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4-05-30 14:57邵帅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大众化校园文化马克思主义

邵帅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掌握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今,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试从存在的问题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校园文化

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引领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等院校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有学校党委、校园社团等多个平台,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依托。如何依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人民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其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并自发地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校园文化即是全体师生员工以校园为背景,在从事教育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包括校园思想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等内容。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辐射功能。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校园文化把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生活背景的师生凝聚到一起。通过校园文化这种心灵的“粘合剂”把学校师生、管理者、服务者团结在一起,凝聚成一个蓬勃向上的群体。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校园文化对校园成员的个体思想和学校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引导作用。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指校园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不仅在学校内、全体师生间产生影响,而且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功能综合发挥作用,决定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宣传、教育和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帮助师生牢固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1.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思潮使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兴趣弱化,缺乏理性认识。随着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非主流思想充斥着大学校园,直接影响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由于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在逐步形成时期,所以更关注的是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据调查,在思想教育课堂上,愿意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或汇报的大学生仅占19.4%,绝大多数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动的。这些现象直接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进程,影响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2.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率低,缺乏通俗性。目前,一些高校宣传平台的利用度很低。例如校园广播,只是单方面的宣传思想,缺少互动性,不能引起校园师生思想上的共鸣。此外,图书馆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读物所占比例极少、专业性强,对于广大师生来说,不具有实用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经费投入不足。不少高校只注重表面的行政化建设,对各种宣传设施建设却不加重视,比如对于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阵地的经费投入不足,这些都间接造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形式、表面上的理论传输,对于师生思想意识的提高没有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

三、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路和对策

1.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作用。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在当今,高校应充分尊重大学生对文化的自主选择权,举办一些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文化活动。比如举行诗歌朗诵等各种晚会活动,让广大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而为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借助一些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举行校园文化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到文化节中,通过广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庆祝纪念活动,提升自身道德素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2.加强校园内报刊读物的科学通俗化。在校报刊登文章时,也应当选取一些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记录学校教学科研先进人物事迹等大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比如对于学生比较关注的金融危机问题,在校报上可以开设专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原因及应对措施,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此外,学校也应当引进各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读物,内容上既能深刻、透彻地体现马克思基本原理,又能展现学生所思所想。

3.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一流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充足的经费投入,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物质保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明确高校领导的责任,切实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并进行有效的规划和部署。建立研究经费稳步增长机制,对教學者设立的专项课题、宣传、研究设立专项资金,并纳入到学校总体预算中,让这支队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中去。

参考文献:

[1]高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郑黔玉,郭燕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猜你喜欢
大众化校园文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