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
在孩子们心里,延安是个大家庭,西柏坡和中南海也是大家庭,毛伯伯也只是千千万万个伯伯叔叔中的一位,当年的毛主席是伯伯,是老师,更是大朋友。当年的孩子们,现也都已年逾花甲而退休,每当聚会或见面时,常常情不自禁地讲出一两个和大朋友毛伯伯亲密交往的童年故事……
有礼(理)有栗(利)
1942年冬,抗日名将续范亭伯伯住在延安交际处养病,续伯伯曾参加辛亥革命,担任国民党陆军新编第一军中将总参议,他主张积极抗日,1935年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卖国投降政策,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遇救。1939年任山西新军抗日决死队总指挥,后来多次到延安,是毛伯伯的尊贵客人。
毛伯伯曾请苏联医生阿洛夫、米洛夫和美国医生马海德给续范亭医病。休养期间经常住在交际处,他有时读读书报,有时作作诗。由于家人不在身边,难免寂寞,两岁的小渊渊(笔者乳名)便成了他的朋友。渊渊每天去看他,他就早早在炭火盆里煨好三个毛栗子,等渊渊来时,便剥给她吃。在延安,栗子是个稀罕物,小渊渊有栗子吃,便每天去问候续伯伯,破了交际处不准家属进客房的规矩。有一天上午,渊渊照例推开了续伯伯的房门,看见爸爸陪着毛伯伯也坐在那里谈话,爸爸平时就要求孩子要有礼貌,毛主席常来,渊渊便很习惯地问候道:“续伯伯好!毛伯伯好!”一边说着,一边向续伯伯跑去,亲热地依偎在续伯伯怀里,眼睛盯着火盆上裂了缝、蹿出甜丝丝香气的栗子。续伯伯从火盆边沿上拿起一个煨熟了的栗子,一边剥栗子,一边对毛伯伯说:“现在大家都很忙,只有我一个闲人,我就交了这个小朋友,她每天来问候我,我就喂她三个毛栗子吃……”
毛伯伯听了,哈哈大笑,把小渊渊抱起来放在自己膝盖上,也拿了一个栗子,剥了喂她,毛伯伯说:“你这个娃娃很聪明,这么小就懂得我们党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真是有礼(理)有栗(利)呀……”毛伯伯一句话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小渊渊也笑了,她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栗子,这栗子可真甜,她吸了一下小鼻子,满屋氤氲着栗子香,木炭火红红的……爸爸金城笑着把小女儿抱起来说:“好了,已经有礼(理)有栗(利)了, 还应当‘有节,自己去玩儿吧……”说着把渊渊放到了屋门外……
从此,这就成为这个家庭里爸爸常讲的一个故事。
“我和您叫一样的名字……”
1946年,胡宗南军队要进攻延安。中央决定暂时放弃这座古城,第一批准备撤出延安的就是老弱妇孺。阳光和煦的一个冬日,毛伯伯来到了洛杉矶托儿所,他关心着生活在这里的百多个烈士子女和前方将士的孩子,他仔细地检查了撤退工作的方方面面,对所长和老师们千叮咛万嘱咐一番,就走向了操场上正在游戏的孩子们。延安的孩子们少有不认识毛主席的,见毛主席笑吟吟地走来,小朋友们一拥而上,叽叽喳喳像小鸟一样,这个说:“毛伯伯好!”那个说:“伯伯抱抱。”毛伯伯蹲下来,一一问着:“你叫什么名字啊?你爸爸是谁啊?”
“我叫苦苦,”一个小姑娘自我介绍着,“妈妈是在新疆监狱里生的我,我的名字就叫苦苦……”毛伯伯把苦苦抱过来,在她冻得红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下,心疼地说:“你小小年纪,已经受了不少苦啊……”
一个小胖墩男孩儿眨着大眼睛迫不及待地叫道:“毛伯伯,我要告诉您一件重要的事情!”毛伯伯睁大了眼睛,点了点头。小胖墩一本正经地说:“我和您叫一样的名字……”毛伯伯饶有兴趣地说:“噢?你说说,我听。”“您的名字叫毛—主—席,我—叫—席—毛。”小胖墩很自豪地一字一顿地说。毛伯伯笑了起来:“噢,果然是件重要的事情……”小胖墩又转着眼珠思考着说:“就是……就是……您的名字先说‘毛,我的名字先说‘席……”小席毛的话把老师、阿姨和小朋友们全逗笑了,毛伯伯抱着他站起来说:“好啊,今天我认识了一个和我叫一样名字的人。席毛,告诉伯伯,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席毛毫不犹豫地说:“我长大了当八路军,打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已经打败了呀。”“那,我就打胡儿子(陕北人民对胡宗南军队的鄙称),把他们赶出延安去!”“啊,那你就要快快长大才好啊!”
