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双等
摘要利用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牧区4个站1971~2000年20 cm口径的蒸发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距平等方法,对30年来内蒙古北部牧区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异常特征和水分盈亏地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内蒙古北部牧区年平均蒸发量为1503.5 mm,四季中夏季的平均蒸发量最多,其次是春季和秋季,最少的是冬季。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牧区过去30年蒸发量虽然季节变化的幅度变化剧烈但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其倾向率为-59.7 mm/10a;四季倾向率春季和冬季为正值,蒸发量最多的是5月份,最少的是1和12月,各月蒸发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关键词蒸发量;变化特征;异常;地表状况;内蒙古北部牧区
中图分类号S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6-01776-03
AbstractUsing evaporation capacity data of 4 stations in northeast pastoral areas in Hulunbeir City in 1971-2000, this paper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in evaporation,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surplus and deficiency and surface conditions by linear trend and anomaly method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verage evaporation capacity of northeast pastoral areas in Inner Mongolia in recent 30 years is 1 503.5 mm. In the whole year, the highest evaporation capacity appears in summer, the next is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lowest is winter. Changes of evaporation capacity in recent 30 years are sharp, but the overall trend is decline, with the inclination rate of -59.7 mm/10a. For the four seasons, the inclination rate is positive in spring and winter. Among 12 months, the highest evaporation capacity appears in May, and the lowest is January and December. The evaporation capacity of every month has certain ascending trend.
Key wordsEvaporation capacity;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Abnormal; Surface conditions; Northeast pastoral areas of Inner Mongolia
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发生日益频繁,由此带来的影响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置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位置。目前已从不同的时空尺度作了大量的研究[1-2],但对气候状况的一个重要的因子——蒸发量变化的研究较少,蒸发量既是地表热量平衡的组成部分,又是水量平衡组成部分,是水循环中最直接受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的一项,而蒸发量又可减少辐射向感热的转化,可起到调节气候作用,对于大气环流和降水均有影响。蒸发量的变化必然引起地表热量、水分收支状况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牧区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22%~30%,相对降水变率大,易出现干旱,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及趋势对于积极保护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牧业生产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尤其对于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牧区地表状况、保护天然牧场客观的评估具有相应的价值。笔者利用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牧区4个站1971~2000年20 cm口径的蒸发量资料,对30年来该地区蒸发量的年、季、月的变化特征、异常变化、地表状况等气候变化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
选择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测站中的牧区鄂温克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4个站1971~2000年蒸发量、降水量、平均温度、平均湿度资料,季节划分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0月)、冬季(11月~次年2月)。
1.2分析方法
采用线性趋势、距平等方法[3],对30年来内蒙古北部牧区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异常特征和水分盈亏地表状况进行了分析。利用伊万诺夫提出的湿润度对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牧区地表干湿状况进行分析。湿润指数公式为:N=R/B,式中,R为年降水量,B为年蒸发量。地表水分的盈亏量W=R-B;W<0、N<1即当某地的降水量少于蒸发量,表示降水量不能满足蒸发量所需的水量,因此该地属于较为干旱的;反之N>1比较湿润;当两者相近时处于干湿平衡情况[4]。
2.3牧区地表干湿状况的分布
根据牧区的湿润指数情况(表2),分析牧区地表水分盈亏表明,湿润指数在0~0.17有17年,而13年在-0.22~0,2001~2005年为0.09~0.17;除了1998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湿润指数越大说明地表湿润,因此年平均潜在的蒸发力较大,表明牧区地表的水分均亏损,年平均亏损值达264~600 mm,其中新巴尔虎右旗亏损最大,达600 mm,就平均而言牧区是干旱的,而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牧区春末初夏降水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2%~30%,降水变率相对大,易出现干旱。说明干旱的状况是很严重,要引起关注。整体来看,30年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牧区的地表湿润指数呈线性减少趋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春季呼伦贝尔市水分亏损严重、潜在蒸发力较大,蒸发量地表状况变化是阶段性、季节性,2000年以后有所改变,但整体趋势湿润度还是减少。从蒸发量的变化表明,湿润度大时蒸发量小、降水量多、气温偏低或趋于正常,反而湿润度小时蒸发量大、降水量少、气温偏高。由此地表干化所导致的土壤墒情的变化必将对牧区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尤其春季干旱一方面大气降水少、蒸发量大,另外冬季时间慢长在大地封冻前如果土壤没有足够的水分贮存,地下水分供给不足,从而表现为干旱。由湿润度可知,地表变干的趋势与降水的减少和温度的变高有关[1]。
3小结与讨论
(1)1971~2000年牧区年平均蒸发量为1 503.5 mm,四季中夏季的平均蒸发量最多,其次是春季和秋季,最少的是冬季。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牧区过去30年蒸发量虽然季节变化的幅度变化剧烈但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其倾向率为-59.7 mm/10a;四季倾向率春季和冬季为正值,蒸发量最多的是5月份,最少的是1和12月,各月蒸发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5月蒸发量的上升趋势较明显,上升趋势最少的是1、12月。
(2)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牧区的蒸发量总体的趋势减少趋势,气候的变化季节性分布不均使得30年的地表湿润指数呈线性减少趋势,其年际变率呈减少趋势,趋于变干。
(3)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牧区地表逐渐变干可能是与降水量减少和气温的逐渐升高有关。
参考文献
[1]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等.近40a中国北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2):6-11.
[2] 李爽,王羊,李雙成.中国气候近30年气候变化[J].地理研究,2009(6):1593-1605.
[3] 余剑莉.统计天气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出版,1989.
[4] 马柱国,符淙斌.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变化趋势分析[J].气象,2001,59(6):737-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