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华
活动课是把学生的活动作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活动课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客观现实性”的实践活动,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有趣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像力,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活动中对课文的内容产生感性认识。它既不同于语文课也有异于课外活动。一堂好的语文活动课,应该是“活”的,即做到气氛活、方法活、思维活。语文活动课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他们在活动中发挥各自的特长,拓宽知识面,增强语文学习能力。
怎样才能把语文活动课上得活些呢?
一、把握语文活动课的特点,上出语文活动课的特色
要把语文活动课上活,首先要把握其特性。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特性有五种:一是目的性。作为小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语文活动课,它与语文学科一样共同担负着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开展语文活动课,我们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二是参与性。语文活动课应让学生唱主角,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大胆让学生主动投入,自我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全员参与,还要让学生全程参与。三是实践性。教师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演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学好语言。同时语文活动课还要起到使学生认识生活、感知社会的作用。四是趣味性。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力求新颖有趣,富有吸引力。五是个体性。语文活动课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小学语文活动课设计、实施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这几个特点,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动,才能上好语文活动课。
二、创设活动情境
要想把语文活动课上活,活动情境一定要活,特别是活动内容要活,要贴近學生,贴近生活,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四年级的第一学期,我班学生刚由三年级分班集中到一个班,60多个学生来自10个不同的班级,学生与学生大多不熟悉,我为了使大家能尽快互相了解、沟通,就设计了一堂活动课,让每个学生给自己画像(说说自己),规定从外表、年龄、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进行自我介绍。学生彼此自我介绍促进了他们的相互了解且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和口头作文能力。再如,每学期开始,我都开展一次班内讲故事比赛,让学生讲假期积累的轶闻趣事。这种语文活动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像这样的语文活动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自然感兴趣,也容易“活”起来。
二、语文活动课的形式要活
这里的形式主要指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学手段、活动方式等。教学中要根据创设的活动情境,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方式、方法,生动活泼地实现教学目的。如教学课本中的寓言、童话故事时我采用课本剧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我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将寓言、童话改编、导演、排练成小品参加竞赛,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如,进行人物描写的片段训练时,我在课前让学生排练了一段新疆舞,并设计制作了一套维吾尔姑娘的服装、头饰。课上,让一名女学生穿上服装随着乐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翩翩起舞,再引导学生按片段的叙述、描写的要求去观看表演、然后口头作文,书面作文。这堂课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学生有演有看有想有说有写,上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语文活动课的“活”应注意一个原则,即活要有度,不是为活而活,而是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要能让学生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更好地完成活动内容,实现活动计划,达到活动目的,还必须使活动内容有发展的可能性,使之自然地连续起来。教师的责任在于观察这一段活动课的成果,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应该继续探究的课题,留待下次活动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