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向辉
语文新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扩展思维的培养。学生扩展思维的培养,从纵向来说,就是要联系以前学过的东西,使之融会贯通。从横向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并联系语文课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自己文科的综合能力。打破与其他科目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在各学科之间搭起协作的桥梁。寻找一个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和能力迁移的切入点,从而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培养扩展思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力
第三册中《三峡》一课,通过阅读一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要求学生回答,唐朝哪位大诗人曾经写过与这段内容有关的诗?把他的诗默写出来,答案是:李白。他的诗是《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实这首诗,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但仍然有不少学生答不出来,为什么?主要就是他们没有进行纵向的联系。没有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现在的知识联系起来,没有融会贯通。打不开那个扩展思维。
二、培养扩展思维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分析鉴赏能力
第三册第十课《吾家有女初长成》。课题一看,有点似曾相识,就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白居易的《长恨歌》:“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第十一课杨朔的《荔枝蜜》,也很容易使人想起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学生之中,就很少能够回答出来。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少读课外书,尤其是少读唐诗,致使横向思维扩展不开。在第三课《“挑战者”号追思》中,有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生如果不看注解,绝大多的学生答不出是楚国大诗人屈原的诗《离骚》中的诗句。即使有些诗歌在初一时学过,但是学生的遗忘速度也很快。如果教师不适时加以复习、强调,根本上就难以打开学生的扩展思维。
三、培养扩展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课文特点,巧妙选择切入口,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好之”与“乐之”中求知。譬如教学《明湖居听书》时,我没有按课文顺序先让学生了解戏园盛况、琴师演奏、黑妞演唱,最后才去了解白妞的演唱。而是先从白妞演唱处切入,这是课文的重点,用了大量的比喻、通感来表现白妞高超的演唱技艺。我也花了较多时间来朗读、讨论这一段。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句“除了正面描写白妞外,作者还用了其他方法吗”自然过渡到前半部分内容。没有程式化的分段,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作者的思路,掌握了刻画人物常采用正面与侧面结合的方法,同时也掌握了描写声音常用的方法是比喻。由于突破了通常的教学顺序,出其不意,巧妙选择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从始至终学生都是态度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发言踊跃。只用了三十几分钟,一篇课文就学完了。最后还留下十几分钟,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进行口头练习。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四、培养扩展思维可以加强学生文科的综合能力
对学生进行扩展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对历史、地理、生物甚至物理化学等学科都发生兴趣。我在教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课,较为详细介绍居里夫人的生平、科研成就。居里夫人是一位唯一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一生从事科学研究,淡薄名利。把价值一百万英镑的镭献出来。造福人类。她对科学研究有坚强的信念,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对物理学、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指导学生自学《种树“种到”联合国》这一课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具体位置。看看地图上内蒙古达拉特旗那里是不是靠近沙漠。王果香治沙植树,改造了自然环境。使人们警醒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认识了过去,看到了未来。这样,学生对地理也发生兴趣。
我在教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的时候,交代了诗歌的时代背景,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唐代疆域的广大,中唐时期的繁盛。一个监察御史出使边塞,要走几个月,大漠的荒寂空阔,令诗人感慨万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即随口而出,令人赞叹佩服,千古传诵。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到唐代时期,诗人辈出。唐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首诗让人了解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它也涉及历史、地理、人文风土,官场上的明争暗斗,互相倾轧。学生通过学习,扩展了思维,增强了分析能力。
正因为语文包含着各个学科,它与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加强学生扩展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把素质教育贯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文科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的要求。但具体运用时要注意:精心选择,引導巧妙,讲究实用;切忌生搬硬套,喧宾夺主。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