採用四言體,莊嚴肅穆。而觀詩中文句:“有牷在滌,有絜在俎”語出《詩·大雅·楚茨》“絜爾牛羊”句、“陟配在京,降徳在民”語出《詩·大雅·下武》“三后在天,陟配在京”。可見顏延之作《郊祀歌》承《詩》之遺風。
郭茂倩《樂府詩集》引《尚書大傳》曰:“古者帝王,升歌《清廟》。大琴練弦達越,大瑟朱弦達越,以韋為鼓,不以竽瑟之聲亂人聲。《清廟》升歌,歌先人之功烈德澤。苟在廟中當見文王者,愀然如復見文王。故《書》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此之謂也。”又據上引《周禮》、《漢書》等材料,登歌之配樂演唱方式,是以人聲為主,堂下管弦為輔,“不以筦弦亂人聲”,以表現祭祀先祖時肅穆清遠之意,同時可見登歌歌辭之重要性。《宋書·樂志》載“尋廟祠,依新儀注,登哥人上殿,弦管在下”,知劉宋朝郊祀登歌秉承先代傳統,登歌時歌頌祖宗之功烈,去鐘撤竽以明至德。
二、顏延之《郊祀歌》中所涉劉宋朝郊祀禮
觀顏延之《郊祀歌》,“夤威寳命,嚴?帝祖。”語出《尚書》:“周公曰:‘嚴?寅畏。”及“曰:‘王無墜天之降寳命。”言天子敬畏天命,尊敬先祖。“炳海表岱,系唐胄楚。”追述祖考。李善注曰:“沈約《宋書》曰:高祖,彭城人。楚元王之後也。彭城,徐州之境。”劉宋高祖乃彭城人,因而承襲於唐堯及楚元王。而“靈監叡文,民屬叡武。奄受敷錫,宅中拓宇。亘地稱皇,罄天作主。月竁來賓,日際奉土。”均為稱頌先祖功績之語。
據《宋書·樂志》,顏延之郊祀歌依次為:“夕牲歌”、“迎送神歌”、“饗神歌”(此首未收入《文選》)。歌中詩句不僅稱頌祖宗之德,且反映出南朝宋時郊祀禮之禮儀程序。《夕牲歌》中:“有牷在滌,有絜在俎。薦饗王衷,以答神祜。”牷,是指祭祀所用的純色毛的牛。在滌,謂牛在牢中。俎,乃祭器。此四句,是陳述夕牲時檢查祭祀牲口的環節。所謂夕牲,即視察犧牲的情況,在郊日前一天早飯前進行。公卿百官、京兆尹到郊壇東入位,太祝、太史牽犧牲進入,稟犧令跪報:“請檢査犧牲。”太祝、太史說:“犧牲很肥壯。”而後被牽到庖廚宰殺。《迎送神歌》中:“金枝中樹,廣樂四陳。”金枝,指以金為飾的燈,廣樂,則是指郊祀雅樂。“奔精照夜,髙燎煬晨。”奔精,指流星;髙燎煬晨則表現出郊祀之禮中燔燎的儀式。太祝以酒灌地後群臣拜伏。而後皇帝站在燔燎的位置,太祝令用幾案盛著獻神的玉璧、割開的犧牲、爵酒、黍飯等放在柴壇上,燔燎時三人手拿火炬上去點燃,壇下二十多人用火炬往壇上扔,柴燒完後祭天禮便告結束。
南朝齊秉承劉宋郊祀雅樂,《南齊書·樂志》云:“宋顏延之饗地神辭一篇,余與南郊同。”《南齊書·樂志》曰:“武帝建元二年,有司奏:‘郊廟雅樂歌辭、太廟登歌用褚淵,餘悉用謝超宗所撰,多刪顔延之、謝莊辭以為新曲,備改樂名。”而據《南齊書樂志》引“羣臣出入奏《肅咸》之樂”,刪追述劉宋先祖功績的“炳海表岱,系唐胄楚。”句以及與夕牲相關的“有牷在滌,有絜在俎。薦饗王衷,以答神祜。”句;“牲出入奏《引牲》之樂”混入“有牷在滌,有絜在俎。薦饗王衷,以答神祜。陟配在京,降徳在民。奔精照夜,髙燎煬晨。”、“迎神奏《昭夏》之樂”則刪“皇乎備矣,有事上春。”、“隂明浮爍,沈禜深淪。”顏延之所做登歌化入三首郊祀雅樂之中。(作者单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注解:
① [清]阮元《禮記·郊特牲》:《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440頁。
② [清]阮元《周禮·春官·大師》:《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796頁。
③ [清]阮元《周禮·春官·小師》:《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797頁。
④ [清]阮元《禮記注疏·祭統》:《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067頁。
参考文献:
[1] [梁]蕭統 編,[唐]李善 注:《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 [梁]沈約 撰:《宋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
[3] [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
[4] [唐]房玄齡等:《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
[5] [宋]郭茂倩撰:《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
[6] [清]阮元 撰:《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
[7] 楊英:《魏晉郊祀和祭祖禮考》,北大史學,2003年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