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与传统文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中国画画家们宣扬并倡导客观事物和自我建构的精神的主观认识,是提倡一种意象性,而中国油画的本土化趋势也结合了中国画的艺术思维和形态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当代油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得到了丰富和完善。我国当代的油画艺术注重主观色彩,艺术家们的主观色彩已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作品构成形式。
关键词:主观色彩 艺术建构 情感 精神
主观色彩从一开始就存在,它在油画艺术创作中占有主体性。当代油画主观色彩的艺术建构表明了人们一定的审美认知活动和艺术思维方式的发展现状。它把色彩的现实特点逐一打破,把画家的情绪——包括主体精神和思想建设突出出来,从而建构一种以精神为主体的油画创作风格。
一、当代中国油画艺术中主观色彩的功能和实质
国内有不少当代油画画家是强调主观感受的,比如我个人很喜欢的青年女画家夏俊娜,还有毛焰灯,虽然他们对当代油画的影响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画了很多年的写实绘画后才转变的艺术风格。最有代表性的还是韦尔申、罗中立两位知名画家,他们早期的绘画风格就是偏重写实,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罗中立的《父亲》。但现在在两人的主观绘画里他们也在逐渐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表现绘画风格。主观色彩是绘画语言的主观感受的体现,也是客观色彩再创造的进一步发展,其功能就是审美。美既包含客观也包含主观。什么是主观的美?就是艺术家们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再创造时对于美的理解进一步的升华,这是属于精神领域和思想层面的审美意识活动,所以它也属于抽象的美,并且需要建构主观色彩的语言去表达。
关于主观色彩的建构,在中国当代的油画创作中,其实体现在很多方面。无论是否是意识建构了多元化的精神世界的美,还是从自我的角度去拓宽审美,艺术家们的主观色彩建构,都充分展示了在当代多元的具有主要性能的油画艺术形式和语言的形成,并且成为了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撑。
主观色彩是指所有强调主体的主观色彩语言。有不少艺术画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进行精神构建,当然绘画风格也有不同,无论装饰油画还是象征性的油画,抑或是抽象和意象的表达,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内的画家很多都有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相反出现的一个共性就是,都在强调画家本身的创作主观性和色彩语言的主观建构,这是中国油画的特征,是区别于西方油画的。
主观色彩语言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把一个主体的思想进一步地升华。画家吴冠中曾对自己的作品作这样的解释:“我画荷花无论春夏秋冬,非春夏也非秋冬,而是属于四季的荷。”他画中的色彩构成是主观的,并且突出了画家的精神和情感。我们也会在许多现代绘画的展览上,发现许多作品会用到夸张和建构等绘画手法去减弱画面的内容和形式,并重点强调主观表现的色彩语言,从而更好的反映主观情感主题。
二、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主观色彩语言特点及形式
(一)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主观色彩语言特点
1.主观性
当代油画大师高更指出:“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要想具备一定的创作性,必须要从主观意愿出发,从整体思维上摆脱对真实存在的模仿,将提取的主观元素综合而成。”在高更的作品当中就有很多这种发自心灵的作品,突出的表現形式就是强调主观色彩的艺术展现和情感表达,用色彩的主观性特点来表现内心淳朴的感情。主观性和客观性是事物发展的两面。主观性特点是画家个性化的体现,往往与真实客观相反,以此获得强烈的视觉反差,用这种反差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理解。油画通过色彩来表达内涵,而色彩主要通过对比来表达情感。世界油画大师梵高也有同样的理解,他认为使用色彩不是为了精确地表现客观存在,而是为了展现自己对世界的主观认识。比如他在作品《向日葵》中用大量炽热的黄色来描绘太阳,以此表达对生活的热切追求和对生命的无比渴望。
2.装饰性
画家在进行油画创新时,习惯用平面化的线条和手法表达主观思想,通过对色彩的分割、重叠和组合进行勾勒,利用它们之间的平衡和反差弹奏创作的韵律和节奏。比如克里姆特的作品《接吻》,就是一幅以装饰为主的工艺画,用大面积的金色做主基调,来协调配合周围环境的颜色;高更的作品为了营造反始和神秘的效果,往往用平涂的方法将大量暗色调汇聚在同一部位,以此表现个性中的直率,同时表现出和谐的装饰性特点;马蒂斯在他的作品《红色和谐》中用蓝黑色和小块白色花纹,以整齐排列的方式来表现色彩的装饰性。这种表现风格主要以纳比派为代表,他们在绘画技术上以装饰性和审美为主,强调用装饰观念和色彩审美来丰富画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维亚尔,他擅长具有表现性的色彩使用,突出装饰美感。
3.象征性
一般而言,相同色彩的视觉感受往往是相同的。比如绿色代表和平与生机,红色代表激情与血火,白色代表神圣与纯洁,黑色代表神性与不安等等。康定斯理解无论那种色彩都应该有象征性的特点,可能与事物相类似,也可能表现抽象的概念。但随着油画创作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色彩抽象性的理解不单单表现美学的重要特点,还成为画家应用色彩的重要手法,既能够为画家的情感表达提供重要的方式,也能够从相对较高层面上表现出画家对人生的强烈的主观感受,更体现出画家天马行空的创造性思维。象征性特点往往是画家确定画面主题,平衡色彩关系的主要依据。比如高更的作品《天使与雅各的格斗》,其中就使用了大量的红色,来表现厮杀格斗的激烈程度,以此来表达雅各天国对天使的捉捕的场面。
