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传统与现代的对决

2014-05-30 10:48:04刘阳
资本市场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景德镇瓷器陶瓷

刘阳

曾有人预言,中国艺术品市场如果进入单价十亿元的时代,那首开纪录的必定是中国瓷器。近年在拍卖市场上,古瓷的价格就不断创出新高,带动当代瓷器的价格水涨船高。当中,景德镇的艺术陶瓷就是市场最为追捧的一个板块,平均价格年涨幅20%-30%,部分大师的作品价格更是一年涨几倍,成为艺术品市场上最为疯狂的板块之一。

时至今日,景德镇瓷器已经成为在世界各个角落趋之若鹜的追捧……

宋真宗赵恒喜欢“冰肌玉骨”般的青白瓷,白里闪青,青中泛白。地方官员偶有进贡,称其为“烧玉”。虽然有着汝、定、邢、钧等这些名窑,每年御造的瓷器也不少,赵恒还是决定让这个绕州府浮梁县辖下的昌南镇烧造一批御用瓷器,并在器物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在赵恒看来,定窑、邢窑过白,钧窑过于绚烂,唯这种似青又白的饶州瓷器让他着迷。

受皇帝厚爱的景德镇瓷器一时风靡,昌南之名逐渐被人遗忘,景德之名深入人心,人们皆以景德代指这个新崛起的镇子,随后形成事实,年号成为地名,昌南易名景德。于是,这个城市的瓷业进入了千年的辉煌时代,而昌南却被作为瓷器的名字被西方世界使用,并同时指代这种瓷器的生产国。

景德镇属于浮梁地区,所谓浮梁就是说这是一片低地。昌江穿过这片区域,东河、南河、北河三条支流也流经此地,因此河水充沛,常常泛滥成灾。泛滥之后,水面皆是浮木,当地人便取这些浮木建房做梁。有水则交通便利,植被丰富,昌江可通长江,此地更是松木成林,为烧制瓷器提供了便利。宋代,浮梁县内瓷窑分布广泛,沿着河流、山坡,都是窑厂,湖田、南市街、黄泥头等地到处有人烧制青白瓷。到了北宋中后期,窑厂更是在如串珠一般,绵延了数十里地。

在南市街,至今仍有村民在挖掘两宋及五代的窑址,多年的翻挖,窑址已经成了深坑,上层是南宋,釉色或者偏白或者偏青,刻花图案具体,有牡丹、莲花、婴戏。往下是北宋中期,胎体更薄,有些更能透光,光泽性强。村民差不多挖到了五代,层层的碎瓷清晰地说明了青白瓷的演变,而尽管深埋了千年,又是被遗弃的残品,每一片仍印证着“冰肌玉骨”。

对景德镇的陶瓷业来说,宋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宋之后的千年,青白瓷衰落,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等粉墨登场。而且场地越来越集中,从景德镇周边各地聚集到镇内……

今天去赣皖交界的景德镇,这座依靠单一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你依然无法感受到它有太多的现代气息。青花街灯和瓷雕城市建筑,往来运瓷的板车、挑着瓷坯的担子,鳞次栉比的陶瓷店铺,凡此无处不在的瓷元素混杂在混乱破旧,毫无章法与规划的道路中……人们在这片最凡俗的人间角落里巧夺天工,延续荣耀,瓷都,是太多矛盾的气质。

古老的中国市场

每周一早晨五六点钟,天微亮,景德镇国贸边上的空地就热闹起来,板车、三轮、小卡车从四面八方涌来,占上一块地盘,将塑料布席地铺开,真假难辨的整瓷器、不同朝代的碎瓷片、黏着影青瓷的匣钵及其它各类古玩从车上卸下,一一摆放开来,场面宏大,这就是景德镇著名的早市。