一个人演出《兄妹开荒》
1947年初,机关和学校撤出了延安。林伯渠伯伯在路上遇见了抗小的队伍,发现个子矮小的远征也在其中,很心疼,就把她抱上了自己的马背。走了两天,又碰上了因脚扭伤而掉队的远志,把她也收容了。
有一天,到了一个小村,林伯伯高兴地对任远征说:“远征啊,你爸爸住在王家湾,这下子我可以交差了。”原来那时,任远征的爸爸史林(任弼时的化名)跟化名李得胜的毛伯伯、化名胡必成的周恩来伯伯一起率领一支队伍住在王家湾。在一个小小院落里,远征记得毛伯伯和江青阿姨住在西边那孔窑洞里,周伯伯和陆定一叔叔住在中间那孔窑洞里,爸爸带着两个女儿住在东边的小偏窑里,一进屋右边一个小炕,只能睡下爸爸一个人,远征和姐姐只能爬过小炕,从里边炕沿翻下去,在炕下的小炕洞里睡觉,姐姐个子高,只能蜷缩着将就睡下,远征将将能躺直。小远征白天在山沟山坡上戏耍,晚上睡得很香,每天清晨姐姐起来了,远征还睡得香香的,姐姐只好自己到灶上去吃饭,然后带回一个窝头给远征。有一次忘了带,远征醒来没得吃,肚子饿,就哭了起来,周伯伯看见了问道:“小远征,你怎么了?谁欺侮你了?”“我饿,我要吃窝头……”姐姐说:“她每天睡懒觉,叫都叫不醒。”周伯伯听了,就叫警卫员到厨房要了一个窝头,远征挂着眼泪的小脸漾起了笑容,狼吞虎咽地把窝头吃掉了……
在王家湾住了半个月,真是童年不识愁滋味,远征认为那是解放战争时期她最快乐的15天。她哪里知道王家湾当时有20多万敌军围追堵截,差一点遭敌偷袭,是陕北战争时期最艰苦最危险的一段时间啊。
长征路上出生的远征,十岁撤离延安时,也有过骑马的机会,多么神气!
一天上午,通宵达旦工作的毛伯伯走到院子里来喊道:“快来看,好消息啊!”原来是毛伯伯刚收到电报,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大捷,毛伯伯笑呵呵地说:“前几天是陕北战场的蟠龙大捷,现在是陈粟在山东的大捷,一举歼灭了汤恩伯的三万两千人,张灵甫也丧了命……”这时小远征唱着秧歌跑进院子来——延安娃娃会走路就会跳秧歌,会说话就会唱秧歌。远征天天高高兴兴,跑出跑进唱呀扭呀。毛伯伯说:“远征,叔叔们在前方打了大胜仗,你和姐姐给我们演一个《兄妹开荒》,庆祝一下,好不好哇?”姐姐有点腼腆,扭扭捏捏不肯演。远征自告奋勇地说:“你不演,我一个人来!”说着嘴里学着秧歌的锣鼓点:“咚!咚!锵咚锵……”在院子里大大方方扭了一个圆场,然后,一会儿模仿着《兄妹开荒》中的哥哥,一会儿又模仿着剧中的妹妹,连唱带比划地表演起来。
只见远征一会儿跑到东边,脆生生、急切切地唱道:“哥哥你听我言呐/我对你有意见呐/大白天/你来睡觉/误事真不浅!”随着最后一句唱腔,小远征举起右手,伸出食指狠狠点了一下对面的“哥哥”,同时跺了一下脚。伯伯叔叔们见状忍不住笑了起来,小院里观众越来越多,远征更带劲了,赶忙跑到西边,模仿着哥哥,懒洋洋、慢吞吞地拖着长腔唱道:“妹妹你听我言呐/我也有意见呀/昨夜晚开大会(我)睡觉睡得晚……”唱着还双手举过头,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一个哈欠……周围观众笑声不绝。
远征又跳回东边唱道:“昨晚开大会呀/我也去参加呀/刘区长讲的话/难道你忘了吗……”然后又跳到西边故作愚钝地唱道:“区长讲的话呀/问题太复杂呀/一点,两点,第三点(作扳手指头状)我一满解不下/一满解不下”(陕北方言“听不懂”之意)。远征边唱着,边摊开双手,摇着头,叹着气,慢慢地蹲了下去……看着小远征惟妙惟肖的表演,大人们乐得前仰后合,毛伯伯夸奖道:“唱得好!演得好!真精彩!”
