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讨在肠梗阻疾病中采取多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梗阻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有患者30例,将其中实施常规X线摄片诊断者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多排螺旋CT诊断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的临床诊断结局。结果:观察组有29例经诊断提示为肠梗阻,检出率是96.7%(29/30),与对照组的70.0%(21/30)相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肠梗阻患者提供多排螺旋CT诊断,能够起到理想、可靠的诊断效果,是今后临床尽早诊断本病并制定有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关键,建议临床加强普及。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肠梗阻 诊断 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S97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269-01
肠梗阻是由多种因素(诸如肠粘连、肠内疝及炎症等)诱发的一种急腹症,同时也是当前临床上相对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病,往往可能给患者造成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便血及肛门无法排便或排气等诸多状况,严重者甚至有休克、死亡的风险。可见临床加强对该疾病的诊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我院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2011~2013年,笔者抽取我院6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了分组诊断和分析,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2013年近两年内到我院就诊的60例肠梗阻患者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其中有男性病例34例,女性病例26例,年龄段在34~66岁之间,平均是45.2岁。所有入组者均经腹部X线摄片、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均表示有程度不一致的恶心呕吐、腹部疼痛、腹胀、排血便或停止排便和排气等情况,其中21例既往有手术史。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组间一般资料的比照,差异不明显,P>0.05,符合可比条件。
1.2 方法
观察组30例患者在临床上应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仪器选用Toshibc Aquilion 16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膈顶开始,到耻骨为止;参数管电压、电流分别设置成120kV和260mA,以1mm×16作为扫描仪的图层采集形式,重建厚度及其间距均设成7mm。选取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液为患者进行肘静脉推注,每秒约注射3.0mL至3.5mL左右,待20s过后,再为患者提供动脉扫查,延迟期扫查则安排在45s后。待完成上述步骤后,将获取到的声像图送至工作站重建和多平面重建,阅片方式由我院放射科2名有多年经验的医师进行。对照组30例患者在临床上应用常规腹部X线摄片进行诊断,具体步骤参照有关文献[1]。
1.3 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获取到的声像图资料,同时对其小肠肠管的扩张状况加以检查,对于小肠肠管内径扩张超过2.5cm,且有移行带出现在扩张肠管及远端凹陷的肠管附近者,或是结肠内径超过6cm者,则说明有肠梗阻的情况。肠梗阻的发病部位以移行带位置为判断依据,病变程度则以远端凹陷肠管的严重程度及其中残余气液量情况来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应用SPSS17.0版本,计数资料的检验以卡方的形式进行,统计学意义通过P<0.05加以校验。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经手术或是病理学证实,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13例(43.3%)属于肠道肿瘤,7例(23.3%)为肠套叠,6例(20.0%)为肠管粪石,另有腹股沟疝、肠扭转者各2例,占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肠道肿瘤者共11例(36.7%),有8例(26.7%)为肠套叠,6例(20.0%)为肠管粪石,3例(10.0%)为腹股沟疝,其余2例(6.7%)为肠扭转。
2.2 两组的临床诊断结局比照
观察组经诊断后,有29例患者提示为肠梗阻,检出率是96.7%(29/30),与对照组的70.0%(21/30)相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多种急腹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和临床表现复杂等特征。临床及时、有效的诊断,是防控该疾病急性发作、避免患者休克或死亡的重要环节,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直接性关系。常规腹部X线摄片虽可起到基本的诊断作用,但肠管在X线上的显示缺少立体感,容易出现各组织影像重叠的情况,并且该诊断技术无法为放射科医师提供关于肠梗阻发病部位、梗阻程度等方面的信息量,以致临床漏診、误诊等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临床诊断肠梗阻的难度。据徐龙等研究[2]指出,肠梗阻的常规X线片诊断准确率仅在60%至80%左右,而且该技术在诊断肠梗阻的性质及成因方面极为有限。相对而言,多排螺旋CT在诊断该疾病方面则具有很大优势。
多排螺旋CT技术是近几年我院逐步开展的一项新型诊断技术,除了扫描迅速、分辨率高等特点之外,扫描过程中,患者也没必要多次更换体位,方便医者一次性完成整个腹部扫描,且还可有效避免来自于运动、呼吸等方面的伪影干扰,更重要的是,该诊断技术还具备了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于急诊肠梗阻及其他各类疾病很有帮助。这在近几年的有关研究中均有所报道[3-4]。罗江山研究[4]应用多排螺旋CT机对25例肠梗阻患者进行诊断,发现其符合率高达96.00%,相对于采用常规X线片诊断的68.00%更为理想。程益荣研究对46例不同小肠梗阻病因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发现在肠扭转、肠套叠、腹外疝及肠系膜血管栓塞等方面的诊断准确率达到了100%,总诊断符合率是93.5%,诊断效果同样较为令人满意。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为观察组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发现,该组仅1例发生漏诊情况,检出率达到了96.7%,较之对照组的70.0%效果更为理想(P<0.05)。与相关报道有一致性[5-6]。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本组肠道肿瘤患者检查时均提示移行带有肠腔变窄和僵硬的情况,肠壁较原来增厚明显,扩张位置主要在于肠管上端,并有积液存在;肠套叠主要集中在右侧腹部发病,由于检查可见原发灶,因此容易确诊;肠道粪石者检查时可见移行带处有密度较高的“类圆形”团块,直径在2~4cm左右;腹股沟疝发病位置较为明显,通常只需耐心、全方位检查便可实现确诊;而对于肠扭转者,本组共有2例,检查时提示腹部肠系膜下端根部有“漩涡征”,且有肠壁增厚现象。
综上所述,为肠梗阻患者提供多排螺旋CT诊断,能够起到理想、可靠的诊断效果,是今后临床尽早诊断本病并制定有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关键,建议临床加强普及。
参考文献
[1]邓发明.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3,34(25):5173-5174.
[2]徐龙,单海荣.多排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3):46-48.
[3]赵红旗,马铁力,彭正.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5):458-459.
[4]罗江山.多排螺旋CT用于肠梗阻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422-423.
[5]程益荣.多排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56-2358.
[6]吴荣兴,易建玮,康强,等.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88-89.
作者简介:常辉;男;籍贯:湖南长沙;学历:本科;身份证:430121197608147019;单位:湖南省司法警察总医院;科室:放射科;研究方向:CT诊断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