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理科状元刘宁考进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毕业4年,一直没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去年8月回成都后,一度流浪,甚至露宿街头。
报道刊出后,陆续有40余家公司致电媒体,愿意为他提供工作岗位,即使劉宁略带自卑地说“我怕做不好”,面试官仍给予鼓励,与他签订了合同。从“找工作”本身来说,用人单位为何录用他呢?提供岗位的老板称,他看重刘宁“在中国科技大学的专业”,看重“他是高考状元,素质一定不差。”
大学是刘宁8年前考上的,状元是他8年前摘得的。如今,媒体炒作一把,昔日的状元光环又显神威,给他送来一份工作。如此优待,“状元”如何不生优越感?各地的状元都享受过“神一般的待遇”。这就不难解释,刘宁为何不愿意把自己当“普通人”,不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可他没意识到,即使他学业顺利,学有所成,站在学术前沿。工作之外,他也还是一个“普通人”。刘宁缺少的不是一份工作。社会需要帮助他完成“普通人”这门功课。摘自《上海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