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岩》的审美价值及其励志意蕴

2014-05-30 20:47:06贾立敏李芳欣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审美价值红岩

贾立敏 李芳欣

摘要:《红岩》是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品自出版至今一直保持着独特的魅力。本文认为,《红岩》的审美价值来自于作者通过对历史真实的审美升华、对叙事结构的审美处理、对人物形象的审美塑造等艺术途径,刻画了英雄精神的崇高品格、革命叛徒的软弱持守和反动阶级的世俗异化,表现了《红岩》崇高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红岩》 审美价值 励志意蕴

一、《红岩》审美价值的丰富内涵——崇高性

革命者坚定着革命必胜的信仰,对生命意义不懈追求,能够不惧牺牲、从容赴死是《红岩》所传递的主导品格。小说在审美价值的引导上,一方面注重表现英雄生命意义的崇高性,另一方面通过革命叛徒对革命信仰的软弱持守和反动阶级世俗及异化的生命价值观反衬出革命者的崇高。

(一)英雄精神的崇高品格

许云峰是贯穿小说的主要人物,他是成熟的英雄形象的典型。他长期担任地下党运动的领导者,身上具备了一个受人敬仰的领导人的多种素质,用交通员成岗的话说:“他是个火一样热情,钢一样坚强的人。他那明亮深远的目光,充满了洞察一切的力量。”展现这个人物的崇高品格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许云峰作为革命领导者的政治敏锐性。许云峰到沙坪书店时,也通过郑克昌的可疑行迹判定了此人的危险性,并果断地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二是许云峰果敢镇定的英雄气魄。许云峰与川东特委的李敬原在茶馆约谈,遇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搜寻。发现危险后,许云峰并没有大惊失色,而是“便两手按住桌沿,低声地神色不变”地告诉老李“马上通知转移,甫志高叛变了”。迅速地做出判断后,许云峰还对其他人的安排作出了迅速、准确的交待。在这样紧张万分的瞬间,许云峰做出了坚强、果敢、镇定的判断,显示了他地下领导人非同一般的气魄。三是为了革命不惜牺牲的崇高品格。许云峰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的所有狱中斗争中,都没有表现出超出集体斗争需要的个人行动。后期,他挖通了地牢的石壁,为狱中战友打开了越狱的通道,却没有打算自己使用。重庆解放前夕,被关押在黑暗地域中的许云峰倚靠在霉烂的稻草堆上,已经被摧残得十分衰弱。可是面对奸诈的小人徐鹏飞,他依然能够拿出“炯炯的目光”“朗声笑了”。他平淡地说:“回忆走过的道路,我感到自豪。我已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证明我个人的理想和全国人民的要求完全相同,我感到无穷的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面对死亡,他对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这种为了革命的牺牲精神,展现了许云峰作为英雄形象对于生命意义的崇高追求。

(二)革命叛徒的软弱持守

《红岩》中,甫志高因为眷恋于普通的人情温暖和世俗享受,最终叛变了革命。为了表现革命叛徒的软弱持守的合理性,作者先用了充分的笔墨描写了甫志高的生活环境,他的客厅经过了精心的布置,整洁而优雅。房间内装饰了口吐幽香的腊梅和徐悲鸿的骏马图,这种对生活细节的讲究显示了他心中对小资情调的追求,为以后的叛变埋下了伏笔。甫志高初期也曾是一个合格的革命党人,那个时候,他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同大多数的革命青年一样,进行艰苦而危险的地下斗争。他能够很好地运用上下级的关系和银行的工作来掩护自己,认真地对待工作并希望在党内有所作为。但是渐渐地,他感到了革命工作的苦闷和遥远,更加贪恋眼前生活的温暖与安逸。被捕的那天,他正带着一大包麻辣牛肉赶回去看等待他回家的妻子。个人生活的安逸已经超过了他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不是他选择了不革命,而是他选择了不再为革命而卖命。正是甫志高这样的变化,最终导致了他被捕后的立刻叛变。他的叛变之路是非常真实而具有代表性的,这种对革命信仰的软弱持守也更加衬托了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之伟大。

二、《红岩》审美价值的艺术路径——多样化

(一)对历史真实的审美升华

历史真实只有升华到艺术真实才有审美价值。众所周知,《红岩》是在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是一部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小说素材的提供者罗广斌、杨益言作为狱中斗争最直接的参与者和见证人,除了自身的革命经历,他们还在解放后的工作中大量地搜集革命烈士事迹的资料和记录,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素材。他们有着十分清醒的创作意识,因此《红岩》的创作没有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上,而是在对历史的描摹与再现中,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不断地提炼、概括、升华,将革命斗争的真实体验提炼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体验,成功完成了从“史实”到“史诗”的华丽转变。

