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2014-05-30 21:11李开富
东方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策略学校

李开富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对子女上好学的期待越来越强烈。但农村地区受条件的制约,薄弱学校的大量存在,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矛盾日益凸显。农村薄弱学校脱困方法策略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薄弱;学校;出困;策略

农村学校与城市经典的成功的品牌学校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农村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实质是资源的匮乏。农村薄弱学校普遍存在的办学危机有:学生生源锐减尤其是优质生源的外流,致使农村薄弱学校数量与日俱增,薄弱现象形成恶性和固疾,短期难以改变;办学水平和质量整体低下,农村很多学校由于各种因素,绝大多数学科教学质量是短板,各学科质量参差不齐;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与教育的现状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时不能达到当地人民的期望,于是人民产生对教师对学校的不信任,工作中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拆台,这样学校工作如履薄冰;优质资源的匮乏,农村条件的落后,不可能拥有城市一样的各种教育资源,这样教师知识更新周期长,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短平快;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推进,缺乏精气神,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业绩平平;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输出,许多青壮年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数量逐年上升,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早已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

农村薄弱学校确实存在诸多的困境,但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资源的配置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等。因此农村薄弱学校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因校制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助推薄弱学校的发展:

第一、提高队伍的执行力。学校要可持续发展,要继承传统,统一思想,实现目标,形成特色,只有建立在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强有力的执行力上,才可能恒久绵长。反之,即便我们拥有再好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规章制度,再优秀的战略与精彩的策划,如果得不到强有力的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镜花水月,有也等同于没有。那么,我们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两支队伍的执行力呢?一是要强化执行者的个人执行角色意识,树立执行者的个人魅力,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创新的思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勇于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平等待人的高尚品格,榜样示范,敢于向老师和学生说“向我看齐”。大力提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意欲,尽施于人”,积极倡导老师力争做经得起五维评价的好老师(即:家长满意、学生喜欢、同伴佩服、领导称心、自我认同),让执行者准确认知自身角色,担当正确的执行角色,克服执行乏力的现象。

第二、强化常规的落实力。抓好常规是开展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必备前提,抓好常规管理就是指常规管理要讲究规范性和科学性,把常规抓到常态化和持之以恒,学校管理工作才能扎实有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强化常规的落实力度呢?首先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力求上好。学校必须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标准安排课程、课时,不能随意增减,要淡化主副科或者做到副强化,这样方能维护学生全面发展的权利。其次强化质量目标意识,确立年级工作重心。七年级习惯养成,打好基础,杜绝偏科;八年级均衡发展,严防两极分化;九年级激发内驱力,谋方法求发展,培优抓中补差。其三、实行查考,抓好流程。常规工作要坚持周周检查,每月考核,锁定期中、期末和中间穿插两次教育教学情况调研这四个阶段。每次考试抓严三个环节:一是考前宣传发动到位,形成良好的学风。二是考试组织到位,形成良好的考风。三是考后分析到位,形成严谨的教风。

第三、深化制度的文化力。要办好一所学校,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必须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也就是必须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健全民主科学,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合理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师生员工的行为,才有可能端正教育教学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建立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充分考虑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不仅要有“德、能、勤、绩”等显性的方面,还要重视“师生获得发展”等隐形的工作,既要有定性的指标,又要有适当的量化体系。制度建设做到与时俱进,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强化事业成就感,真正体现奖优罚劣治庸。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各項制度在教职工中入耳、入脑、入心,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作用的关键环节。这样也就是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上升为制度文化。从而让制度文化来促进学校制度建设,来改善校园教学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

第四、加强课堂的管控力。课堂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管控到位,使每一堂课都扎实有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有保障。事实上,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沿用课改前的填鸭式,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成为忠实的观众和听众,把课堂变成了不断生产出“学困生”的机器;另一种是新课改后的“自主、探究、合作”式,教师满堂问,学生的任务只需回答问题就行了,学生不是知识、问题的生成者,课堂看似活跃热闹,把课堂变成了坏习惯培养的教练场。以上两种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都是低效的,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益呢?笔者认为应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四个定位:

一是教学内容的定位,教学和考试难度系数一般是7:2:1,课堂教学内容就是以“7”为主,重在双基。确保教学内容适量适度,教学目标具体、科学、简明、切实,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在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学生练习、探讨交流等方面,教师既有定向目标,也有拓展延伸,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二是教学对象定位,课堂教学要瞄准70﹪以上的学生,也就是要着力服务中等及后进生。要研究学生,理解学生,掌握学生,通过激励性评价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倡导教师要研究考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三是衡量标准的定位,衡量一堂课成功的标准应是教会多少,掌握多少。每一位教师要确立要么不教,要交就要教会的理念。每一堂课教师活动时间要严格控制在20分钟以内,给学生留有充足时间进行课堂目标达成训练,教师及时批阅获知当堂学生掌握情况,并进行反馈矫正,作业要学会科学地放弃,不切合学生的再好也不用,真正做到作业布置的梯度性、典型性、针对性,每堂课必须有三道及以上作业,科学合理安排学生练习时间,学生作业堂堂清,教师天天批,学校周周查,确保作业的有效性。

四是课堂防差工作定位,课堂当中的防差重于补差。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要把课堂变成培养差生的加工厂和教练场,坚决禁止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在课堂上大量教给学生,灌给学生,“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掌握情况,从而导致课堂上不断制造出学困生的做法。同时学校也不提倡课后补差,既增加学生的负担,也影响老师的生活质量,结果只能是越补越差,收效甚微。

农村薄弱学校要走出困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艰巨的、复杂的、庞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只有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不断加强学习,并把学习所得、所感、所悟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实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形成特色,办出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

参考文献:

[1]孙向阳《品牌学校的五项修炼》 南京大学出版社

[2]赵国忠《后六奇迹》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策略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学校推介
上学校
Passage Four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