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淑娟
[摘 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成长、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仅关系到幼儿活动的正常进行,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一个班级只有建立细化、完善的班规,形成一个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常规;行为;发展当下有种社会现象,一些年轻人不懂文明礼貌,不善于与人沟通,坐车、购物时随意插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垃圾乱扔,随地吐痰,自己的物品不会整理等。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到他们的求职就业,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因此,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小抓起,尤其是要从幼儿时期抓起。
一、什么是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学习习惯。在幼儿园具体表现为进餐、睡眠、教育活动、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都有序、有条理。幼儿必须遵守日常生活规则,班级要建立良好的常规,让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幼儿园的一个班级来说,有了良好的班规,幼儿才能建立良好的习惯,教师就不会困用太多的精力来维持秩序而感到十分劳累,也能够促进教学的质量,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效果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常规的培养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常规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够很好地去引导幼儿,孩子们才会和教师拉近距离,并将教师作为他们学习的好榜样。在幼儿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要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才能很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措施
1.从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餐时,引导幼儿使用正确的进餐方法,自己收拾餐桌;教育孩子讲卫生,饭前洗手,饭后擦嘴;喝水、入厕学会排队,知道从右边走,懂得避让;探索穿脱衣服的方法,将脱下的衣服折叠摆放整齐。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课时,引导孩子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教育孩子正确使用和取放剪刀、铅笔、油画棒、水彩笔、橡皮泥等学习用品,用完后将它们有序摆放在学习柜中;启迪孩子的思维,让他们明白学习要有耐心,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
3.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在晨间入园、下午离园时使用礼貌用语;教育幼儿对教师和父母的辛勤付出,要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与孩子共同制定游戏规则,使幼儿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不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等待,保持正常的活动秩序。
4.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大部分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文化知识和技能,对孩子调皮、自由散漫等不良行为习惯倒不甚在意。教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通过开家长会、与家長个别谈话、举例子等方法,使家长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孩子良好的学习成绩应建立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上,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活习惯之上。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任重而道远,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教师一定不能懈怠。“教育无小事”,教师必须尽到教育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沁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