远征受到了表扬,演得更起劲儿了,随着剧情的发展,小远征脸上都冒汗了,周伯伯轻轻拍着掌帮着远征唱了起来:“……加紧生产,不分男女/加紧生产,不分男女……”更多的叔叔们也唱了起来:“努力,努力靠咱们自己……哪哈哪哈依儿呀哈,哪哈依呀咳!”小远征可没想到,她天真活泼的表演给日夜忙于指挥战争,紧张又疲劳的大人们带来多么大的快乐和欣慰啊!从此,《兄妹开荒》成了小远征的保留剧目,而且越演越精彩,一直到15天后她被送往河东。
“我听见小鸟在唱歌”
1948年的春天来了,毛伯伯和孩子们先后来到了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孩子们有的是跟着父母来的,有的是跟着托儿所或学校来的。院子里、山坡上、柏树林里、小河边……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战争在进行,可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青风店大捷、石家庄大捷;这一年5月,延安也收复了,捷报频传,孩子们怎么能不像小鸟一样快乐地歌唱呢?
放暑假了,任远征从小学回到爸爸任弼时、妈妈陈琮英身边,一天上午,她去找李讷、燕燕和二娃玩,一到毛伯伯家门口,伸头看见毛伯伯正躺在床上看报纸,好像还没起床。她和燕燕一起跳进门去,一边一个拽着毛伯伯的胳膊,远征喊道:“毛伯伯,您太不像话了,都快中午了,您还睡懒觉,快起来,快起来!”毛伯伯乐呵呵地说:“哦,原来是我的‘老朋友来了……”说着,便顺从地由着她们俩拽了起来。
过了两天,从北平来了个京剧团,有著名的演员李世济等。他们演出了程派名剧,还演了几个折子戏。孩子们在延安看过延安评剧院演出的京剧《逼上梁山》《打渔杀家》等,但是由于战事频仍,已与京剧久违了。这回连着看了几天,别提多高兴了,一高兴,就忘记了毛伯伯晚上工作、上午睡觉的习惯,竟在院子门口演起剧来。
燕燕、李讷披上了床单,是主演;二娃和胜利跑龙套,嘴里边唱锣鼓点边跑圆场:“呔呔呔呔……”李讷扮青衣,来到场子中心,像模像样地亮了个相,细声细气地喊了一声:“丫——环——掌——灯……”随着“呔呔呔呔”清脆的小锣声,扮花旦的燕燕踩着细碎的脚步急匆匆跑上场来,应了个长腔:“来——啦——”……孩子们演兴正浓,没想到江青阿姨出现在院子门口,她板着面孔,冲着李讷低声责备道:“怎么回事儿啊?又要把爸爸吵醒了!”孩子们顿时鸦雀无声了,燕燕还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江青阿姨厉声说:“胜利是小客人,二娃还小,她们俩就免了。”又指着李讷和燕燕说:“你们两个向后转,到墙根底下去站着——面壁思过。”两个大孩子乖乖去罚站了。她俩刚刚站定,二娃看见大门里又走出一个人来,“啊,毛伯伯!毛伯伯!”只见毛伯伯笑吟吟地说:“我都听见了,演得不错嘛。为什么不让演了呢?”又对江青说:“你就饶了她们吧!”江青阿姨也无奈地笑了,燕燕和李讷遇到了救星,一边一个拉着毛伯伯的胳膊,笑着跳了起来。
孩子就是孩子,凡孩子都好动,都顽皮,都快乐,也都健忘——常常忘记了毛伯伯上午睡觉的习惯。几年后,在中南海,燕燕、二娃、娇娇很爱跟警卫员叔叔开玩笑,爱给人家起外号,比如她们管一个叔叔叫“狗牙叔叔”。一天,在院子外面碰见了“狗牙叔叔”,二娃调皮地叫了一声“狗牙叔叔”,狗牙叔叔不高兴了,瞪着眼睛跺了一下脚,“叔叔就是叔叔,乱叫什么!”二娃、燕燕、娇娇看他生气了,就更来劲,顽皮地齐声大喊:“狗——牙!狗——牙!……”这次可真把毛伯伯吵醒了,毛伯伯穿着睡衣走到房门口,边抽烟,边欣赏这群小淘气,狗牙叔叔还在跺脚,她们几个乐弯了腰……娇娇无意中一扭头,发现了爸爸,不知他什么时候出来的。她立即意识到了什么,忙跑到爸爸跟前:“爸爸,我们又犯错误了……”她低下了头……毛伯伯轻轻拍了一下她的头说:“哦?你们犯什么错误了?”“我们又把您吵醒了……”娇娇后悔地说。“啊?是吗?我可是只听见小鸟在唱歌啊。”毛伯伯慈祥地说……
