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镇近340年的气候变化探析

2014-05-30 19:12李丹支崇远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仁怀茅台镇仁怀市

李丹 支崇远

摘要研究茅台镇的古气候,并以此预测当地未来的气候发展状况对茅台酒和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此主要利用茅台镇周边县市地方志资料记载的气候信息,总结出了茅台镇近340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茅台镇1670~1770年是温凉湿润期,1770~1870年寒冷湿润期;1870~1940年是温暖期,前50年气候较湿润,后20年较干旱;1940~1985年是寒冷干旱期;1985~2010年气候处于较平稳的温暖期。

关键词茅台镇;气候变化;地方志资料;近340年

中图分类号S162;P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669-03

基金项目贵州省黔科合茅科联字([2009]7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6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60011)。

作者简介李丹(1985- ),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学。*通讯作者,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硅藻与环境方面研究。

茅台镇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仁怀市西13 km,紧靠赤水河,处于群山环抱的河谷里,国酒茅台独产于此处。茅台镇地势低矮,平均海拔高度880 m,年均温达17.7 ℃,湿度小,干热少雨,少见霜期,年平均无霜期达326 d。夏热冬暖、少雨的特殊气候,最适宜酿造微生物的生长与繁衍[1]。茅台地区的空气中特殊的微生物群落影响着茅台酒的风味,所以离开了茅台镇就不可能生产出与贵州茅台酒一样的酒来。茅台酒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目前,茅台镇酒类品牌近千个,年产酱香型白酒已达3万t,从业人员上万人[2]。所以研究茅台镇的古气候,并以此预测未来的气候发展状况对茅台酒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笔者利用茅台镇周边县市地方志资料记载的气候信息,总结出茅台镇近340年的气候变化情况。

1资料与方法

主要以仁怀市和遵义市的气候状况来反映茅台镇的气候状况,也会适当参阅茅台镇周边县市的气候资料。气候资料主要来源于县(市)志中的器测资料和相关气候记载。

仁怀市辖区古今变化较大,历代归属复杂,“仁怀” 名称也几经撤销与恢复,明清之际,清廷将仁怀市治于今鲁班镇水口寺,至此以后仁怀市的建制才与今日最为接近。1994年仁怀撤县改市(县级),以原仁怀县的行政区域为现仁怀市的行政区域。为了准确地反映茅台镇的气候状况,笔者选取明清之际至2010年约340年这一时间段来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1670~1770年气候变化清代贵州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作物种类增多、生产知识丰富及农产品产量提高等方面[3]。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包括仁怀、赤水、桐梓、湄潭等縣的稻谷“产米颇饶,食用之余,尚多盖藏”[4];而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粮食作物,《湄潭县志·食货志》记载“稻为首,其次莫如麦”[3],水稻种植受到水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包谷(玉米)的引种意义重大,《遵义府志·农桑》记载“岁视此(包谷)为丰歉,此丰,稻不太熟亦无损,价识米贱而耐食,食之又省便,富人所唾弃,农家之性命也”[5],地方志还记载了贵州绝大部分的州县在清中叶种植了包谷,可见其在清中叶已成为这一带民间的重要粮食。气候变暖会使玉米减产,主要原因是生育期缩短和生育期高温对授粉和干物质积累的不利影响[6]。可见,清代前中期仁怀一带气候温和。

1741年,遵义知府陈玉玺利用贵州大部分地区盛产青这一自然条件将山蚕首次成功引入贵州,并使山蚕在遵义发展兴盛,后来逐渐在正安以及由北至南的许多府州县发展开来。桐梓县“育蚕织丝”、仁怀县“李博里等资以养蚕”、赤水“结茧数万,试织茧绸”、贵阳市修文县“民籍之以养蚕收茧”……“种桑栽桐,子孙不穷”,养蚕业的兴起拓展了贵州农业生产的新门类,也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3]。养蚕忌高温,喜一定湿度。遵义养蚕业的引种成功以及后来的兴盛,均能说明遵义仁怀一带当时的气候温凉而湿润。1720~1734年的14年间《嘉庆仁怀县草志》[7]和《贵州通志》[8]比较集中记载了遵义和仁怀地区的8次“大有年”即大丰收的年份;另据《清实录》中皇帝的谕旨和贵州官员的奏折中可以看出1729~1760年贵州大部分区域“雨水调匀,田禾昌茂”[9]。这些均说明这一时期仁怀一带气候较湿润,农业发展较顺利。

