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4-05-30 10:48郝运然
东方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美的课文

郝运然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广泛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阅读教育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该遵循教学规律,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审美的光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审美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审美想象能力

所谓审美想象能力,是人们在直接关照对象的基础上,调动过去的表象积累,补充、展拓、丰富、完善对象和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新对象的一种能力。它包括通感的能力,如宋代的《玉堂春》词:“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以杏花开放时的盛、繁、多、乱与可以造成声音的人群的盛、繁、多、乱之间进行类比联想,“闹”字将无声化为有声,将静态的美化为动态的美,将视觉形象的美感沟通为听觉形象的美感,因而格外生动、形象,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又如《秋天的雨》一课,既写了秋雨的美景,又写了秋天的情趣,我们可以播放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绚灿的秋景,配乐范读,让学生闭眼想象你闻到了什么香味等等,创设了一个美丽而又富有情趣的童话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应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要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使他们逐渐懂得什么叫做审美。在教学中,通过语言分析,设身处地讲出语言所表达的优美感人的艺术境界来。从而唤起他们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动心动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审美想象能力。《秋天的雨》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就是因为文章有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质朴凝炼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通篇洋溢诗情画意。在教学过程中再现这些美,自然会得到我们教学目的。由于我不是孤立地去进行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而是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欣赏景物美,体会语言文字的表现美,所以学生不仅得到了审美想象力的培养,而且得到了深刻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在对比中让学生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再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创造美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学生要更好地理解去感受作品所要传达的美就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活动,离开了生活体验,那么一切都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体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很多的感受是做过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或者说有了相关的经历之后产生更贴近作品的感受。我想很多的作家之所以要去体验生活也是同样的道理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难道都要学生去实践去经历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何在生活与感悟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点,是我们要努力做的,也就是利用以往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期待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还能创造美。

比如我在上《欢庆》这一课时,怎样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体会出对祖国的热爱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后来在上这课时,一位学生的回答让我顿时茅塞顿开。我出示“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红火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我问学生你觉得怎么读才能读出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要加上动作来读。我立刻就让她为我们大家表演一下。在她的动作中主要突出献、举、飞、奏。我就紧接着追问:“表演得真不错,说说你为什么半跪着献呢 ?” “因为献很尊敬,所以我要这样。”我们就一起边读边做你觉得尊敬的动作吧!我引导了一下,希望就有了新的生成。有的学生是用把手举得高高的来表示,有的学生是用手紧紧地捂住胸口来体现,还有的是站得笔挺来突出。我这时才发现原来一个动作的模仿就可以让学生如此投入地学课文,去感悟课文中的那种爱国情怀。动作比语言更直接,通过简单的动作,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如《荷花》中的“冒……冒……冒……”等词语都是很好的切入口。学生那发自内心的动作,富有诗意的语言,那份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美。

毛泽东同志说过:“感受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在教学活动中,为使学生审美认识不断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从而真正深入地把握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那就必须十分重视通过美育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語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美的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背课文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