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来聊聊我们每天的必需品——蔬果和米饭。
追根溯源,中国人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开始注意到生物的多样性。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谷天必须岁易……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中国的古人,对间作、套种和复种的耕作经验已經相当成熟了。然而,现代中国人却已经忘了自己的传家之宝了。他们学习西方的“精致农业”“现代化农业”,导向专业种植,在一片土地上不断种植同一种农作物,满心想着高产,获得高经济价值。这样现代化农业的运作,依赖于石油、化学肥料、杀虫剂、各种催生素……
今天,我们早已吃不到有味道的蔬果和米饭了。这无异于是一种“失衡”,生命与自然的失衡,只是,我们人类,常常自以为是罢了。
自然的农耕,原始的味蕾
不知何时起,周末去城郊“农家乐”成了小资白领们崇尚的休闲方式之一。亲手采摘的蔬果经过温和、简单的烹饪后被端上餐桌,无论色,香还是味似乎都要比公司的外卖胜出不少。那些自然生长的蔬菜,番茄、黄瓜、番薯、地瓜、南瓜、空心菜、小青椒……从松软的泥土里冒出了脑袋,使劲长着个子,透着一股原始的气味。
“素食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们倡导食素,痛恨肉食,过环保、低碳的生活;这一点似乎很合乎逻辑,你在食物链中所处的位置越低,对环境就越有利。正如很多“素友”最初食素,只是本着对生命的怜悯与敬畏,而时间长了,每个人都成了营养搭配师:比如芝麻、海带炖土豆最富含钙质,每天吃点晒过太阳的芝麻粒,比吃多少补钙营养品都管用;比如大豆和面筋富含蛋白质,比那些带着激素的肉食健康营养得多……
大型超市里,这些天然的蔬菜等食物被冠以“有机食品”之名供人选购。“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是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调料等。
它们号称生长过程不使用非天然的化学物质,本身不经过基因改造,加工过程中也不使用化学添加物——“有机食品”俨然成了自然和营养的代名词,即使价格比常规食品高出大约30%之多,仍不能阻止喜好者的趋之若鹜。
“有机蔬菜”,就更有营养吗?
自然归自然,有机食品真的比常规食品更加营养吗?2012年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内科学年鉴》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这个问题。12名研究人员在7个学术数据库里搜索1966-2011年间发表的比较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的近6000篇论文,并最终挑选了相关度最高的237篇作为分析的对象。分析的结果似乎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印象。和常规蔬果相比,有机蔬果中的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E(α-生育酚)以及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含量均无明显变化。除了维生素类之外,蛋白质,膳食纤维等主要营养物质在两种蔬果之间也几乎相同。所有14种检测的营养物质中,在有机蔬果里含量明显高于常规蔬果里含量的只有两种:磷和酚类(比如辣椒素等)。而研究人员们认为由于样本数的关系,有机蔬果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是否当真要高于常规蔬果也有待商榷。
虽然仅从营养物质的含量上看常规食品并不亚于有机食品,但有机食品也并非没有让人称道之处。研究人员发现有机食品受的污染更少——在3041件不同的有机食品样本中,只有7%的样品检测出杀虫剂的残留,而常规食品的这个数字则高达38%(106755件样品)。此外,尽管两种食物表面的大肠杆菌污染率相差无几,常规食品上的细菌更容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比有机食品高30%)。
有机食品比常规食品来得更健康,但未必更营养?
研究人员并不怀疑这个结论在统计意义上的可信度,却又对解读充满了谨慎。由于研究建立在对不同论文的分析上,因此诸如杀虫剂检测手段,植物的生长环境等都没有得到统一,给结论的可信度带来了一些变数。不过大致而言,如果你选择有机食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营养,那么或许用同样的钱买其他常规食品来得更为划算;而如果你选择有机食品是为了减少食品上可能残留的污染,抑或是你觉得一些特定的食品口感更好,那么或许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