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源配置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4-05-30 11:29杨爽刘英侠谷涵
中国市场 2014年8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基层

杨爽 刘英侠 谷涵

[摘要]大学毕业生作为最宝贵的人力资源,目前还存在着配置效率低的问题,基于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寻找对该资源的配置途径是本文的研究视角。大学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原因除了学生的择业观念,还由于用人单位的性质及学校的教育培养方式等方面原因,所以需要多角度共同努力来解决。

[关键词]人力资源;配置;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82-0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提高到30%左右,2013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数达到699万以上,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从社会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看,面对如此多的人力资源需要进行配置,各界必须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

1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表现

1.1 就业期待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大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学生的培养质量没有期待的那么高,但学生及其家長对就业的期待却是越来越高,所以就造成就业期待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高不成、低不就”,宁愿在家等待,也不愿意到自己不喜欢的岗位去工作。

1.2 职业选择受就业观念的影响

基层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量特别大,可即使有人来了,也大部分将基层单位作为一个跳板,工作一年两年就想办法走掉了,甚至有人宁愿在大城市失业,也不愿意在小城镇及农村市场就业,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才配置的失衡和资源的浪费。

1.3 受到就业歧视,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

每年的就业招聘会上,都会看到企业的招聘信息中有关于院校性质、学生户籍、专业等条件的限制,还有的会限制学生的性别、身高等,这些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有面试的机会、是否能享受到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就业后的待遇、岗位等。这就使得一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必须找到没有就业歧视的企业才能参与面试,才能实现自己的资源价值。

1.4 小微企业仍然被“鄙视”

就目前情况看,毕业生们仍然倾心于大企业、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对小微企业却持“鄙视”的态度。90后的大学生权利意识显得非常清晰,他们表示:去小微企业可以,但是不能加班、不能轮班,而且要求必须给“五险一金”,享受带薪休假;而有一些人却认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未来的发展前景没有保证,所以没有信心在其中工作。这些现象使本来就处于创业期的小微企业更是求贤若渴。

2 大学生资源配置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失衡

目前,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许多高校难以得到真实的、全面的社会需求信息,另外,由于教育成本限制,学校往往根据师资力量及现有条件等进行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对社会需求了解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使部分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因为专业和技能的限制而失业的状况。

2.2 基层就业环境和机会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基层就业的一个直接阻碍因素是上升空间小,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有些大学生一直在城市生活,所以出现了在基层岗位适应时间长,甚至一直不能适应的情况,也有的因为离中心城市太远,信息封闭,基层领导不是十分重视等,使这些学生在基层发展的空间很小。这些信息对毕业生的影响会产生传递效应,加剧对基层工作的冷漠。

2.3 择业观念的影响

其实,“最难就业季”不是单纯难在就业岗位的提供不足,更重要的是难在传统择业观念的难以改变,很多大学生及其家长一直想在“就业”前面加上“稳定、体面、有保障”等形容词,使本应该在20多岁受到磨炼、需要拼搏的大学生错过了成长的机会。一毕业就能“有一份体面安逸的工作,有全面的保障,还可以悠闲无压力的过小资生活”,这使一些大学生提前步入了中年的心态,难以实现其对社会的基本价值。

2.4 中小微企业机制管理不完善

目前仅有一部分中小微企业健全了自己的保障机制,注意到对员工利益的维护,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管理意识还没有完全提升,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五险一金不能按时落实。缺少诚信、缺少保障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这类企业的选择。

3 合理配置大学生资源的对策

3.1 建立“人才蓄水池”,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近些年其发展势头迅猛,国家的相关支持政策也不断出台,但是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小企业仍然难以与大企业相“抗衡”,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如人才管理部门及政府部门可以以建立“人才蓄水池”的方式,对到小微企业就业的学生进行登记,跟踪其发展状况,并且将其作为人才储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允许其流动,并给予部分就业优先权,这样会在一定意义上鼓励大学生流向自己更为适合的岗位上去,增加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3.2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目前企业对顶尖人才的需求意愿强烈,但是这类人员往往是专业素质很强,但基层工作经验较少,因为他们一直在校园学习,没有机会接触社会、接触实际,因此应该设置条件,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工作,如做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还可以选派志愿者去中西部地区,拓宽基层人员的选用机制,使基层工作经历成为未来人才发展的衡量标准之一,成为其人生的宝贵财富。国家则可以制定这类大学生的最低工资标准,以使其能够安心、放心地深入基层、扎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经过多年尝试将这一思路制度化、常态化,不仅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能够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使人力资源的地域分布更为合理。

3.3 完善各种招考、招聘制度,营造公平就业的环境

对于有意愿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招聘的学生来说,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用人单位在招录人员时不要制定带有性别、民族、户籍、毕业院校、专业等条件限制的条款。国有单位及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制度也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就业的竞争环境。

3.4 从源头上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针对大学生的素质难以满足就业岗位需求的情况,政府应该积极组织高校联合开展调研,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情况,一方面发掘更多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另一方面则要优化专业设置,调整课程内容和培养模式,引入更多的实训和实践课程,使课程设置与岗位的实际需要相匹配,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从源头抓起。高校还承担着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任务,要使学生清楚,高校不仅是培养研究生、博士生,更多的是培养能从事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培养能到企业、基层、农村工作的人才,不仅高校承担着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任务,每个大学生也要对国家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贡献自己的力量。

3.5 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力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仍处于“五花八门”的状态,学校虽然已经高度重视,但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使就业指导课还是显示出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普遍现象,大部分理论教学由于缺少针对性并没受学生欢迎,因此,为解决人才资源的配置问题,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就业宣传、创业大赛的机会改变学生传统的择业观念,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尽早实现自身的人力资源价值。〖HJ1〗〖HJ〗

参考文献:

[1]就业时报.最难就业季中被“鄙视”的小微企业[J].就业时报,2013(36):A16.

[2]童丽媛,徐超群,罗坚毅.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基层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走基层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