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监护室(EICU)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2014-05-30 18:08:12陆海蓉汤红徐琴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8期
关键词:重症患者心理分析急诊护理

陆海蓉 汤红 徐琴

摘要:目的:分析监护室患者负性心理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方法:根据监护室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有效诊疗的同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降低监护室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重症患者;急诊护理;护理干预;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104-01

急诊监护室(以下简称EICU)是收治各种急危重、抢救及手术后患者的专业科室,由于发病紧急、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约30-50%的危重患者容易发生负性心理反应,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调节控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病情的反复及恶化。因此对EICU患者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EICU环境存在的负性影响因素

EICU物理环境的负性影响因素

陌生的治疗环境

监护室配备各类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仪器为患者治疗监测的同时,也给清醒的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看到同病室患者的死亡,更易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摧残,并且主要承担医疗急救的监护室的色彩过于单一、陈列复杂,缺乏一些人性化的软性建筑,容易造成心理烦躁和视觉疲劳。

声音

各类仪器的报警声、工作人员的对话、操作、走动以及开关门声,导致患者治疗的环境异常嘈杂,而EICU的噪声强度超过60DB时,患者会感到烦躁不安,而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阈值,使患者产生较强的焦虑感,导致患者情绪紧张,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甚至产生一过性的谵妄等负性心理。

光线

监护室内工作昼夜不停歇,多通宵照明,导致了患者昼夜不分,缺乏了时间的感知能力,患者的病情变化或自身不能有效调节睡眠,均或导致睡眠型态紊乱,给患者造成极强不适感、甚至影响疾病的恢复。

1 空气质量

EICU内要保持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最佳温湿度,主要依靠中央空调满足环境温度的调整,缺乏通风对流的环境设计和设备的配置缺陷,容易造成监护室的温度、湿度、空气的清洁度的不适当,加上出入人员多且混杂,这样无形中会增加患者呼吸道感染和有创伤口感染的危险性,对患者的治疗不利。

1.1 床单位、仪器设备放置不合理

EICU内各种监护设备安置在床头,使得床铺相对要固定,在紧急情况下移动困难,常造成气管插管和气道管理的困难。由于空间有限,抢救患者时所急需的设备及仪器设施多摆放在距离床单位较远处,紧急情况下不能够随手可取,延误抢救时机,影响抢救成功率。

1.2 EICU心理环境的负性影响因素

1.2.1 来自于工作人员的负性心理影响[1]

据调查EICU从业护士心理稳定性相对较低,情绪敏感性及紧张性较高,尤其患者较多时,护士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容易形成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年轻护士操作时用物准备不充分,工作流程不熟练,三查七对不严格,无菌操作观念不强等,无形中都会给患者造成不信任、不安全感。EICU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往往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客观的医疗救护死亡,更多关注的是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护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谈论的也多是患者的客观症状的缓解,而较少能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这些对会导致患者情绪上的失落与无助。

1.2.2 来自于患者家属的负性心理影响

为了创造适合患者治疗护理的环境,EICU多采用限制探视的制度,定时开放探视或允许家属隔窗探望。但患者及家属陪伴对探视陪护时间的安排可能存在不满或不理解,在疾病处理的迫切性和严重性的问题上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往往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沟通交流不够时,易引起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误解,甚至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导致患者的不安全感。

1.3 EICU生理环境和治疗操作的负性影响因素

1.3.1 侵入性操作带来的生理损伤

侵入性有创操作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鼻饲、深静脉穿刺、导尿管,等都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生理上的损伤和不适。

1.3.2 病情的迁延变化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尽如人意的治疗效果,都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患者很可能在期间发生谵妄等精神障碍,谵妄综合征是EICU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多数虽可以恢复,也会在期间不可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2 护理干预

2.1 保持監护室良好的物理环境

2.1.1 保持环境的安静

EICU应有较好的隔音措施,病室的门窗要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和缓冲关闭碰撞时的隔垫。要求医护人员在监护室应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培养护士良好的专业素质,遇紧急情况时要保持沉着冷静,切忌大声慌张。做好患者家属的探视宣教工作,在探视时间内嘱其不要大声喧哗,走路时脚步放轻稳。监护仪声音的设置应视患者的病情需要而定,如有些监护指标只需观察数值变量的变化,则可视患者病情的需要关闭声音系统,监护指标报警范围的上下限也要因人而异,以免仪器不必要的报警声引起大家的恐慌。

2.1.2 床单位独立舒

营造安全、宁静的空间氛围,用暖色调布帘遮挡,为患者提供相应的私密空间。保持病室光线柔和,避免强光直射患者的眼睛,睡前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灯光的亮度,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

2.1.3 创造恒温舒适环境

配备有效调节环境温湿度的设备,保证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都能让患者处于相对恒定温度的舒适环境。必须定期进行室内空气培养,将细菌数量控制在500cfu/m3以内,保持室内空气恒温舒适。

2.1.4 空间设计合理

EICU设计和各类仪器的安置应设计合理,抢救设备随手可及,及时投入使用,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2.2 建立EICU良好的心理环境

2.2.1 加强护患之间语言、非语言的交流:

语言能影响人的心理及整个机体状况乃至人的健康,成为生理和心理的治疗因素,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EICU环境相对封闭,患者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情绪,护士应通过语言,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得到患者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归属感。同时,护士应掌握一定的非语言沟通能力,在与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暂时失去语言能力的人,可通过规范化手势、简单易懂的图片等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把握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2.2 家属的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2]

由于入住的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因此患者家属承受着由创伤和治疗所带来的情感痛苦,高昂的医疗费用,无法预测的病情进展,甚至家庭破碎等巨大压力,都会使家属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家属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继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属的情绪体验,甚至可能会影响患者家属对生命终末阶段做出决定的能力;同时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使患者家属产生其特有的行为表现,严重的还会引起情绪暴躁,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等。要充分考虑到家属是患者有力的精神支柱,应鼓励家属多安慰患者,使患者树立早日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从孤独、抑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有利的条件。

2.2.3 护理人员的心理调节

护士应及时调整心态,掌握理性思维模式,积极引导进行自我情绪管理,通过自我认同,增加职业自豪感,同时予以适当增加人力,减少工作失误,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监护室工作效率。

2.2.4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能客观对待自己的病情,解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3 小结

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突出了患者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的人的概念;现代护理模式所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它不仅仅要求护理工作者对患者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而且也要求护理工作者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关爱和支持。因为家属的支持也可以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促进其诊疗和康复。心理护理这门学科的发展,对EICU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发现现存和潜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干预,使其配合治疗,为早日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创造良好的监护环境,减少监护室内负性影响因素的存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医护人员结合家属的心理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其焦虑、抑郁等应激心理状态,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优化医护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关系,降低医患矛盾,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医护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护士负性情绪现状及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2):215-216.

[2] 陳芳.重症监护室病人及家属心理问题调查与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27):142.

猜你喜欢
重症患者心理分析急诊护理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3:10:59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37:36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