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态生成演绎别样精彩

2014-05-30 10:48孙成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探究策略

孙成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预设固然重要,但动态生成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课堂动态生成,以动态的观点来优化课堂教学,巧设教学情境,关注课堂意外,及时捕捉意外资源,随机应变,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习引领”, 从而让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充满精彩与生命活力.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动态生成;路径;策略;探究

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是动态而开放的,而并非对预设的照搬与复制. 但放眼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因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常常是严格按照预设路线,不懂变通,错失了生成性资源,淹没了学生的创造性想法,导致课堂僵化、呆板,失去了生命与活力. 若要克服上述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课堂的动态生成,以动态的观点来优化课堂教学,巧设教学情境,关注课堂意外,及时捕捉意外资源,随机应变,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习引领”,以动态生成演绎出别样精彩,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 设置问题情境,推进生成

学生的学习需要依赖有关情境,同时学生也并非是空着脑袋融入情境的. 因为通过多样学习与日常生活,学生积累了有关学习经验,储备了较为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对事物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观点. 即便是一些陌生的事物或问题,不能借鉴直接现成经验,学生还是会以原有经验与认知能力为基础,进行猜测与假设,促进知识与智慧的生成.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生活经验,围绕教学内容,巧设教学情境,尤其是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形成新的问题,更迫切地想要克服障碍,解决问题,促进情感、思维、经验的全面参与,使其更自觉地融入数学课堂,与教师一起“生成”知识,生成智慧.

如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对数函数》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描点法”自主绘制两组函数图象:①y=log2x,y=2x;②y=logx,y=

,再观察函数图象,说说它们有何关系?如果教学条件允许,还可以请几位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以flash动画将y=

与y=2x的图象沿着直线y=x动手翻折而获得y=logx与y=log2x的图象. 这样,学生会更直观地发现各图象之间的关联,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联系. 而后再继续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呈现的函数图象或自绘函数图象,类比联想先前学的指数函数的性质,探讨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变化规律,将研究结果与图象加以“整合”,使之变成知识图表. 于是,在观察分析与类比讨论中,原先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的看法也会变得更明朗化,学生也会达成共识.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直接讲解对数函数的图象特点与性质,而是设置有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独立观察、积极思考、讨论与操作中自主感悟,自动生成“类比联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在师生交流互动中,生成知识.

[?] 捕捉课堂意外,灵动生成

我们知道,课堂是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往往和“意外”相伴. 一方面,教学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体,会有出其不意的想法或超出预设之外的质疑,给教学带来诸多“意外”. 如果教师不置可否或置之不理,仍旧遵循固定“线路”,也就失去了生成性资源,错失灵动生成的机会,课堂只是机械呆板的. 另一方面,课堂会遭遇其他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扰乱正常秩序,如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若要打造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师需要正确对待课堂意外,以生成的态度来看待教学,善于发现“意外”背后的生成性资源,能够灵活对预设内容加以适当调整或合理改变,巧妙重组多样的“意外”信息,使之转变成学生思维的启发点、动态生成的生长点,更好地满足学生学的需求,使数学课堂绽放创造与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成的精彩力,让每堂数学课均变成无法复制的、独一无二的灵动生命历程,焕发出勃勃生机.

例如,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当学生把握有关定义之后,提出思考问题:要怎样才能判定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呢?有的学生会想到定义法,但这一判断方法比较复杂,要看一条直线是否垂直于平面中的所有直线.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想想是否可将“所有”直线变为“有限”数量. 思索后,学生明白如果直线垂直于平面中的一条直线,无法说明直线垂直于该平面. 接着,对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两条平行直线的情形进行演示,结果表明还是不可以证明. 再引导学生猜测倘若两条直线没有平行呢?又是否可证明呢?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再让他们利用事先准备的三角形纸片进行实验验证:①过△ABC的顶点A将纸片翻折,则形成折痕AD,再把翻折后的纸片竖直放于桌面上,其中DC,BD接触桌面. 思考:折痕是否垂直于桌面?折痕怎样才垂直于桌面?多数学生意见一致:折痕是BC的高线时会垂直于桌面. 这样,学生的思维跟着预设方向前进. 突然,有几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①我没有用三角形纸片,但也可以使折痕垂直于桌面. 那么随意的形状是否均可以呢?②我翻折的时候,折痕并非BC的高线,但也能够垂直于桌面. 这些“意外”反映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与想法,也是出于预设的具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 为了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也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教师放弃了让学生归纳判定定理的计划,顺学而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意外”探究中:①请想想折痕是BC的高线与不是BC的高线时与桌面垂直的两种情况,存在怎样的共性?②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中,不变的有哪些?③纸片的形状是否可以任意?倘若不是,又该具备哪些条件呢?等等. 这样,教师抓住了意外资源,能够及时运用问题串的方式,巧妙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样让学生在智慧碰撞中生成精彩,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发掘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别样的惊喜.

[?] 巧妙运用错误,智慧生成

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在引领学生建构知识时,学生会迁移原有经验与知识,对新的问题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假设与猜想.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总是成功的,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认知偏差或理解错误,这是无可厚非的. 若利用得当,还能让学生获得真理,发掘新的知识.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失败是有教导性的. 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 另外,从教学资源开发角度看,“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如若教师善于捕捉,灵活筛选,则能将“错误”变成学生自主探索与深入思考的新生长点、课堂教学的新着手点、鲜活而精彩的转折点,成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教学资源,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反之,教师总是一味地回避“错误”,就会错失别样精彩.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之时,教师不能忽视那些错误资源,而是要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善于发现资源,能够灵活运用错误,以错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与智慧的生成,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首先,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错误时,教师不能总是直接纠正他们的错误,可以灵活地设置有关情境,以问题等形式巧妙地抛给学生,启发与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实践操作、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自主领悟,能够自主发现错误,找出错误原因,并探索有关解决策略. 其次,教师需要通过故意示错、设置“陷阱”、辩论等多样方法,诱导学生们暴露思维与认知错误,并在思维碰撞中意识到自己出现的错误,在集思广益中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让学习变成主动探索过程,促进动态生成,也强化学生自主感悟与自我反思的能力.

如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第二章《双曲线》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了如下习题:P是双曲线-=1上的点,它与双曲线左准线的距离等于4.5,请算出点P与右焦点之间的距离. 在习题讲评时,数学教师可利用投影仪来呈现学生的错解:根据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则有=,所以PF1=7.5. 根据双曲线第一定义,则有PF1-PF2=6,所以PF2=1.5或13.5.对于上述结果,有些学生产生了疑惑:PF2=1.5﹤2a=6. 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解释说明,而是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与交流,在思维碰撞与交锋中,学生们会有所发现与觉悟:如果点P位于双曲线右支上,那么PF2≥a+c=8>7.5,这不符合题设,可见点P应位于双曲线左支上,所以点P与右焦点的距离等于13.5. 这样,通过灵活运用错误资源,诱导学生自主发现错误,使其更积极主动地探寻正确结果,让知识在智慧中生成与建构.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预设固然重要,但动态生成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课堂教学不是封闭静态的系统,不能局限于预设计划,还需要考虑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够纳入弹性空间,并随时关注课堂变化,善于及时捕捉课堂意外,机智而巧妙地应对,从而让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充满精彩与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探究策略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