“我就喜欢调皮的娃娃”
有一次,二娃在院子里玩儿,忽听见院子外面有人在训话:“怎么搞的!这么调皮,再这样……小心我打你们屁股!”接着又听见“咚咚咚咚”逃走的脚步声。二娃想,准是那两个调皮鬼又干什么坏事了,这下可让叔叔逮住了,训一顿,该!该!该!……这时,毛伯伯从屋里走了出来,大声问道:“谁在外边训人呐?”“是我!”警卫员叔叔走进院子说:“报告主席,侯侯和毛毛站在房顶上往院子里尿尿,比赛谁尿得高。我训了他们一顿,吓跑了。”二娃和毛伯伯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毛伯伯问道:“他们两个几岁了?”二娃说:“侯侯跟我一样大,七岁了。”“是啊,我们家乡有句话:七岁八岁狗都嫌……”二娃跳着拍着手说:“啊,狗都嫌!狗都嫌!”可是,二娃万万没想到,毛伯伯却说:“哎,我偏偏就喜欢调皮的娃娃。调皮娃娃才聪明,才有出息呢。”
在西柏坡,毛伯伯不再骑马,因为打了胜仗,缴获了美国造的吉普车,每天晚饭后,毛伯伯就乘着吉普车到远处的小河边去散步。
毛毛、侯侯、良明、远远等几个小男孩儿一看见吉普车停在门口,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七手八脚爬到车里,汽车一开,孩子们雀跃欢呼:“好啊!到河边去玩儿喽!”到了河边,毛伯伯散步,孩子们有的下河捉“蛤蟆咕嘟”,有的打水漂,有的在岸上摔跤比武,玩儿得可开心了……可是,有一天,警卫员叔叔事先早早站在吉普车边,告诫小淘气们说:“你们记着,从今天起,谁也不准再爬主席的车了!”不一会儿毛伯伯出来了,他上车后突然看见小淘气们都站在那里,无奈地看着他。毛伯伯问道:“咦?毛毛、侯侯,你们几个怎么不上来呀?”“他们太皮了,我们不准他们来捣乱……”“哎,快叫他们上来,孩子嘛,哪有不皮的,又不是老头子……”听到这话,这群快乐的小鸟儿立即张开了翅膀,飞到了吉普车上,回到了毛伯伯身边……
“蝉是捉不得的”
1949年3月,孩子们跟中央机关来到了北平,由于城里还不安全,国民党残兵败卒和隐藏的特务有时抢铺子,有时打冷枪,中央机关暂驻香山。毛伯伯正在指挥渡江战役,指挥解放全中国的战争,还要筹备政协会议,频繁和民主人士磋商国家大事。
夏天的香山,草木繁茂。讨厌的知了“吱——吱——”地叫个不停,孙勇叔叔说:“这些家伙成天叫,主席怎么睡觉呀?”二娃说:“咱们赶它们走,可是……树那么高,够不着哇。”“看我的!”孙勇说着脱了鞋,抱着树,三下两下就爬到了大树上,找了一根结实的树干坐稳后说:“哈,这么多,来,我抓了扔下去,你们在下面捡。”说着一只只知了就被扔了下来,其中有机灵的振振翅膀飞跑了,笨的便被孩子们捉住了。“噢……噢……”孩子们一高兴,又忘乎所以地欢呼起来。“呀,翅膀真好看,还是透明的呢。”二娃说。“咦,知了是哪儿叫呢?是嘴吗?可嘴不大,能叫得那么响?”李讷毕竟是大一点儿,爱刨根问底。燕燕把知了翻过来调过去地看着,自言自语道:“不对,肚子一鼓一鼓的——是不是里边响啊?”“知了,你叫一个!快叫呀!”留着小辫的娇娇刚从苏联回来,中国话说不大好,只是歪着头很好奇地猜测着,没做声。
一只知了在二娃手里挣扎着,“呀,它想飞。”二娃换了一只手捏紧了知了的翅膀,不过知了自有办法,突然“吱——”地大叫一声。二娃没有提防,吓了一跳,一松手,知了向树上飞去了。二娃跺着脚喊道:“孙勇叔叔,我的知了跑了,再扔一只下来吧!我还不知道知了是怎么叫的呢。”“唉,你不知道,知了有的叫,有的不会叫……”孙勇叔叔在树上卖着关子。“真的?怎么回事?”“说呀,快说呀。”“你要再不说就是骗人。”孩子们用了激将法。“好,等我再捉几只……”“你快下来吧!”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跳着脚。
