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美丽河南的“三化”协调发展研究

2014-05-30 18:08李莲秀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环境容量农业现代化三化

摘要 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的发展水平是当前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该研究首先对“三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研究了国内外对“三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了河南省“三化”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为构建美丽河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环境容量;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495-03

A Research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n Henan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I Lianxiu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Henan 450015)

Abstract Now, Henan is facing a basic problem that is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is article firstly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quires into that domestic and foreign to their development theory, then discusses the features and questions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n Henan. Finally, some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mong them, so as to build and realize a beautiful Henan.

Key words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Environmental capac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1 工業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关系

河南省早在2003年就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1]。2009年,河南省开始酝酿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2005~201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和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的显著特征是工业发展。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发展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的全面提升是工业化的主要表现。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规模扩大,需要节约资源,降低城市工程成本,必然兴修道路、桥梁、供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等相配套的市政公用设施,从而推进了城市工业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以现代化理论为基础,结合农业的特点提出来的。不同的发展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也不同。现代社会普遍认为,农业现代化是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使农业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农业,基本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的推进依赖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城镇化的进程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去人为加快,要应用市场经济的方式,遵循经济规律,打好工业化基础,切实扩大经济规模,优化经济结构。工业化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含义,它包括农业及工业两方面生产的现代化和机械化。只有加快工业化进程,才能使更多的城市人口和农业现代化释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吸纳和消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步伐。而城镇化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和资金积累。农业剩余是城镇化的首要条件。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前提,只有农业增长才能解决粮食问题,城镇化、工业化就会失去决定性基础。用城镇化来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符合河南发展实际。

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与城镇的发展紧密联系,“三化”建设之间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实现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工业化发展不仅能推动城镇化的进程,而且也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而产生并加速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能促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村的发展要求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农产品品质的高级化,农产品必须走深加工再走市场的道路,取得高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产

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农产品深加工所需要的工业产品[2];工业的发展获得劳动力、原材料和市场的保障,工农业发展将获得双赢,城镇才能逐步发展壮大。

2 河南“三化”发展现状及对环境影响分析

“三化”协调发展是河南2009年开始酝酿的一个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河南作为农业和粮食大省,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不能丢掉传统比较优势,更不能忘记国家责任,所以不能不把农业现代化放在很重要的位置”[2]。河南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的压力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壓力都很大,仅仅靠种粮食无法达到发展和提升居民收入的目标,必须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保农业、保粮食之间存在矛盾,现有的办法就是要努力解决这个矛盾,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

但是,“三化”发展进程中,人类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或政策失误,会导致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造成深刻影响,农业用地向工业、城镇建设等非农用地大量转移,工业“三废”和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对土地造成严重污染,对农业现代化构成巨大威胁。

笔者通过调研和总结发现,“三化”发展进程存在着的不协调现象:有些地方的经济确实得到了发展,但粮食产量降低了,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而有些地方粮食生产、生态环境可以保住,但经济发展却上不去。工业化持续的推进,的确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并没有向第二、三产业大量转移,使得农业现代化程度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持续下降。同时,地方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工业化,优质经济资源过于集中向第二产业,忽视了农业的地位,“伪城镇化”和滞后的农业发展已经阻碍着河南省“三化”的协调发展。

2.1 工业化水平增幅较快,后期环境治理跟不上

工业化水平由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和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2个指标衡量。2003年,按产值计算的河南省工业化水平43.1%,全国水平为45.5%;按就业人员计算的工业化水平是17.9%,全国为18.4%。2009年,河南省工业生产增加值首次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增幅7.1%。2010年,河南省人均GDP仅为21 073元,位居全国第14。2012年,河南省人均GDP上升为27 598.975元,位居全国第5[1]。

