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启发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格外注重德育教育素材的深入挖掘以及德育教育工作的巧妙渗透,以此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升华情感、启迪思维与智慧,从而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物理学成就;德育教育;合作精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新颖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单纯满足于学生物理“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与掌握,更要侧重于帶领学生通过物理专业知识及内容的学习感受和体验到高尚、积极的思想情感,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智慧得到启迪,从而逐渐构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那么,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如何将新课标的这一理论指示真正落实、转化成为教学实践呢?我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将认识与看法总结、归纳如下。
一、给学生介绍我国的物理学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化,这其中在物理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与佳绩更是数不胜数,有力推动了物理科学的进步与快速发展。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解与介绍我国古今历史上曾获得的物理学成就,相信,这必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有利于其爱国情感的迸发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光学的相关知识时,我向学生讲道:“公元前4世纪,墨家就做过针孔成像的实验,并给予分析和解释。《墨经》中明确地写道:‘景到(倒),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这是关于‘小孔成像的最早科学认识与文字记录。”再比如,声学章节中涉及声音与空气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向学生介绍了东汉王允在《论衡》中的言论:今人操行变气远近,宜与鱼等;气应而变,宜与水均。王允认为声音必须依靠空气作为媒介才能有效传播,而这要比西方国家所提出的相同观点“空气是声音传播的一种媒质”远远早上好几个世纪……
如此,借助物理学成就的讲解与介绍,一方面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范围,激发了其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另一方面更是以此为契机,使得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历史上的灿烂科学文化,而这些显然为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热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借助物理实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
当代初中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氛围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团队协调能力。因此,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便成了素质德育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综合教育实践来看,物理实验的组织与进行无疑对实现上述德育教育目标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这一实验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多名学生的共同参与,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工作,假设任意一名学生不积极配合,那么这项实验便很难获得成功并获取最理想的实验效果。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这一实验之前,我便向他们提出了些许严格的要求:既要向其他成员传递出渴望合作的信息,以便彼此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共同配合、共同协作完成实验;与此同时,更要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善于发表自己的认识与见解、虚心听取他人的观点与想法,这样才能确保科学、正确实验结论的最终获得。很明显,通过这一实验,学生不但了解到了“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相关知识点,加深了其主观印象与认识;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以此为突破口,着重锻炼和发展了自身的团结协作精神及合作意识,而这必定为其日后在社会生活中的更好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引申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点,促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切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便显得极为必要而紧迫。
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对帮助人类实现关于自然、社会环境的深化认识有着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发挥物理的学科特点,充分引申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点,以此促进学生真正树立起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如“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节内容涉及“温室效应”这一具体知识点,在讲解时我着重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严重恶劣后果:生物圈的平衡遭到破坏,众多生物难以继续生存;南北两极的冰盖会逐渐消融致使海平面上升;海平面升高,会导致海岸以及附近的岛国被淹,几乎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近海岸居民将濒临失去生存家园的危险;海水倒灌,还会使周围的良田因盐碱化而退化成荒地……幻灯片形象、生动,给予了学生最直观、最强烈的感官冲击,如此不仅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温室效应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而且还使他们下定决心:从自身做起,要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来遏制温室效应的继续恶化,进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生活家园的目的。如此,就将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巧妙渗透到了学生的脑海中,真正落实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以上仅为我个人关于初中物理德育渗透的粗浅认识与看法,望能真正起到投砾引珠之效果,若能如此,实为本人之大幸。
参考文献:
张丽娟,严兆国.初探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2(6).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二中学)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