(二)对叙事结构的审美处理

《紅岩》的素材也是十分丰富的,故事情节发生环境也是十分特殊而复杂的。因此,如何将如此丰富、巨大的素材进行合理有序地编排,将个别的、松散的人物与事件融合到统一的整体中去,排布出清晰、完整、有序,并具有审美价值的小说结构十分重要。作者在复杂的斗争中整理出三条线索: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狱中斗争、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和他们所领导的城市运动、华莹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这三处线索相互交错,共同发展。同时,《红岩》还采取了纵横相交的叙述方式。有故事纵向发展的言说,更有横向发展的铺陈。作品以集中营内的狱中斗争这条线索为主,以地下党在城市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农村游击斗争这两条线索为辅,三条线索汇总于《挺进报》的宣传和党的领导,紧密结合,打成一片,共同发展,构成了开阔、宏大的叙事模式。《红岩》以其宏阔、有序、完整、和谐的叙事结构,完成了20世纪40年代末期重庆革命斗争的真实写照。

(三)对人物形象的审美塑造

《红岩》从多个角度生动、立体、多面地塑造艺术化的主要人物,江姐是其中的代表。作为女性,江姐一出场就散发了亲切、平和的气质:“我姓江,江雪琴……我的岁数比你大一点,你就叫我江姐吧。”在后来的描写中,作者也多次写道“江姐温和地笑了”、“江姐宁静地坐着”、“微笑着说”,一位稳重、体贴、善于关怀别人的女性形象树立了起来。她十分关怀华为与成瑶等年轻人的发展,即使到了狱中仍然保持着爱整洁的良好习惯。但是,江姐的形象又绝不仅仅限于女性的这些优点,相反,革命党人的坚毅精神在她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当她满怀期待地回到川北,期待与亲人的团聚时,看到的竟然是城楼上挂着的亲人的头颅。在这种巨大而沉痛的打击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无力站稳脚跟”,可是很快她又想到“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自己负担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她深知自己肩负重任,没有时间做儿女情长的萎靡与哭泣,只是果断有力地招呼华为离开那里,一路沉默地越走越急,这种超乎常人的冷静不仅更加突出了她心中的万分悲切,更体现了一个成熟的革命党人的坚毅精神和沉着素质。被铺入狱后,江姐在狱中忍受了非人的严刑拷打,却始终没有表现出一点的畏惧与退缩,在她身上我们只能听到一种平静、坚定、无畏的声音:“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

三、《红岩》超越历史的励志意蕴——坚持信仰

作为一部经典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岩》的励志功能是不言而喻的。渣滓洞和白公馆作为两个人间地狱的代表,锻炼了革命党人的精神与意志,谱写了一曲浩然正气的英雄赞歌。作品被改变成电影时命名为《在烈火中永生》,更加准确地传递了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实际上,《红岩》的励志意蕴是穿越作品内外的。在作品中,许云峰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的交通员成岗,使成岗处处将他奉为革命楷模而追随模仿。江姐的精神也激励了狱中的其他狱友,他们在狱中写信说:“当我们被提出去审问的时候,当我们咀嚼着两餐霉米饭的时候,当我们半夜里被竹梆声惊醒过来,听着歌乐山上狂风呼啸的时候,我们想起了你,亲爱的江姐!我们向党保证:在敌人面前不软弱,不动摇,决不投降,像你一样勇敢,坚强”。在作品外,无数的读者被革命党人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所感染,这种激励意义并不限于对党忠诚、对无产阶级信仰坚定的追随,更上升到了一个人对自己终生信仰的坚持与操守。正是这样,《红岩》才超越了历史的局限,带给读者深刻而久远的励志力量。语

参考文献

[1]吴子见.忆江姐[N].重庆日报,1996-04-01.

[2]俨家炎.《红岩》的突出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1984(4).

[3]朱文伟.小说《红岩》的思想艺术在多元价值观中的励志教育 [J].语文建设,2013(23).

[4]王维玲.话说红岩「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审美价值红岩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建筑博览 红岩广场
重庆建筑(2021年6期)2021-07-08 07:57:28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汽车观察(2018年9期)2018-10-23 05:46:46
红岩英烈张文端:潜伏在敌营中的乡长
文史春秋(2016年6期)2016-12-01 05:43:02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09:09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毛泽东与红岩精神——从党的建设和群众路线角度所作考察
探索(2013年4期)2013-07-24 08: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