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安不安全
余额宝、理财通,互联网金融掀起了草根理财的热潮,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紧急文件,暂停了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二维码支付等业务,引发了巨大争议。互联网金融安不安全成了争议的焦点。
安全并不是叫停互联网金融的理由
沈禄政
http://slzluzi.blog.techweb.com.cn/archives/347.html
一份公函给已然勃发的互联网金融泼了盆冷水,《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不但叫停了支付宝和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还暂停了支付宝、腾讯的二维码支付,理由是安全存疑。所谓的安全实际上是两个维度的问题,一个维度是金融风险,另一个维度是金融犯罪。
在金融风险这个维度上只要存在银行业的资金交易活动、存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存在保险业务、存在资产价格的变动,或者说只要存在金融活动,就必然有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存在是经济活动的必然。这和金融活动是在网络中进行还是在柜台上操作没有必然关联。互联网本身并不提供创新的金融业务,只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这种模式下互联网金融所要面对的风险与传统金融是一样的。
在金融犯罪这个维度上,因为互联网覆盖人群更为广泛,也更为隐秘,同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只有网络界面是可见的,界面的背后都是黑箱,可能会存在不安全感。这是效率型技术发展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就像ATM机的发明让一部分资金融通从人与人之间的直面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一开始也会遇到黑箱和不信任,ATM机的产生带来了基于ATM机之上的诈骗行为。面对这一类的金融犯罪一方面需要的是技术反制,另一方面是常态的金融犯罪打击。这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完善。显然从安全这个角度叫停互联网金融服务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理由。
互联网金融要谨守法律底线
赵虎
http://zhaochengcheng.fyfz.cn/b/797116
从几年前开始,金融创新的热度一直在升高。近来,余额宝、京东白条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对于这些新的金融产品,有的人乐见其成,也有的人认为应该严格控制,还出现了“几大银行联合打压余额宝”这样的新闻。就本人而言,已经接到若干个朋友的电话讨论互联网金融的问题,许多行业的许多公司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想法,想设计出自己公司的互聯网金融产品。对于这些咨询,我给出的第一个意见就是: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懂法,一定不能头脑过热。也许是作为律师的一种保守的职业习惯让我给出了保守的建议,不过,很多情况下金融创新与犯罪的距离并不远。
金融与资本最近,很多企业家不能拒绝诱惑。黄光裕、吴英、孙大午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互联网金融把金融跟普通人联系在了一起,玩投资成为了没有门槛的游戏。当和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的账户关联在一起的时候,互联网金融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就不仅仅是金融行业的问题,可能会发展为社会问题。互联网金融产品越来越热,以后会不断地有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面世,更多的普通人会关涉其中。这股热潮中已经出现、以后可能更多浑水摸鱼之辈,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干着非法的勾当。这个时候,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另一方面监管机构需要画出几道红线,司法部门也应该做出反应,拟定法律规则与监管机构接轨。
只有画出法律底线,法律底线才能坚守。只有坚守法律的底线,互联网金融才能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