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钢墙 张安国
摘要:目的 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为加强晚期血吸虫医疗救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县血吸虫病救治定点医院地方病医院收治的68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进行分型治疗,腹水型晚血病患者以护肝、利尿、营养支持疗法为主;巨脾型晚血病患者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结肠增殖型患者对症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腹水型治愈率占13.5%,巨脾型10.5%,结肠增殖型33.3%;总治愈率为16.2%。结论 加强血吸虫疫水区的综合、科学管理,降低感染,提高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巨脾型;预防;管理
【中图分类号】R5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68-01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历史由来已久,血吸虫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个热带、亚热带的国家和地区,它寄生于人体或动物的静脉中。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全世界流行区人口达6亿受血吸虫病的威胁,约2亿人感染,每年死亡患者达百万之多。血吸虫病分为慢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和异位血吸虫病四种,现将针对晚期血吸虫病的救治体会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4月~2013年10月在我县地方病医院住院治疗的68例晚血病患者的资料并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男53例,女15例,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13岁,平均年龄(36.8±4.7)岁,其中50岁以上的患者35例。所有患者中,腹水型37例,巨脾型19例,结肠增殖型12例。
1.2 晚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 (1)反复接触疫水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史;(2)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芽肿表现;(3)粪检查到虫卵或毛蚴,直肠活检查到虫卵(无治疗史者)或活卵、近期变性虫卵(有治疗史者);(4)血清学诊断阳性,参见慢性血吸虫病诊断标准(4)。具备(1)、(2)为疑似病例;具备(1)、(2)、(3)为确诊病例;具备(1)、(2)、(4)可作临床诊断。
1.3 方法 按照《湖北省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管理方案》进行分型治疗。腹水型晚血病患者以护肝、利尿、营养支持疗法为主,同时记录患者每天的腹围、体重及尿量信息;巨脾型晚血病患者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为行切脾手术创造条件;结肠增殖型患者一般经病原治疗后轻度病变均会好转,若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应尽早手术。
2 结果
按照《晚期血吸虫病人临床治愈标准》对患者做出疗效评定[1], 68例晚血病患者中腹水型37例治愈5例,治愈率占13.5%,巨脾型19例治愈2例,占10.5%,结肠增殖型12例治愈4例,占33.3%;总治愈率为16.2%(11/68)。
3 讨论
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为虫卵时随血流进入肝脏,或随粪便排出。虫卵在水中短时间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直至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遇到人和哺乳动物即钻入皮肤变为童虫,以后进入静脉或淋巴管,移行至肠系膜静脉中,直至发育为成虫,再产卵,整个发育过程约100天。血吸虫尾蚴、幼虫、成虫、虫卵对宿主可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虫卵成熟后通过卵壳释放出可溶性虫卵抗原,刺激致敏t细胞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嗜酸性粒细胞刺激素,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等,形成肉芽肿。随着病程发展,卵内毛蚴死亡,其毒素作用消失,坏死物质被吸收,虫卵破裂或钙化,最后类上皮细胞变为纤维细胞,并产生胶原纤维,肉芽肿逐渐纤维化,形成疤痕组织[2]。
晚血病患者的治疗以抗吸血虫药物为主,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轻、疗程短等优点,能杀灭幼虫、童虫和成虫。晚血病患者主要是根治病原改善症状,控制和防治并发症,一般给吡喹酮总量60mg/kg,1~2d内3~6次口服,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高度腹水和肝昏迷患者除外。治疗并发症可采用中西医、内外科结合的综合疗法。晚血病患者中腹水型居多,病情嚴重,病程长,患者年龄大,有的患者病情反复。晚血病患者常见并发症有常见贫血、肝功异常等。有的患者经过对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是在3~6个月随访复查时又出现反复,晚血病患者数量居高不下,晚血病临床治愈率底,仅为16.2%,复治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加强基层血防医务人员的医务水平势在必行,如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医疗水平。对晚血病患者的救治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案执行,认真组织筛查,秉承安全有效的原则,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优先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未接受过救治的患者以及预期治疗效果比较好,能恢复生产生活能力的患者。积极协调内、外科协作进行晚血病患者的救治,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严重、区域广泛,是由于患者在疫水区生活、生产、玩耍戏水、摸鱼捉虾感染的,自己不知情导致漏查漏治,待发现病情时已发展至晚期。因此要加强疫水区的综合治理,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群防群治,因地制宜,科学防护。①加强对病人及感染动物的检查,消灭传染源:病人确诊需要粪检,随着血防工作的逐渐深入,粪检虫卵的难度也逐渐增加。耕牛是重要的动物宿主,在防治工作中要加强重视,尽量做到早检查早治疗。②加强对钉螺的控制和消灭工作:毛蚴的寄生场所是钉螺,要结合生产加强湖沼地区的水位控制,找到其易感地带,改变钉螺的孽生环境,减少钉螺至消灭。③加强人畜粪便管理,防止水体污染,做好防护工作:晚血病人畜粪便中含虫卵,因此要注意加强管理,如建造无害化粪池、沼气池。易感地带做到安全用水,流行季节加强个人防护。④加强疫水区城乡结合部的卫生管理:疫水区的防治措施严格,由于比邻的城区属非疫区,容易成为血防工作的盲点。城乡人员流动频繁,其中时有感染血吸虫病的患者,为避免延误诊断、治疗,要加强结合部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增强个人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杨世芳.20例晚期血吸虫病内科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8:132-133.
[2] 李晓明,余凤苹.宜昌市2004-2012年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治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0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