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伦坡哥特式小说艺术在《一桶白葡萄酒》中的体现

2014-05-30 11:30:37樊慧敏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吐纳白葡萄酒哥特式

樊慧敏

摘要:爱伦坡创造性地将短篇小说的创作理论应用在哥特小说中,将人性的恐惧、善恶有机结合,从而赋予哥特式小说新的生命和活力。《一桶白葡萄酒》是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典型代表。文章主要从爱伦坡哥特式小说概述以及哥特式小说艺术在《一桶白葡萄酒》中的体现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从而促进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爱伦坡的小说魅力。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式 《一桶白葡萄酒》

引言

哥特式艺术小说源自于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典型的特点便是通过营造恐怖的氛围和紧张的情节来吸引读者。而在《一桶白葡萄酒》中讲述的是一个意大利人复仇的故事,爱伦坡为了使小说的情节和氛围更加独特和引人入胜,应用了大量的哥特式艺术,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小说的艺术魅力大大增强。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和深入挖掘,从而将人性的险恶和善良进行对比,呼唤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一、哥特式小说艺术的概述

哥特小说最早起源于18世纪,最开始是在英国的文学世界兴起的。其小说的特征主要是表现小说的神秘感和紧张感,而小说的题材主要集中在家庭矛盾和爱情的离合两个方面。这和当时英国的社会发展以及思想变化的背景是息息相关的,由于英国当时正处于宗教的文化复兴时期,人们积极推崇哥特式的建筑,哥特式小说的名称便是源自于这一名称。哥特小说艺术的源起与英国贵族的会议员贺拉斯华尔浦尔有着重要的关系,贺拉斯可以说是恐怖小说创作的第一人,由于个人的爱好,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哥特式的建筑,并以此为中心印刷书籍和一些报刊。并且还亲自创作了一部名为《奥特朗托城堡》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和英国之前的浪漫主义学潮迥然不同,小说中不再是华丽的辞藻和美好的情景,而是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不禁让读者们眼前一亮。自此人们对于哥特式小说有了更全面的认知,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开始创作此种类型的小说,例如典型的《僧人》、《修道士》等等。哥特小说的魅力席卷整个英国,甚至是整个欧洲国家,其中对于德国和美国的文坛影响最为深远。哥特小说在选择事件发生的场景时往往选用那些废弃的城堡或者是偏僻的荒野,无形之中就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随着哥特小说发展的扩大化和深入化,其文学形式也逐渐地往两个极端的方向进行发展。一方面是哥特小说的恐怖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神秘;另一方面是向伤感型发展,将恐怖因素逐渐地减少,从而逐步地增加对人性的思考等内容。而爱伦坡所接受的哥特式艺术源于19世纪20年代后期,哥特式小说向美国传播的鼎盛时期。

二、哥特式小说艺术在《一桶白葡萄酒》中的体现

(一)《一桶白葡萄酒》中哥特式的主题和情节

在爱伦坡小说中对于哥特式主题的应用不在少数,作者通过对人们内心恐惧因素的充分把握,从而紧扣人们的视线和心理,让小说的阅读性不断加强。爱伦坡认为通过用死亡为主题来制造恐怖的氛围能够为读者带来更为直观的心理震撼力,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刻地领悟其中的奥秘。爱伦坡擅于运用恐怖因素也和他自身的生长环境密不可分,他的一生历经坎坷,幼年时便经历了父母双亡的苦痛,爱妻也因为无钱治病离开了他。正是由于这些惨痛的经历给爱伦坡的一生带来了许多的悲苦,也让他的作品之中充斥着报复和死亡等一系列的消极态度。而《一桶白葡萄酒》就是一部典型的报复型小说,因为男主角蒙特里梭受到了福吐纳托的侮辱而心生报复,最后以品酒为名,将福吐纳托骗至酒窖进行杀死的故事。小说的情节属于典型的哥特式情节,将男主角蒙特里梭内心的不快、阴郁以及狠毒刻画得淋漓尽致,小说一环扣一环,将小说的情节安排得紧凑而精致。整个小说的篇幅比较短,故事叙述很快,从而使得读者能够快速地进入到小说的高潮部分。其中作者使用的叙述技巧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头只用一句话便将小说的背景进行描绘,“蒙特里梭声言福吐纳托曾经多次严重地伤害过他,他出于无奈只能默默地忍受,但是却发誓要寻找机会报复”,一句简单的话语便将男主角和福吐纳托的矛盾展现出来,也为后面的报复埋下了伏笔,却对两人的身份、家庭以及职业都没有做介绍。整部小说对于语言的要求都是极为精炼而简单的,没有丝毫的冗杂之处,从而使得文章的情节更加紧凑,让读者能够迅速地进入到故事的高潮,去领略小说中恐怖的气氛和阴险的人心。《一桶白葡萄酒》中哥特式小说艺术的应用为小说带来了更加恐怖而独特的艺术氛围,而爱伦坡的小说叙述形式也让哥特式小说焕发了新的艺术风采。

(二)《一桶白葡萄酒》中哥特式的人物塑造

人物个性的不同塑造对于整部小说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爱伦坡的创作艺术中,恐惧的心理往往产生于读者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使读者在紧张过后又会产生无限的欢愉和兴奋。这种故事叙述的精心安排取决于爱伦坡对于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塑造上,从而将读者一步一步地往“险境”里带,让读者忍不住继续了解故事的内涵。而《一桶白葡萄酒》在塑造仅有的两个主人公的时候也是极尽所能,将故事的内容大大缩短,而将重点放在刻画两个拥有病态心理的主人公上面,为小说尽可能地增添恐怖气氛。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都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蒙特里梭的性格缺陷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而福吐纳托的缺陷是直接暴露在读者面前的,一个表面谦卑但是内心却很阴暗,另一个却表里如一都是一样的自大而虚伪。正是这样,人物的性格塑造和对比让小说的故事逐步发展,不断地强化小说的恐怖因素。蒙特里梭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物,整部小说刻画的都是他等待时机精心策划一场死亡,小说中以蒙特里梭的视角描写了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和罪恶感。不同的语言应用对于人物的刻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

“怎么?”他說,“亚蒙蒂拉多酒?一大桶?不可能!而且是狂欢节弄到的!”