但是,随着河南省工业化程度的迅猛提升,工业化带动下的乡村城镇化迅猛发展,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大,隐性城市化人口多。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耕地资源减少、环境承载力降低;水污染严重,环境容量减少;工业污染物集中、小城镇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大;城镇化后生态风险增大;污水处理厂脱氮建设和管网配套方面滞后,贾鲁河、索须河、七里河等河渠整治进度较慢,导致贾鲁河陈桥断面氨氮指标达标率较低,市辖淮河流域水环境形势仍旧比较严峻。同时城市环境容量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环境保护日益繁重,矿山无序开发、农村面源污染加重、畜禽养殖业污染,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不容乐观。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农村人口众多,老龄化趋势很明显,农村劳动力大多是老人和妇女,要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农业机械化提供工业支持,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农村人口向乡镇转移,吸引本地青壮劳动力回乡就业,推动城镇化建设。河南工业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有限,重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低,难以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另外,河南能源、原材料等上游产业比重大,工业经济的行业结构层次偏低,低水平的加工工业增长快,高加工度的产业发展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进步缓慢;传统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产业集中度过低,企业组织规模效益差;这种工业化的现状制约着城镇发展的能力,也影响着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

2.2 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

2010年底,河南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38.8%,在中部地区排倒数第一。2012年,河南省城镇化率已达到42.4%,较2011年增长1.8%[3]。2013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仍保持1.8%左右的增速,达到44.2%。

河南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带来农业人口和农户数量的减少,农业经营规模也随着农户数量的增加更加细化。县乡经济实力强,县域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前列,政府财力较为充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高,民间资本较为雄厚,非农就业比较充分,具备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条件,但全省约有1/10县(市)距中心城市较近、综合经济实力强,发展转型的任务重,土地等资源的瓶颈约束紧,“三化”发展不够协调。

河南现有38个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在全国各省排名中居第4位,中小城市居多,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大城市太少,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只有郑州、洛阳2个。对周围地区要素的聚集力、带动力和辐射力不够强,产业层次较低,经济实力不强,综合竞争力弱,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力较弱,是大多河南城市的特点。2010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之比为0.75,而全国这一指标为1.25,表明河南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

2.3 农业现代化受到水利基础设施、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由于以前的建设标准低,河南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已丧失部分功能,一些水利设施已经陈旧老化,并且更新改造非常缓慢。2008年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70%以上,但是在2009年的抗旱实践检验结果表明,实际有效灌溉面积不足50%,其中,能实现节水灌溉的不足15%[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农民自身科技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资源日益紧缺。尽管每年因工业、城镇发展而占用的土地都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补充,耕地总面积还比较稳定,但耕地的整体质量在下降。绝大部分是肥沃的优质耕地被征占,而补充上来的却是荒地或需要进行多年改造后才能见效的复耕地。另外水资源严重缺乏,耕地乱占滥用、未征先占、浪费等现象普遍存在。河南省水资源总量2010年为413.7l亿m3,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于严重缺水省份[5]。大量化肥、农药的不当使用,土壤、地下水、大气等均受到相当程度的污染,农村大量畜禽等动物排泄物、生活污水、垃圾等不经处理,农业生态环境环境承载能力受到严重的破坏。

2.4 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力度不够

2012年,全省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14.83亿元,较2011年同期下降30.6%,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15.5%下降到7.1%;其中治理废水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40.1%,治理废气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46.9%,治理固体废物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26.5%,治理噪声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35.4%,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步伐较缓。随着“三化”的加快,2012年全省18个省辖市中,雾霾天气数超过90 d的有安阳、商丘、洛阳、郑州等12个城市,其中安阳和商丘全年雾霾天数高达133和131 d,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造成较大影响,也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对城市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途经河南的淮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水质也存在较重的污染特别是海河流域水质仍为重度污染。在83个省控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为劣Ⅴ类的断面有18个,占21.7%。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而且还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染向农村蔓延。河南省农用塑料薄膜2012年为15.52万t,比上年增长2.3%,化肥施用量增加1.6%,塑料薄膜、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给水体和土壤安全带来不容忽视的危害;农民对秸秆的焚烧也带来了较大的环境污染。

