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廊坊市社会舆情教育与管理研究

2014-05-30 10:48王红军
职业时空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会舆论新媒体

王红军

摘要:新媒体对社会舆情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公众可以借此学习各种知识,关注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另一方面,新媒体使日常舆论引导难度逐渐增大,政府公信力受到影响,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挑战。面对此种情况,针对新媒体认识不足等突出问题,廊坊市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建立新媒体舆情监测预警系统,科学调解控制社会舆情,拓宽公众表达渠道,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舆论;教育与管理

目前,廊坊市公众使用新媒体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深刻影响着廊坊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做好新媒体时代的社会舆情教育和管理工作,成为提高廊坊市政府科学治理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廊坊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活力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新媒体对廊坊市社会舆情的双重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媒方式及信息表达方式,为廊坊市公众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感受新鲜美好的事物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让被动接受知识的人们学会了主动接受知识。通过它,公众可以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廊坊市政府非常重视新媒体的发展,时刻关注着新媒体民意的表达。市委领导曾指出,互联网是了解民情、汇聚民智重要的渠道。在评价廊坊市长城网站时,表扬长城网讲政治、顾大局,在宣传廊坊、推荐廊坊工作中成效突出。出于对新媒体的重视,市委领导还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新媒体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同时,廊坊市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积极搭建工作交流平台,探索引导、凝聚、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渠道、新形式,引导社会舆情,促进社会和谐。针对一些热点事件,利用10086飞信平台及时发布,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毋庸置疑,伴随使用新媒体群体数量的急剧增加,廊坊市社会舆情也表现出了极强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形式,导致了负面舆论热点事件的发生。对廊坊市各级政府如何科学应对社会舆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首先,新媒体使日常舆论引导难度逐渐增大。廊坊市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近年来人数急剧增加,而且新增人员大都是年轻人,他们使用博客、微博、BBS、音视频等新媒体的熟练程度及频率远高于原著居民,从而使廊坊市进入全民“围观”时代。一些人使用新媒体随意发表各种意见,传播各种言论,有的言论由于发布者自身的非理性而充满着情绪化和极端化,扰乱了公共话语体系和公众的价值判断,由此导致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比如2010年廊坊市一所高校有人在网上发布一条流浪狗被打死的消息,呼吁大学生集体为小狗祈祷,引起部分不明真相的学生聚集,后来明白真相之后大家才大呼上当。一些商家为了提高商业利益,也使用新媒体发布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来吸引眼球,赚取商业利润。还有一些网络公司雇佣推手在一些论坛上发布攻击信息和造谣言论,凭空捏造事实,恶意误导舆论,造成公众恐慌,使日常社会舆情引导的难度不断增大。其次,新媒体的应用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由于廊坊市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政府治理面临着诸多困难,再加上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不及时,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较差,腐败现象出现比较多等因素,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空间有限,群众对政府满意度有下降趋势。新媒体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一条渠道,特别是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而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决时,他们便利用新媒体发布对政府的不满甚至诋毁的言论,而政府又往往对此种言论反应迟钝、应付滞后,有些政府发言人又不能从实质上解答公众的质疑,从而造成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再次,新媒体对廊坊市网络信息安全构成挑战。近年来,移动3G网络逐渐普及,手机和平板电脑技术日益成熟,网络终端向手机终端和平板电脑终端转移。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这种趋势极大拓展了公众使用新媒体的时间和空间。一些组织或个人出于某种目的,通过使用新媒体进行泄密、破坏、侵权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严重威胁公共利益和公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境外各种敌对势力特别是法轮功组织也运用新媒体发布大量歪曲真相、蛊惑人心的负面信息,进行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渗透,传播反动消极言论,制造政治混乱,煽动群体闹事,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这些都对廊坊市信息安全构成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廊坊市社会舆情教育与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部分领导干部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足

在新媒体对公众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廊坊市一些领导干部对新媒体认识不足或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或者不了解新媒体甚至不会使用新媒体。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没有太大差别,传统媒体工作模式和方法足以应对新媒体对社会舆情可能带来的挑战,没有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已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接收的信息数量也更为庞大、真假更难以分辩;也没有认识到由于受新媒体传播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发生了明显变化;更没有认识到由于新媒体导致的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民俗习惯之间排斥与相容的矛盾冲突会随时发生。如果不重视新媒体运用,仍然用传统方式解决新生问题,极容易造成处理问题不当,导致社会舆情转向对政府的不满以致对政府行为的抵触。比如2012年发生的启东事件,当时网上尤其是微博的声音相当强烈,可当地领导干部却是置之不理,完全忽视民意,最终酿成大错。廊坊市一些领导干部应该引以为戒,提高对新媒体的认识能力。