(二)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主观色彩语言形式
油画自引进中国以来,经过大师徐悲鸿的倡导,一直体现的是写实的风格,画面更加强调写实,这也成为当时美术教育的一种正统的思想。中国油画的色彩语言是由色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构成的。目前根据写实风格来划分可分为:早期的苏联式写实风格,代表画家有闻立朋和靳尚谊;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有杨飞云,他绘画时用喜欢用柔和的颜色,以灰为主突出人物思想;新写实主义,代表画家有忻东旺和徐唯新,实际上这种绘画语言没有了写实主义的工笔画法而是把写实主义又往前发展了一大步。
当前中国油画艺术的一大特色是无论其色彩形式还是艺术风格都相对独特地表现性绘画,创作主体的不同,体现出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情感特征,在此基础上呈现出不同的主观色彩和精神主体。当代也有很多画表现的油画画家,在作品中他们更多强调色彩的对比和表现,追求绘画本身,如画家闫平的作品就是更多使用原色,相对减少色彩间的调和,来把冷换色和对比色夸张夸大。再比如画家喻红和刘晓东,他们的画更强调主题性和社会生活的启示,体现出自我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创作特性。
有不少画家都能够从自我的角度去建构油画色彩语言的丰富表现力,都很注重主观性,如王广义“大批判”系列创作和方力均画的《大头》等,从绘画艺术的表现来看,他们都做到了从不同视角去表现绘画的功能和思想性。
三、当代中國油画艺术中主观色彩新的精神建构
社会在进步,经济也在不断向前发展,这些因素都使得当代油画有新的创作方法和色彩语言不断产生,当然,油画的精神建构和色彩的概念也在跟着发展创新。当代艺术中前进的主要力量应该还是主观色彩,最具活力的艺术语言,无论画家是要表现自己的绘画个性还是艺术风格,色彩语言的本质和内涵还是他们最为关注的。
要想对主观色彩有新的建构,那么画家的创作思路和观念就先要去改变。当代有不少画家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完善自己的主观性创作新思维,同时在后现代和先锋艺术的影响下,寻求一种依靠色彩这样的语言特征来表现自己世界中的主观意识的途径。因为色彩这样的绘画语言本身就是要不断发展的,而对于色彩的建构,它的秩序性更能够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维。
不管你如何创新最终都是要体现时代性的,任何一个画家都要有自己的艺术取向和自我的个性定位,同时要有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对主观色彩进行建构,只要是和美的规律美的事物相一致都是可以的。中国当代油画很多作品都强调了主观色彩的表现,各种风格像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还有正在孕育的象征主义也都在形成中,我们不难看到,油画艺术的精神性在加强,主观色彩新的建构也在多方面发展中。
四、主观色彩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发展思路
油画创作中的表现性绘画更多的在强调它的主观色彩的表达,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多个艺术流派和多样化艺术风格的出现,包括新的绘画技法、对于色彩的认知观念的更新甚至是绘画思路的拓展,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艺术家们的绘画热情和创作才能。这样一来,画家们在表达自己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就可以运用到更多的新的绘画艺术形式和色彩语言了。
当前主观色彩依旧是按照我们才开始发展的风格性油画发展进程在向前迈进,很多被称为“新的绘画风格”的作品也一直是在强调和表现出主观色彩。例如罗中立和何多岺的作品强调主观色彩的朴素与平实;夏俊娜和闫平的油画突出表现性,色彩的冷暖强烈对比和丰富都能在画中反映;吴冠中和申玲是意象性油画的代表,他们擅长结合中国水墨画法来传达一种油画当中的写意精神;韦尔申和宫立龙两位画家则追求画面的一种色彩的平涂,画中人物趋于象征性,有意识地加强了人物形体的体积与厚重之感等。
当代油画从它主观色彩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已经体现出了它绘画风格的主要支撑,每一位画家都应该去思考自己的主观色彩该如何建立,当代油画主观色彩的创新与发展。随着新的时期的到来我国油画风格的表现和色彩的构成势必会不断向前迈进。
五、结 语
每个艺术家对主观色彩的认知都是不同的,相信都会有各自独到的看法和见解甚至是不同的个性定位。油画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存在争议的的艺术思想创新的过程,创新正是在争议中进步,艺术思想同样也是在探讨中发展。主观色彩属于油画创作中的根基,所有画家本身的艺术情感和精神体现在他的创作中都需要通过自我色彩的主观构建才能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因此来说,画家的艺术之路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关于绘画的主观色彩的建构成功与否,这同样是决定艺术家们艺术之路成败的关键因素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2] 李行远.印象派画传[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
[3] 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 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杨静,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