3 构建美丽河南的“三化“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河南是农业大省,经济发展是前提,粮食生产是保障,要想处理好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构建美丽河南,就必须创新“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模式,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创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3.1 “三化”协调发展,始终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城镇化、工业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前提,只有农业增长了,粮食问题才能逐步解决。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需要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这样产生的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提供劳动力、生产生活资料和资金。当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汲取的农村资源才会更多。政府要引导农业发展,把握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的规律,改变偏向工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并宏观政策指导,让河南省农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3.2 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关系

城镇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带动着工业化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进行工业发展规划,建立工业园区,优先满足工业发展所需的硬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真正懂得“小城镇、大战略”的内在意义。鼓励农村劳动转移到城镇,办厂、经商参与各类劳务经济。在完善现有城区基础上,对城市老城区加大改造力度,并与开发新区同步进行,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同时重点发展中心集镇,以建设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突破口,降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和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3.3 加速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011年河南城镇化率仅40.6%,必须加速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发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作用,而河南省诸多矛盾的焦点已指向城镇化的水平的提高。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构建由国家区域、省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组成的现代5级城镇体系,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和要素单向流动的局面,为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信息、创新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实现科学、和谐、可持续地发展。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需要降低城市门槛,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行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增加约3万~5万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土地流转制度,解决集体和国有土地以及农民承包土地的流转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同时采用BOT方式、特许经营、资本市场融资等方法,靠经营城市来筹集建设资金,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运营主体多元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原则,“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做到不与农业争资源、抢市场,用科学进步来支撑城镇化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提高农业的资本密集度,实现资本对农业劳动的替代,促进“三化”协同发展。

3.4 兼顾城市环境容量,营造“绿色”城市,促进“三化”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河南省情出发,制定城镇规划,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和文化品位,体现“绿色”城市的理念。当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升级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形式,要不断完善城镇化带来的环境优化、城镇综合功能,用龙头项目和骨干企业带动产业升级,并提供必要的创新支撑与人才支撑。作为黄河、淮河成为人流、物流的聚集地的河南,为保证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必须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和循环经济,降低农业对自然天气的依赖,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与经济转型升级、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等之间的关系,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3.5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因自然条件所限,河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5]。为了提高水利对河南社会、经济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需要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兴利除害,在淮河干流、北汝河干流上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以提高防洪标准,加大防洪能力。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6]。河南省近3 000万农村居民和630.3万在校师生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应加快治理如北汝河、賈鲁河、汝河等14条重要支流,做好大中型水库建设,对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制约河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是河南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所以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任务刻不容缓。同时,政府应在修复水生态、优化水空间、提升水环境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实施一批重点水生态工程[7-8]。

参考文献

[1] 王世炎,朱启明,王学青,等.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EB/OL].(2013-03-22)http://www.ha.stats.gov.cn/hntj/ztlm/jjlps/zhuantiyanjiu/webinfo/2013/03/1363334622702230.htm.

[2] 李海玉.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5):3157-3160.

[3] 刘永奇,王作成,孙磊,等.近五年河南省经济运行态势与未来五年趋势[EB/OL].(2013-03-04)http://www.ha.stats.gov.cn/hntj/ztlm/jjlps/zhubaogao/webinfo/2013/03/1361930112145352.htm.

[4] 河南省政府.郑州市城市规划总体纲要(2007-2020年)[EB/OL].http://doc.mbalib.com/view/f2e5d2f525fed5a95d6287a6980b7d98.html.

[5] 梁颖,李啸浪,蔡承智.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战略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73-16674.

[6] 张海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N].河南日报,2012-12-13.

[7] 苏发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5-49.

[8] 李莲秀.河南省“三化”发展下的水资源保障[J].农业工程,2014(1):91.

猜你喜欢
环境容量农业现代化三化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川南经济区年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的初步研究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自贡市贡井区河流水环境容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