最早来的客人,是懂行的。他们从全国各地而来,挑“好东西”,身上有真家伙的人遇上识货的,也不会将货藏着掖着,都取出来见光,随后这些东西会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甚至是拍卖会上。不过,这种概率如今已是微乎其微了。等到了八九点钟,市场上人就多了起来,也越来越热闹,碎瓷片显得最为热门,一些摊位上的碎片以宋、元、明、清、民国分类排开,价格以瓷片的完整度、底款和年代的不同、釉色的好坏、纹饰绘画水准的高低而不同,从一毛到六七毛不等,也有几块钱的碎片。

“毛、块”是景德镇古玩市场上约定俗成的喊价单位,一毛等于十元,一块等于一百元。去掉了两个零的价格,让人听起来舒服许多,买起来也更为豪爽。很多外地游客,一听价格,一阵窃喜,“景德镇可真是物美价廉啊”,没有讨价还价就挑上一大批碎片,最后付钱的时候才整明白,“啊,不是几毛钱一个吗?”

不过,即使用不菲的价格买到了一两片好东西,甚至元瓷片,图案完整,釉面干净,底款不是至正就是枢府、内府,也不一定就淘到了宝。人们只有在逛这些摊位铺子的时候,才恨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贫乏。朝代的更替,皇位的继承,皇帝们的喜好对瓷器的风格所产生的影响;官窑对民窑的影响,民窑对官窑的促进,制瓷技术的提升和一些新的发现决定了什么时候的瓷土该是怎样,釉面又是如何,不同时候的画风如何……没有这些知识,就只能听摊主忽悠了。上午十点多钟,热闹的早市就逐个收摊了,有门面的回自家店里,没门面的就回家。有些人第二天早上还会再来,大部分就等下一个周一。

地摊市场的马路对面有一条弄堂,临着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弄堂狭窄深远,弯弯曲曲,两边布满店铺,名为樊家井仿古村。樊家井仿古村是一个正大光明的称号,开业的店铺也一样正大光明,没有什么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事情。若“做假”二字听起来有点违法的意思,那“仿古”就合理多了。不少店铺的老板和伙计们当街就拿着黄泥巴掺些化学药水擦拭瓷器,一是去除陶瓷表面的浮光,二是粘上些山泥,貌似出土器物,有些不过是从后面的作坊拿出来,光天化日下一看,或許觉得局部仿的尚不够古,再修补一下。这条南北向两里路长的街区,本是城乡结合部的小村子,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兴起,早期店铺租金低廉,市场很快形成规模,如今汇集了五百多家店铺。随着房租的上涨,如今大部分的店铺是多家拼租,有些店铺还价还不动,或是服务态度一般,多半是因为你要的货并不是面前这位老板的。沿着樊家井街道的几条岔路再下去,更是密布了无数家个体作坊,所仿的瓷器年代从宋朝至民国,影青、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五彩、颜色釉以及明清御器等各种品类都有,甚至新中国之后的厂货也有人仿。而宋代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以及耀州窑、磁州窑、钧窑、定窑、龙泉窑仿品,在这里也是一应俱全,连唐三彩都有好几个铺子在卖。

今天,樊家井俨然就是全国仿制瓷器的集散地,也是普及陶瓷知识的好地方。街道墙上贴满了小广告,几乎都是招聘仿古高手的,尤其是画师。专业分工甚至细,有招专门画康熙青花的,也有招画元青花的,或山水或人物,皆有分类,甚至招专门写底款的人。

在这个市场上,除了买些仿品作为旅游纪念的游客,更多的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拣货者。他们在这里挑拣货品,然后到全国各地去销售,或是倒卖给各地的古玩店铺。这些人以抚州、鄱阳、乐平人为主,其中抚州人最多,被称为“抚州佬”,他们很早就以假古董瓷器的销售谋生,在全国各地摆摊,正是这群人的带动,樊家井仿古瓷迅速流向全国市场。如今很多有了原始金钱和经验积累的“抚州佬”,也从事有这更高利润的高仿瓷制作。不过,在樊家井露脸的仿古品只能算是大路货,仿古水准还到不了中档,真正仿古高手多不在樊家井,至少离开了樊家井,分散在了景德镇各处以及城郊。有理想的高仿者就从樊家井撤退了,开始“关起门来做生意”,不再面对大众,只面对那些做大生意的人,来自京沪港台以及东南亚的商人,甚至是拍卖公司内部的人。

