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刚
【摘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阐述了初中英语教育评价的原则和初中英语教育评价的方式,讨论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育过程中运用评价机制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探索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30-02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它将实现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对于发展中的学生,考虑其发展的过程性,就应当留给他们充足的发展空间、发展余地、发展可能。考虑其学生的本质特征,就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具有可变性、可塑性、可改造性的成长过程。而建立新的课程评价制度正是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正是顺应学生发展的客观需求。
我们针对初中英语学科进行评价的探索与实践,在现有考评的基础之上,对学生、教师、课程实施进行全方位、多元化、激励性评价,积极倡导发展性评价,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素质。我们把初中英语学科评价的功能和评價的方式定位为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在承认其甄别选拔作用的同时也进一步削弱其原有的主导地位,使得我们对初中生英语素质的评价更加全面化、人性化、科学化。
一、遵循评价原则,给初中生提供持续不断的英语学习动力
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可分解为初一、初二、初三不同的年级段,在不同的年级段里,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要注重整体性。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英语素质的考查,要从“英语知识与运用能力、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地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功运用英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初中生建立起英语学习的自信、自强的心态。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结果既存在着必然性,也存在着偶然性。传统英语教育活动中,学生主要是以测验为本位的学习,以英语学习情况来预测学生未来能否成功。这种狭隘的教育观直接导致了悲观的学生观,即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是成功的,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要失败的。实践证明,采用描述性评价话语来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程度、交际运用的主动性、交流方式的创新性等,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我们目前的初中英语教育现状。
英语教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一门语言,其结果是静态的,而教学语言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只有对初中英语教育进行动态的过程评价,才能真正有效地调控学生学习英语的行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英语素质。要十分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加强形成性评价,把平时的测验、作业哪怕仅仅只是一次口语操练都作为评价的机会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要把评价自始至终贯穿于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地评价学生英语智能的发展。同时,初中英语教育评价不是单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而应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选择、互相沟通和彼此协商。这样评价才能真正成为教师、学生、教育部门管理者、家长或社会其他人士共同积极参与的互动性活动。
二、完善评价方式,为初中生营造更加人文的英语学习环境
如何使目标评价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呢?我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尝试,如对话课上引导学生从感知对话到熟悉对话,从练习对话到尝试对话,从表演对话到自由对话,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自己目标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弱化了对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而强化了对目标的过程性评价。这是目前初中英语教育中最传统、最常用的评价方式。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今天,我们对这一评价方式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摈弃以往那种以“Right or Wrong”衡量学生英语学习行为的做法,代之以激情、激趣。在组织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实施学习效果的比较,让基本功扎实的与扎实的比,让基础薄弱的与薄弱的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竞争欲。引导学生评价自身的优势,或口语流利、或语音纯正、或交际大方、或词汇量大;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劣势并发现自己进步的迹象或趋势。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即时评价的主人。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以往在一堂课结束后,也有一定的评价方式,或找学生座谈,或写篇教后记,仅仅流于形式或是粗线条的评课,并未真正切中肯綮。而寄语评价主要是围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的互动式评价。我们根据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设计了专门的评价表。试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Reading》一课为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生通过这张表评价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了他人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了教师对自己课堂表现的评价,真正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有了选择教师教学内容、评判教师教学得失的权利。而教师在以寄语式评价表为载体的交流过程中,很好地营造出平等、民主的评价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更容易接受各方面的评价,更容易积极主动地扬长避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学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