(二)各级政府部门对新媒体整合运用能力有待于提升

新媒体时代,要充分掌控社会舆情,就要善于整合运用新媒体,主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占据信息发布制高点,构建自己的媒体舆论场,以增强党和政府意志的社会化程度和贯彻力度,同时也要充分整合利用新媒體,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舆情,了解民情民意,汇集民心民智,为引导舆论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据统计,廊坊市各部门各县区都已经设置了网站,但网站建设区域发展不太均衡,网站运行效率低、不作为的现状亟待改善,网站栏目设置不合理,重点内容不突出,信息发布反馈不及时,互动功能不完善的现象比较普遍,微博、飞信、邮箱等的建立和运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自发状态。这些情况都影响了对社会舆情的引导与掌控,同时也引起公众对政府浪费资源的质疑。

(三)各级政府对公众使用新媒体参与社会舆情的重视程度不够

就公众而言,社会舆情既关系公众的利益,也需要公众参与。唤起公众利用新媒体自觉参与社会舆情的管理,创新公众参与社会舆情管理的机制,培育公众参与社会舆情管理的文化,是当前廊坊市加强和创新社会舆情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不容忽视的是各级政府明显存在对公众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舆情的漠视,有些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上敷衍甚至拒绝公众对社会舆情的参与,认为公众过多利用新媒體会使社会舆情更加难以管理,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将新媒体视为大敌,认为应该全面控制公众利用新媒体发表言论,而缺少团结公众利用新媒体引导社会舆情的积极性与能力,从而不能发挥公众利用新媒体影响社会舆情的正能量,在一定程度反而会引起公众对政府的逆反心理,造成社会舆情的疏于管理。

三、利用新媒体引导社会舆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对策

如何利用新媒体构建和维护和谐健康的社会舆情,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依据新媒体时代社会舆情产生的条件,我们可以采取优化新媒体时代社会舆情产生变化的环境,建立社会舆情预警系统,引导广大公众进行自我调控等途径实现社会舆情的健康化、和谐化。

(一)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健全个体发展机制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在充分占有生物本能因素的前提下,人的身心发展是由后天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一定意义上,社会舆论环境对群体或个人的思想、理念以及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影响着其行为方式。社会舆情作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同样受社会舆论环境诸如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伦理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意识形态等舆论氛围的影响。这就有必要优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舆论环境,使之更趋于人性化、合理化、公开化,符合公众的需求,使公众有渠道表达心声、实现诉求。特别是我国社会现在已经进入转型期,公众特别是年轻群体针对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拆迁补偿不足,官员腐败,医疗、教育、住房费用高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出现了不少的抱怨和不满情绪,如果其情绪没有正常渠道宣泄,他们就会利用新媒体发布各种对社会的主观自我评价,从而影响处于同样境况的其他人,使整个社会舆情陷入非健康状态。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应规则和程序,健全和完善社会舆论机制和保障制度,维护此类群体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使他们异型的情绪转向健康、和谐、稳定的情绪,从而使社会舆情走向健康发展方向。

(二)建立新媒体舆情监测预警系统,疏导和惩戒相结合

建立健全新媒体舆情监测预警系统,适时对社会舆情进行监测,以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把握舆情动向,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和处理。为此,建议廊坊市政府设立社会舆情调查专家小组,一方面深入基层和地方进行考察与调研,并将得到的有关社会舆情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汇总,然后反馈给政府社会舆情管理主管部门,一方面关注互联网、微博、QQ等关于社会舆情方面的言论,及时批驳谣言、向公众说明真相,并锁定散布虚假信息的对象身份,以便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政府及时调整、制定相应的社会舆情管理和教育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把社会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中。同时,建议廊坊市政府要采取疏导和惩戒相结合的方法,对反馈上来的虚假的社会舆论,根据情节轻重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那些别有用心、千方百计借用新媒体诱导社会舆情,制造社会矛盾和摩擦的组织和个人,要断然采取强硬干预手段,予以坚决惩戒和打击,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三)利用科学方式调节控制社会舆情,拓宽公众诉求表达渠道

健康社会舆情的构建离不开外部社会舆论环境的优化,也离不开群体或个体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社会舆情的产生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往往与一定的群体或个人的社会心态失衡有紧密关系,社会心态源于社会成员对现实社会的认识,通过言论、行为、舆论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调节社会舆情还要从社会成员的思想、信念着手,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加以科学引导,合理应用心理学、教育学中的情绪、心理调节方法指导特殊群体或个体进行自我调节,以人类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等为出发点,帮助他们寻找、获得自己能够处理解决现实问题与矛盾的各种方法方式,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深入与自觉体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外,建议政府和社会要提供社会舆情表达的场所和平台,及时搜集社会舆情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汇总,然后及时进行反馈,帮助特殊群体或个体更好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缓解和消减因各种因素产生的对社会不满情绪,使社会舆论达到和谐、健康状态。

猜你喜欢
社会舆论新媒体
试析网络时代下道德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
论社会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抗战初期国内社会舆论与中韩联合抗日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