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高校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框架研究

2014-05-30 21:28:14王燕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化信息技术

王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普及和应用,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及变革的核心因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该文以2010版《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为依据,在分析目前地方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地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及培训内容框架,以便为学校更好地开展培训提供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框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8-1765-03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其中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的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第六十条明确指出:为保证《教育规划纲要》中所定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其保障措施之一就是强化信息技术應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①

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多年来,我国各类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积极探索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培养体制、内容及策略,其目的旨在通过开展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培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以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应用技术工具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获取知识,提升学校整体教学及科研水平。

2010年9月,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制定关颁布的《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以下简称《指南》),对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规范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以此指南为依据,结合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特点,构建了一个适合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的地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培训框架,并对培训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及研究。

1 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等教育组成结构中,地方高校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地区经济、培养地方发展所需高级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教师整体素质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经文献和实地调查,近年来,全国各类地方高校都组织开展过形式多样的教师信息化培训,学校重视度高、全员性普及培训工作做得好、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

1.1学校信息化建设中重视设备和资源的建设,忽视教师的实际应用效果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增强办学实力的物理建设过程,也应是一个使教师、学生信息素养得以提高的过程。但实际建设过程中,许多学校则把硬件资源建设作为主要工作,强调学校整体设备、管理资源的建设,而对于一线教师的适应性、应用性则没有充分考虑,使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有路无车”的现状况,人机融合度低。

1.2传统培训中重视对培训结果的考核,忽视以参训者为主体的有意义学习

许多培训依然沿用以“院”或“系”为单位组织展“集中面授”培训,培训与学科融合度低,更多的是关注教师培训后的考试结果,以证书的获取为衡量标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培养,忽视教师思想意识、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等的变化,使参训者对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感到“茫然”,导致教师参加培训只是走过场。

1.3在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良莠不齐,渴望切实有效的培训

为更好地了解地方高校在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本研究以指南为指导,结合学校与教师特点,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和科研与创新五个层面进行了调查。邀请调查教师总数为:100人(其中充分考虑到专业、年龄、职称、性别、学历等因素),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96%,结果如下:

1)意识与态度:84%认为教育技术有利于知识的拓展、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89%认为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优化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3%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不大。从整体上看,大多教师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无论是对教师专业发展, 还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②

2)知识与技能:75%教师经常应用多功能教室教学;96%教师课件制作工具为PowerPoint(其中能进行高级应用操作的:25%),但能应用学习理论将课件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37%;能熟练操作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占15%;能对所需教学资源设计、制作的47%;以上数据表时,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师,普适性大,能自主应用及时通讯工具开展与学生的互动。但也反应出,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较弱,对于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媒体资源的收集、处理及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设计与实施:75%的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应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18%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15%的教师能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支持课堂教学;78%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及时互动工具与学生交流、答疑;

4)教学评价。90%的教师沿用传统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进行学业评估;4%的教师能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多元化评估;2%的课程建立信息化试题库,可以实再在线考试及作业安排和辅导。

5)科研与创新。93%的教师能应用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进行学术信息检索;94%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查阅并关注专业内最新动态及发展;12%的教师能对科研中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但应用技术为EXCEL;2%的教师知识如何设计科学的问卷表及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通过调查,大部分地方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已认识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基本具备了现代教育思想观;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具有文字处理、演示型课件、交流工具和学术信息检索等工具的应用能力,但对于媒体选择、处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精品型课件、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元化评价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能力还较为薄弱。

2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

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该文结合信息化时代教师实际教学及自身发展需要,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界定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组织并开展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指南》为依据,确定本文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五部分(如图1示):基本信息素养、资源管理和处理的能力、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进行知识管理、提升科研水平的能力、接受先进教育思想、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

1)基本信息素养。包含信息的意识与知识及基本信息操作能力两方面的内容,主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和信息处理能力。

2)资源管理和处理的能力。包含资源获取、资源开发和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开展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收集、设计和制作学习资源的能力。

3)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包含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通过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③教师应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开展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必备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信息化教学最大的优势是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具备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中并能順利实施教学,并应用各种工具开展多元评价的能力。

4)进行知识管理,提升科研水平的能力。包含知识技术化管理和研究数据统计与分。科研能力的提升是地方高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具备操作项目申报系统、文献检索、科学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和使用相关工具管理知识的能力。

5)接受先进教育思想、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包含前沿动态和创新发展两个方面。地方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教师是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教师具有不断充实自我,拓宽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个性化的要求,确保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个性品质跟上时代的变化。

3 信息化教学能力框架构建

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促进教师个人及专业全面发展。该文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建采用模块方式组合,使培训内容由浅到深,整个培训过程按五个步骤开展:意识树立→积极参与→有效学习→吸收理解→整合发展,利于教师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培训更加的具有长久性、持续性、个性化和标准化的特点,能力框架按模块方式构建,其结构如图2示。

根据图2所示,培训分为三大部分,学前准备是为了让培训者在培训前能充分了解培训、树立积极参加培训的思想而设计;初级篇是培养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及培训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和科研能力,中级篇是在初级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能力,高级篇是为教师开展专题学习建设和提高科研水平设计。

4 结束语

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主要目的是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现代教育理念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的能力。培训内容框架的设计仅是培训体系中的一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还涉及到培训标准、培训模式、培训评价等诸多环节的内容,为更好地开展培训设计,上述所提及到的其它因素也是今后在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

注释:

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1-12-29.

② 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9):64-69.

③ 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3-24.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2] 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9):64-69.

[3] 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3-24.

[4]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Z].北京: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2010-09-26.

[5] 周红春.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0(6).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