“我不放心,”我答道,“我真笨透了,居然没跟你商量,就按亚蒙蒂拉多酒的价钱全付清了。找又找不到你,可又生怕错过这笔买卖。”

“亚蒙蒂拉多酒!”

“我不放心。”

“亚蒙蒂拉多酒!”

“我一定得放下这条心。”

“亚蒙蒂拉多酒!”

“瞧你有事,我正想去找卢克雷呢,只有他才能品酒。他会告诉我——”

“卢克雷连亚蒙蒂拉多酒和雪梨酒都分不清。”

“可有些傻瓜硬说他眼力跟你不相上下呢。”

從这段简短的话中可以看出蒙特里梭和福吐纳托鲜明的区别,将二者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福吐纳托的自大、傲慢以及虚伪以及蒙特里梭在福吐纳托面前所表现出的谦卑和恭敬,将哥特式的人物内心世界刻画得尤为深刻。此外,爱伦坡在小说中着力描述了蒙特里梭复仇的心态和过程,这种复仇的心态在与福吐纳托相处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心态逐渐变得阴狠,并且明确自己想要杀死他,还是在他不知道是谁的情况下,甚至在最后杀死福吐纳托的时刻还残忍地慢慢地看着他死掉,这种扭曲而变形的心理让读者看得毛骨悚然。爱伦坡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将蒙特里梭的杀人计划以及冷漠更为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加具有视觉震撼力和头脑想象力,进一步地加重了人物的恐怖因素。

(三)《一桶白葡萄酒》中哥特式的氛围营造

哥特式小说的典型氛围就是恐怖和阴森,通过一些废旧的城堡和荒郊野外等地方的选择让这种氛围更加具体,正是由于哥特式小说中恐怖氛围烘托让爱伦坡小说的意境更加深刻。小说中对于恐怖气氛的营造可谓是非常成功的。例如在小说的开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的阴暗和恐怖,以及报仇的迫切愿望,描绘蒙特里梭是“戴着黑绸面具,披着裹身披风”,让人不寒而栗。而在小说的高潮部分的恐怖氛围的营造是最为精彩的,将人物内心的恐怖和外部环境的恐怖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小说达到高潮。无论是蒙特里梭的阴险和恶毒,还是那阴暗的地窖,累累的白骨,通往地窖处闪烁的白色网状物、像苔藓一般挂满墓穴的硝石等等,都让人感觉到地窖的恐怖以及故事情节的紧张。随着福吐纳托慢慢地步入地窖,我们仿佛也抓紧了自己的心脏,承受着自己脑中的猜想,看着他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的深渊。并且爱伦坡对于死亡的刻画尤为细致和缓慢,仿佛让我们看到福吐纳托垂死的挣扎和逐步地气绝,随着石块一层一层地砌上,福吐纳托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这种死法让人震撼也让人恐惧。《一桶白葡萄酒》中哥特式艺术的应用,将小说的恐怖氛围营造得淋漓尽致,让人深层次地领略到了人内心的欲望和邪恶。

结语

爱伦坡小说的精彩之处就是能够把握读者的心,吸引读者一步一步地看下去,其小说的恐怖因素和情节的构造充分地展现出哥特式小说的艺术魅力。在其小说《一桶白葡萄酒》中将这种人物内心世界的阴暗恐怖和外部环境的恐怖充分地结合,从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精彩的复仇故事,这也是爱伦坡对于现实世界美好和善良的呼吁。语

参考文献

[1] 詹森.心灵的透视——从《一桶白葡萄酒》管窥爱伦坡的心理哥特小说[J].飞天,2010(06).

[2] 曹曼.从“效果说”看爱伦坡作品主题的艺术表现构架[J].外国文学研究,2005(03).

[3] 郭雷.潜意识的真实流露——评爱伦坡的《一桶亚蒙蒂拉多酒》[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0(02).

猜你喜欢
吐纳白葡萄酒哥特式
六字诀呼吸吐纳训练法配合心理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调和
西湖(2020年8期)2020-08-13 07:03:30
哥特式浪漫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李 一
传记文学(2016年5期)2016-09-16 08:29:04
从文字学角度浅析老庄之虚
文教资料(2015年35期)2016-03-23 02:49:37
意大利海鲜烩饭
女士(2015年6期)2015-05-30 20:22:32
白葡萄酒的“夏装”:用点汽水来修饰
BOSS食尚(2014年7期)2014-08-02 12:43:40
法国白葡萄酒涨价或殃及国内市场
食品界(2014年2期)2014-03-05 19:12:44
冰镇白葡萄酒的四款餐酒配
BOSS食尚(2013年7期)2013-04-29 1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