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一号”

2014-05-30 01:22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14年8期
关键词:刘红月宫空间站

在月球上种植蔬菜?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没准哪一天就变成了现实。看,我国首个模拟未来

月球基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试验系统—“月宫一号”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参加105天密闭实验的三位志愿者在“月宫一号”里收获了粮食和蔬菜,为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什么要设计“月宫一号”?

因为航天飞行时从地面向空间补给物资十分昂贵,有些几乎不可能在中途补给,只好对空间飞行器里的有限资源进行反复处理与再生,从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氧气、食物和水,为航天员提供生存必需品。

总设计师是谁?

这个系统的总设计师,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的刘红教授。刘教授设计的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将要解决地球人飞上太空后吃什么,喝什么,怎么呼吸,能生存多久的难题。

“月宫一号”是完全密封的吗?

是的, “月宫一号”是一个完全密封系统,它与外面不发生气体交换。

“月宫一号”中的物质循环是完全闭合的吗?

不是的。此次“月宫一号”试验的闭合度为97%。氧气和水能够达到百分之百循环利用,但食物的自我再生和循环利用只有55%。这次试验中,植物油、大部分动物蛋白及一些辅料都来自外界补给。

能够自给自足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1、人类在外太空长期生存的核心技术。

2、利用空间飞行器里的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来生产食物,处理废物,同时再生空气和水。

3、目标是空间飞行器里的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不需要从地球运送补给。

“月宫一号”的三个数字

1种动物:培养了1种节肢动物—面包虫。是我国第1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试验系统。

第3个:是世界上第3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试验系统。

21种植物:栽培的作物有:小麦、大豆、油莎果、玉米、花生、扁豆、胡萝卜、黄瓜、草莓和各种叶菜。

“月宫一号”客人档案

谢倍珍博士(志愿者,本次试验的舰长)

作为入住“月宫一号”的志愿者,负责具体管理舱内试验。试验期间,她主要负责“月宫一号”里的水循环处理研究,包括卫生废水、冷凝水、尿液的循环处理。此外,她还负责植物种植、动物饲养方面的取样测试,以及固体排泄物的处理。

董琛(志愿者):

负责“月宫一号”里小麦的种植、研究,包括观察其生理情况、采样测试等。

王敏娟(志愿者):

负责“月宫一号”里蔬菜和大豆的种植、研究,还负责3个人一日三餐的烹饪。

小问号:

“月宫一号”里为什么不种植水稻?

水稻是唯一一种在水里发芽,发育植株的谷物,泡在水里的时段也叫水淹期。如果在“月宫一号”里种植水稻,水稻会在水淹期产生对密闭系统不利的甲烷气体。

“月宫一号”里哪些食品从外面补给?

植物油、玉米和肉类都是从外面输入的。

“月宫一号”里的废物如何处理?

通过生物发酵处理,这样不容易产生有害气体。

“月宫一号”将来会飞到空间站做实验吗?

将来,“月宫一号”还会被送到空间站、登月探测器上做搭载实验。也许,在空间站里就可以吃到栽培出的新鲜蔬菜水果啦。

“月宫一号”背后的故事

总设计师刘红教授带领团队花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样的项目。十年的艰辛,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那是日复一日的辛苦与磨练,细微到从一个公式的算法、一粒种子的种植开始。刘红教授的孜孜以求,成就了今天“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试验系统”。

(摘编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的《“月宫一号”——太空种植的绿14色梦想在这里启航》一文,刘爽 张媞媞著)

猜你喜欢
刘红月宫空间站
“月宫”过“一天”,人间过多久?
欢迎来到月宫“重庆站”
空间站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最好的修行
Hometown of stars 遇见宁夏,星光灿烂
空间站日记
B3M4 Sandstorms in Asia Teaching Plan
The Analysis of Substitution and Ellipsi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空间站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