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深入发展和扩张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中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的发展所推动的、以国际层面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形态、文化形态和组织形态相统一以及中国层面的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相统一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反映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社会主义全球化。
[关键词]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国际化;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008 — 02
《共产党宣言》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近代以来,人类被卷入了资产阶级开拓的世界历史之中。随着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推动着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的日趋形成。“全球化时代开始产生质的变化,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一种新的全球化历史,即‘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历史。”〔2〕社会主义全球化首先意味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索社会主义。一些民族国家和政党包括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发展道路。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以民族国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为核心主体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与现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内生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特殊全球化”。
一、当今时代下的资本主义全球化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围绕资本逻辑而构建起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全球化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资本不仅是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推动力量,而且是整合、融会全球化各种因素的凝聚力量。……在资本逻辑的操纵下,各种因素、力量并不是彼此分离、孤立发挥作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胶着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就此而言,资本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赖以旋转的轴心,而且是全球化赖以旋转的轴心。”〔3〕
实质上,当今时代的全球化的主旨反映了资本主义体系不断改变和掌握世界,是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垄断市场资源,在政治上推行霸权主义,在文化上鼓吹普世价值的表现。这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构成了巨大威胁,当然也带来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对此,“在一个资本主义已经建立起世界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越来越密切的时代,各国共产党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不可能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产生和活动,更加不可能在一种脱离国际条件的情况下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4〕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时代下,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本土范畴上的自身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现实状况,汇聚成一股抵制和批判资本主义扩张和入侵的国际力量。
二、全球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化
从根本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源自资本主义又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文明产物。按此逻辑,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正顺理成章地带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各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包括一切马克思主义政党)既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又受到资本主义强势扩张的打压,也对资本主义予以抵制和扬弃。全球化成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最根本的基础和动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反映了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国家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国家化的发展过程,同时,民族国家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又构成了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指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中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的发展所推动的、以民族国家和政党为首要的引领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的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在最根本、最直接的意义上说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共同发展、互动联合所汇聚成的发展现状和历史趋势,民族国家及其政党之间的国际政治关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之为国际化的首要内容和根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通过特定的相互依赖和国际机制来实现的,“在人类发展的漫漫历程来看,相互依赖与国际机制存在着正比关系,所谓‘全球化是相互依赖规模最大化的结果,也是国际机制的规模和作用最大化的契机”。〔5〕这种国际机制实际上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所倡导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新发展,它的实现过程表现为国际层面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组织形态的统一以及中国层面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统一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推动力量。
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国际化与中国化相统一的发展过程。从国际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就是政治形态、文化形态和组织形态走向国际化以及构建国际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政治形态和组织形态的历史过程。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政治形态,意指更多的民族国家和政党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国家在理论、实践和制度上的具体化,构建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文化形态,旨在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的国际马克思主义,是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集合,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普世价值,塑造马克思主义的全球文化领导权,构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文明体系。第三,实现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组织形态,就是搭建全球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网络与分支机构,创造促进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有效联合与共同发展的活动平台和组织形式。从中国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化”与“外化”的双向互动,是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相统一的发展过程。一方面,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中国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积极因素和有效资源,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指中国共产党所创立和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走出去”的新战略实践,以马克思主義中国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各国化”。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以适应全球化发展新需要条件下实行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和新路径,为其它民族国家和政党提供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和资源。总之,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作为“地球村”的重要一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推进自身的国际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不但成了‘世界村的一个成员,而且其马克思主义也成了国际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自觉地把自身国际化,才能健康地生存和发展下去。”〔6〕
三、和谐世界的“社会主义全球化”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构建一个和谐的“地球村”成为众望所归。然而,国际上的新自由主义强势扩张,再加上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全球风险日益凸显。“在欧洲以外的文化中,全球化等同于美国化,被视为消除一切影响自己社会弊端的推动力量。对全球经济和社会转型进行的顽强抵制所造成的结果,今天已经显露出来,将来还会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继续显露出来,那就是贫困和凋敝的范围日益扩大,就是再现19世纪欧洲的‘无产阶级化。”〔7〕在这种形势下,批判和变革资本主义以及构建和平与发展的地球村成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
对此,通过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国际机制——构建国际化的政治形态、文化形态和组织形态,推动“马克思主义各国化”的良性互动,是当代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实现路径。换句话说,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在资本主义的世界版图中开拓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新空间,以联合起来的政治行动权和社会主义的文化领导权来抵制和制衡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霸权,重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从这一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成为一种特殊的反全球化力量。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和历史进路来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实质就是一种“特殊全球化”——反全球化的全球化,是源自而又不断取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全球化。当然,必须明确的是:一方面,“社会主义全球化”只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初步发展,毕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依然处于低潮,社会主义目前绝非是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这种“特殊全球化”并不是为了阻止和取消全球化,而是以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的力量来促进世界多极化中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构建的中心体系和力量结构的改革,借助全球化的机遇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而抵制和消减资本主义全球化所造成的危机和风险。“资本主义是魔法师的学徒:它已经唤起了这些力量,这些力量已经失控和疯狂地自转,现在对我们产生了破坏性的威胁。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在于驱使这些力量而在于把它们置于人类的合理控制之下。”〔8〕社会主义全球化旨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是作为东方大国的马克思主义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提倡和实践的新理念和新战略。一方面,构建和谐世界,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全球化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各国、各地域、各民族处于愈加密切和深入交往的世界格局,为中国更大程度地吸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一切先进成果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9〕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力量。总之,“就当前实际情况看,全球化确实增大了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阻力,但这并不能阻挡‘两个必然的最终实现。就实质而言,全球化仍然是资本的全球化,但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全球化必将为社会主义全球化所取代。”〔10〕
〔参 考 文 献〕
〔1〕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1.
〔2〕徐艳玲,龚培河.从“被动全球化”到“主动全球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85.
〔3〕丰子义.走向现实的社会历史哲学——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95.
〔4〕卫建林.全球化与共产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83.
〔5〕 〔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
〔6〕俞吾金.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J〕.现代哲学,2009,(01).
〔7〕〔德〕乌尔里希·贝克.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4.
〔8〕Terry Eagleton. Why Marx was right〔M〕.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1:236.
〔9〕卢文忠.跨越之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及科学发展进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10〕汤文曙,房玫.唯物史观与全球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63.
〔责任编辑:谭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