再说景德镇的市场,其实一直都没有改变过,从一开始就是通过仿制提升自己的技术。宋以前仿越窑青瓷,五代和宋初仿邢窑、定窑的白瓷,然后有了创新,烧出了如玉般的青白瓷,之后在制瓷业上占了统治地位,但依旧不停地仿前朝,甚至在外贸竞争中被别人仿,自己再仿别人进行超越。如今的景德镇也有现代陶瓷市场,除了传统陶瓷,也有着不少仿日本风格的陶瓷。而每周六早上在雕塑瓷厂的乐天创意集市,年轻人创造的陶瓷,一样充满了仿造的痕迹,有些仿欧美大师,完全抛弃了传统,甚至很难看出这是中国人的作品。

虽是如此,毕竟还是让人感受到了欣欣向荣,很多时候山寨就是创新的前奏。

至于传统古瓷器的收藏,中国人的收藏还没有达到以文化和艺术为标准的程度。许多国外的收藏大家会收藏元、宋之前的瓷器,而国人恰恰相反,大多喜好收藏明清瓷器。相比之下,宋代瓷器的文化背景是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峰,如果非要选出能够代表中国瓷器水平的古瓷的话,非宋瓷不可,虽然现在国内市场依旧是明清瓷器的天下,但是市场已经慢慢的出现了倾斜,宋代瓷器的地位正在得到应有的重视。

2011年,中国古代瓷器市场风光无限,拍卖天价神话接连创造,过亿者多达9件藏品,其中成交价高达5亿元人民币的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至今稳坐中国艺术品拍卖头把交椅。然而,进入2012年,古瓷器的天价拍卖却黯然失色,仅是春拍中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还撑得起亿元场面,瓷器市场显得波澜谲诡。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孔超表示,瓷器的短暂低迷在“情理之中”,“因为瓷器的基本面本来就比书画窄,收藏圈子要小得多,入门门槛也比书画高,所以瓷器对市场的反应比书画更灵敏,调整也来得更快更猛烈。同时,由于藏家认为2012年市场的资金量相对紧张,作品价格超出预期的可能性不大,大家都比较惜售,也导致瓷器拍品总体质量不高。”

尽管市场环境恶劣,但承载着深厚中华传统文化的古陶瓷还是有着挡不住的魅力。对于藏家而言,古陶瓷市场的调整期也蕴藏着收藏的良机。

在古陶瓷中,市场中有高古瓷和明清瓷器的区分。“这几年,受热捧的是明清瓷器,元青花、永宣瓷器比清官窑瓷器要低得多,唐宋瓷器比永宣瓷器又更低。当下,一件中等的清官窑瓷器,其价格相当于一件甚至两件最高级别的宋瓷。这跟民国时期的收藏观念是完全相反的,那时候,一件中档的宋瓷大约能换五件中档的乾隆官窑瓷器。所以我认为,在目前唐宋瓷器价位较低的情况下入货,随着人们的知识储备、收藏心理的成熟,未来升值潜力可能会更好。对明清瓷器而言,调整是一个价格合理化的过程,很有必要。”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建议。

“当代陶瓷”的时代美学

“当代艺术瓷”,又唤作“新瓷”,一般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生产的瓷器作品,主要是指当代的名人名作瓷品,包括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获得国家首批“陶瓷美术家”称号的艺术大师创作的精品、后来获得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称号的名人名作,以及具有相当艺术水准的学院学者和民间艺人的作品。当代瓷中,既有可供传世的名家珍品,又有供收藏界交流的收藏佳作,还有一些则偏重于陈设的瓷器。