孙勇叔叔从树上溜下来,穿上鞋子,从地上拿起一只正“吱——吱——”挣扎的知了,清了清嗓子,说:“来,你们过来看,听叔叔给你们上一课……”又故意咳嗽了一声:“你们猜,知了怎么叫的?”“放开嗓子叫!”“你们仔细看看,知了能张嘴吗?”“可知了的嘴为什么像根针呀?”“是啊,这么尖的嘴怎么张开呢?”“对了,你们仔细看啊!”孙勇叔叔捏了捏知了肚子两侧,知了肚子一鼓,腿一挣扎,突然“吱——吱——”地大叫起来。“咦?怎么好像是肚子在叫啊?”“是吗?让我看看。”“让我摸摸它的肚子……”
孩子们专心致志地看着、摸着……谁也没发现毛伯伯已经站在了他们背后:“噢,你们在上生物课啊。孙勇讲得不错……”“爸爸,你知道知了是哪儿叫吗?真好玩……”李讷惊喜地说。知了把肚子一鼓一鼓地叫着。“让我拿着,看它还叫不叫?”二娃伸出了小手……“它的嘴这么尖,怎么吃东西呢?”大家又争着问孙勇。“知了吃树干里的汁,它把尖嘴扎进树干里,吸树的汁,”又说,“知了还吵人睡觉,讨厌不讨厌?”“真讨厌,真讨厌,孙勇叔叔,你再上树捉吧!”“快上快上。”……
“蝉是捉不得的”,毛伯伯却劝阻道,“把蝉放了吧……”“不,不,不放!要把它们消灭光,不让它们吵您……”“香山的夏天怎么能没有蝉叫呢?蝉叫吵不醒我……没有蝉叫,就不像夏天了。”毛伯伯又说:“你们知道吗?蝉会蜕壳,那个壳子叫做蝉蜕,是中药,可以治病的,你们去找找看……”“蝉蜕?在哪儿啊?”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树干上,草丛里都有,找找看……”“真的?”孩子们的眼睛更亮了,立刻放了手中的知了。“蝉蜕是什么样子的?”“走,我们去找找。”“多好玩啊!”“真奇怪!”……孩子们心里装满了问号。毛伯伯听了孩子们充满好奇的话语,会心地笑了,带着他们向旁边的杨树林走去……
小路上留下了问号……
住在香山,毛伯伯可忙啦。可是,刚搬进城的荣臻(后改名八一小学)和育英两所小学还没有安顿好,所以孩子们成天玩耍。吃晚饭时,毛伯伯常跟孩子们一起走下山去吃饭,饭后又散步上山,孩子们在毛伯伯身前身后跑上跑下……
一次,燕燕和李讷比赛爬山,跑累了,站在山坡上呼呼喘气,转过身来等着后面的人,毛伯伯说:“你们知道怎样爬山才不累吗?”孩子们喘着气摇摇头,“毛伯伯,您快说!”燕燕请求道。“要像这样……”毛伯伯边说边走,他从路的右边向左前方走了条斜线,又转向右前方走了条斜线,再折向左前方……“你们知道吗?我走了个什么字啊?”二娃摇了摇头,期待着小学生姐姐回答,燕燕没有把握地说:“好像……好像是个‘之字,可是……少一个点儿啊。”“对了,就是‘之字,走‘之字上山才不累。”毛伯伯高兴地说。“怎么搞的呀?爸爸?”这回李讷刨根问底了……“嘿嘿,我不说,你们去猜吧……”毛伯伯给孩子们又留下了一个问号。
一次散步时,毛伯伯边走边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吟起诗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孩子们一句也听不懂,好奇地听着,等毛伯伯吟完诗,二娃问:“毛伯伯,你唱的什么歌呀?怪里怪气的……”“我这是读诗呢,我来教你们读诗,你们学不学呀?”“学呀,您快教我们学!”于是,毛伯伯一句一句地教孩子们读起诗来,教了几遍,又要求孩子们背下来,孩子们很快记住了,比着背给毛伯伯听。从此以后,一有空,几个孩子就缠着毛伯伯教诗。毛伯伯有时吟诵,有时讲解,李讷总是背得最快,还常常赞叹:“这诗真美!”毛伯伯欣慰地说:“我们的新中国马上要诞生了,你们也长大了,不能总是玩,该好好读书了,你们应该上学了……要学好本领,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
是啊,只有上学,才能明白:为什么蝉蜕能治病?为什么走“之”字上山才省劲儿?才能学更多的诗歌,才能……实际上,还是在慢慢长大以后,孩子们才渐渐体会到毛伯伯给他们留下问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