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宪美 张金同 曲同华
摘要 根据2013年高唐县夏季的降水量及日照时数、气温等气候统计资料,分析了秋作物洪涝成因及相应对策。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降水异常偏多,是秋作物遭受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光照不足、气温偏高、农田积水排泄不及时也与秋作物遭受洪涝灾害有直接关系。秋作物受灾后,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强田间管理,以减灾保产。
关键词 秋作物;洪劳;成因;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352-02
作者简介 郭宪美(1981- ),女,山东高唐人,助理工程师,从事预报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 20140217
2013年7月份,山东省高唐县秋作物出现大范围洪涝灾害,主要特点是降水异常偏多,光照不足。降雨量过大,地表水和地下水过剩,排水不畅,农田积水严重,土壤水分长时间处于过度饱和状态,形成涝灾。秋作物在长时间阴雨寡照、气温偏高的气候条件下,根系常因缺氧而窒息坏死,致使大面积减产,部分地块甚至绝产[1]。笔者针对2013年夏季的气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其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对秋作物的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洪涝概况
由于7月份降水异常偏多,造成农田内涝。据统计,2013年高唐县全年总降水量743.0 mm,属降水明显偏多的一年;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夏季,占全年的83%,特别是7月份降水量最大,为422.2 mm,占全年的57%。
由于强降水天气频繁,土壤持水量已达饱和,再加之光照不足,造成夏玉米、棉花等部分秋作物减产(图1)甚至绝产(图2)。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0 871.3 hm2,成灾面积11 578.2 hm2,绝产面积7 464.5 hm2。
2 洪涝成因分析
2.1 降水
降水偏多是洪涝发生的主要原因。2013年7月份高唐县先后出现4次强降水天气,其中7月9日出现大雨,7月10日、7月14日、7月26日出现暴雨。尤其是7月26日,高唐县自北向南全县普降暴雨,局部乡镇出现大暴雨。全县平均降水量105.5 mm,最大降水点赵寨子镇247.90 mm,为高唐县入汛以来最大暴雨。由于强降水频繁,导致部分农田和低洼地带积水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2]。
2.2 日照时数
秋作物光照不足是涝灾发生的重要原因。日照时数是衡量光照条件的主要指标。由表3可知,8月份比常年略偏多,6、7月份均比常年明显偏少。整个夏季总日照时数为624.2 h,比常年偏少46.4 h,特别是7月份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48.8 h。日照时数少,光照不足,再加土壤水分过多,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对秋作物生长非常不利[3]。
2.3 气温
据统计,2013年平均气温13.1 ℃,3、5、7~11月平均气温都比常年偏高,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为26.7 ℃。极端最高气温38.0 ℃,出现在7月3日。≥35 ℃的高温日数13 d,其中6月份3 d、7月份6 d、8月份4 d。连续降雨后,气温偏高,空气湿度大,秋作物根系缺氧,抗病菌能力较弱,田间极易发生病菌性病害,且传播速度非常快,对秋作物生长不利。
2.4 其他原因
农田积水排泄不及时,也与农作物涝害有直接关系。由于强降水频繁,地下水位升高,沟渠河道不畅通,农田积水长时间不能排出,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严重缺氧,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影响水、肥的吸收,导致根系衰竭,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4]。
3 灾后补救措施
秋作物遭受涝灾后,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将涝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5]。通过实地调查、与当地农业部门交流经验,建议以下具体补救措施。
3.1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根据积水情况和地势,采用排水机械和挖排水沟等办法,尽快将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排出,减少田间积水时间。
3.2 及时整理田间植株
植株经过水淹和风吹,根系受到损伤,容易倒伏,排水后必须及时扶正、培直,并洗去表面的淤泥,以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
3.3 及時中耕松土
排水后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水、气、热状况严重失调,必须及早中耕,以破除板结,散墒通气,防止沤根,同时进行培土,防止倒伏。
3.4 及时增施速效肥
作物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十分有利。在植株恢复生长前,以叶面喷肥为主。植株恢复生长后,再进行根部施肥,以减轻涝灾损失。
3.5 及时防治病虫害
涝灾过后,田间温度高,湿度大,再加上作物生长衰弱,抗逆性降低,适于多种病虫害发生,要及时进行调查和防治,控制蔓延。
3.6 及时改种其他作物
因涝灾绝产的农田,要抓住季节,及时抢种速生蔬菜或绿豆等生长期短的小杂粮,最大限度地弥补灾害损失。对改种有困难的地方,可在水排出后,抓紧耕耙、蓄水保墒,为秋冬种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振江,王怀福,王玉顺.德州市旱涝特性及成因分析[J].山东水利,2009(7):32-34.
[2] 孙在斌,谢世友,何冬晓,等.山东省旱涝灾害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24):201-202.
[3] 孟宪群.浅谈中国的农业气象灾害[J].北京农业,2010(1):51-53.
[4] 王华.暴雨灾害对农业的影响[J].湖南农业,2008(6):13.
[5] 赵辉,王慧,朱文洁,等.夏季连阴雨对信阳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0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