除了收藏那些口碑较好的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外,投资者还可关注一批已故的陶瓷美术家的“绝响”作品,比如1959年被评为“陶瓷美术家”的赵惠民,他的一个高33厘米左右的瓷瓶,在2000年市场价仅为1万元左右,到了2007年一件高20厘米左右的六管瓶,曾有香港的一位收藏家愿出30万元收购,但藏家却不愿转让。

景德镇一些工艺大师制作的瓷器質量都很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最让人放心的是当代艺术瓷赝品极少,投资风险远小于明清古瓷,实际收益率也并不低。好像著名工艺大师、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教授李菊生所作的釉中彩瓷瓶《北方有美人》,在中国嘉德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估价约8~15万元,最终拍出了50.4万元的高价;在中国嘉德2008秋拍“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中,李菊生的高温颜色釉瓷镶器《观棋不语真君子》更是以190.4万元的天价傲视群雄,一举夺得头筹。其他如蓝国华、王芝文、周国桢、宁钢等当代艺术大师的瓷艺作品也屡屡拍出高价。

与明清古瓷相比,景德镇的新瓷虽少了些历史沉淀古味,却代言着新中国制瓷工艺的最新发展的顶端,它解决了因为时代限制所造成的原来古代制瓷工艺上不可克服的瑕疵和诟病。加上新的审美观念和时代气息的流入,所以现代景德镇大师的新瓷作品以精湛的制工,唯美的瓷体在瓷器收藏界掀起一阵现代风潮。每年也总是有一批年轻人去景德镇做陶艺,大部分是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院或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学生。他们挤到景德镇,这里的房租便宜,到处都有空余的厂房,关于陶瓷的配套也很齐全,租个房子就可以开始做东西了。他们做传统的瓷,也尝试“运用陶瓷材料”的创新作品,尽管用材料名称来代指一种艺术门类让人错愕,甚至荒谬。

在刚刚结束的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毕业展,我们正是看到这样的一股清风,和无所不包容的、自由的艺术主张。虽然这些大学生们毕业后还做不做陶瓷艺术,很难说。现实总是太残酷。但至少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能静下心,蹲在一个个山头精心挑选优质的瓷土,坐在工作台边一圈圈搅和着泥土,在窑里感受火与土的交融,已是太难得的情愫。取料、制坯、干燥、装饰、施釉、烧制——就像油画、摄影、雕塑一样,瓷器多多少少是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和独一无二的手工艺,是有灵魂的。

陶瓷雕塑艺术家李玉端眼中陶瓷的“当代性”可能代表这样一个“当代群体”——

“它的当代性就是告别了以往作为一个器皿,一个喝茶的杯子,一个菜盆或者是一个碗,还有元明清时代的一些陶瓷,只是一种反复的工艺性,而且依附在统治阶级的趣味下面。我们今天把它释放出来,这个材料本身就变得非常自由,任何人都可以去使用这个材料,拿这个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陶瓷是平俗而高贵的,古老而现代的;陶瓷是生性柔弱,让人怜爱的;它是糅合思想的,是每一个独立时代的代表……那么,我们则有理由宽容的把一切“裂变”看做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超越与延展。

猜你喜欢
景德镇瓷器陶瓷
因为有你
——省景德镇老年大学校歌
不忘你,景德镇
心声歌刊(2023年5期)2023-10-10 13:31:34
景德镇颂歌
心声歌刊(2023年5期)2023-10-10 13:31:34
问一声,景德镇
心声歌刊(2023年4期)2023-08-18 12:49:38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58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收藏界(2019年4期)2019-10-14 00:30:44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4
陶瓷艺术作品
景德镇陶瓷(2017年2期)2017-05-26 17:23:31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财富堂(2016年7期)2016-05-14 08:55:25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大众考古(2015年9期)2015-06-26 07: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