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何以引来声讨与诉苦?

2014-05-30 10:48谢达波
中国西部·教育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收礼尊师重教风尚

谢达波

“9月10日教师节”延续了29年,今年要改日期?2013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拟规定,“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但在我国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部在其官网上就庆祝2014年教师节发出通知,通知中提到“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从其表述得见,今年的教师节依旧是“老时间”。

消息一出来,马上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話题。但出乎意料的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并不是教师节定在哪一天更好,而是教师节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从人们的讨论中不难看出,大众普遍对教师节比较冷漠,这基本反映出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态度。而教师们对这一议题的反应却非常强烈,这一消息,再一次触碰到了广大教师的心灵,引来了他们的声讨与诉苦。

当初设立教师节,主旨是唤起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然而,从1985年设立教师节到现在,教师节似乎并没有完成这样的使命。人们对教师节的态度,就很能说明问题。问题出在哪里?

社会风气左右了人们的精神走向,教师中的一些个别现象被人为放大。人们之所以觉得应该取消教师节,主要是认为多了这个教师节,无非是教师又多了一个收礼的借口,学生或家长又多了一重负担;而教师群体尤其是农村或小城镇的教师们,对这样的指责,普遍叫苦、喊冤,认为收礼并非普遍行为,教师平日工作辛苦也就罢了,清贫如洗且不被尊重、不被理解,是最令人寒心的。

实事求是地说,教师也是社会一员,不可能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借节收礼”之类的风气,也未必全是教师自身造成的,家长以此向教师示好的,也并不少见,真正主动索礼的教师不会很多。所谓“教师节无非是教师又多了一个收礼借口”之说,是把个别现象放大的结果,其实教师的整体形象,还没有不堪到这个地步。问题的另一方面还来自全社会的尊师重教氛围不够浓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确实比期待的差很远,本该以政府为主导的“重教”,依然很欠缺,教师的诉苦,很大程度上还是缘于教育投入的不足或投入结构的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很多是一些体制性的问题。而当前最突出的,恐怕还是教育的“经费拮据”与“负债奢侈”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一些政府“以行政思路办教育”的陈旧观念。打造重点大学动辄多少亿,而小学、中学等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却长期“营养不良”(源于上海教育新闻网)。而这些策略,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待遇。同样为人师表,待遇上的天壤之别,必然使教师们对来自教师节的议论持不同态度。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在大众的声讨与教师的诉苦之下,真正重要的,是决定教师节设立或改期的人士,能够从民意中读出教育及教师问题的痛点所在,让教师节既成为弘扬尊师重教之风的节点,又成为改变现实的起点。

猜你喜欢
收礼尊师重教风尚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尊师重教永远在路上
生日不收礼
每一次送礼的现场堪比奥斯卡
风尚
风尚
风尚
风尚
双重人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