据贵州荔波地区2000年来石笋高分辨率的气候记录,1670~1735年荔波地区表现为温偏凉的湿润气候,1730~1787年表现为温暖湿润的气候[10]。从以上史料中可以看出仁怀与荔波在同一时期气候表现较为相似,也表现为温凉湿润的气候。

2.21770~1870年气候变化这一时期气候逐渐变得寒冷。《遵义府志》[5]卷21记载,1774年4月20日“遵义南隅里雨雪”、1815年4月“立夏后大雪坏秧”,这种现象在年平均温度12.6~18.0 ℃的遵义区域来讲实属罕见。仁怀市鲁班镇诗人卞龙堂(1761~1812)在他的诗作《烈女卞已姑》[11]中写道“东川五月忽侵霜,几日漫漫大雾沉”。仁怀的初霜期平均为12月16日,最早的记录是11月15日(1971年)[1],此诗的具体时间无法从文献中获知,却记录下了仁怀鲁班镇一次发生在5月(农历)的霜冻。1800年冬天,云南史学家师范途经贵州,在大雪连夜、遍山皆白的日子里亲见到一次凄惨的移民景象。事后,他在乐府诗《移家行》写道“连宵大雪白无际,千岭万岭堆球琅。属冰络地冻石骨,回飙吹面森剑铓。骡特伏耳蹄不下,舆皂窘步神先僵……”,这是由于川黔边壤人多田少,缺乏粮食,又连续几年遭到水灾旱灾,颗粒无收,再加上苛重的赋税,川黔边民无法生存下去,所以自发组织由黔北奔赴黔西南寻找肥沃的可耕地,以求生存[12]。据中国气象局1997~2006年遵义市1月最低温度图显示,遵义在这十年间1月最低温度均超过1 ℃ [13]。因此在黔北这种“连宵大雪”天寒地冻的景象实属罕见,这与前一时期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时期是属于我国的“小冰期”气候[14] ,与公元1730~1770年(暖期)相比,公元1840~1890年(冷期)我国的农产品收获量减少了10%~25%[15],这是由于在冷期时植物生长期的缩短、霜冻期的延长和频繁的冷锋所致[16]。仁怀遵义地区在这一时期的气候表现与全国大致相同。1830~1841年的11年间,《增修仁怀厅志》[17]记载了6次“赤水河大水”,且分别是2个相邻的3年,1770~1870年间有3次干旱记载,水涝年份大于干旱年份,说明这一时期较为湿润。

2.31870~1940年气候变化经历了寒冷时期,仁怀的气温又转向了温暖。1902年刻本的《增修仁怀厅志》[17]土产卷关于水稻下种和收获时间的记载“坝田春分(3月20日—4月5日)前后种,立秋(8月7日—8月8日)前后获;田在半山清明(4月4日—4月6日)前后种,处暑(8月23日—8月24日)前后获,田在高山及箐地者谷雨(4月20日—4月21日)前后种,白露(9月7日—9月8日)前后获;总量土之高低气之寒暖为宜,不能拘一定也厅地所种”,这段话说的是仁怀水稻的下种和收获时间的不同由稻田所在地势的不同而决定,也反映了云贵高原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的特征。比较仁怀1902年和1980年(表1)的水稻物候资料可以看出,光绪年间的水稻下种时节和收获时节均明显早于1980年,且水稻生长期也比1980年短20 d左右。物候资料可能代表了一段时期如几十年或更长时间的平均状况[18],所以通过水稻物候资料的对比,可说明在光绪年间(1875~1908年)左右,茅台镇的气温高于现今。 1884年左右,茅台一带水旱频频,人们认为这是传说中早已死去的赤龙在作怪[19];1870~1940年仁怀地区发生涝灾13次、旱灾12次,其中前50年气候较湿润,后20年较干旱,这可能与气候转冷有关。

2.41940~1985年气候变化这段时期仁怀灾害频发,其中发生了5次霜冻害和1次晚春大雪加浓霜,遵义地区在1950~1985年的35年里,发生了8次较为严重的冻害,使农作物、林木、果树以及邮电、交通、供电设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另根据1951~1975年全国寒潮年鉴记载,贵州在这25年内共出现不同程度的寒潮和冷空气158次,平均每年出现6.4次,这高出了全国平均值6.04[21]。雪灾和低温冻害往往与气候降温期相联系[22],因此仁怀乃至贵州省在这一时间段属于寒冷期。

这一时期贵州许多地方的农业收成也大不如前,据中央农业试验所调查资料,黔省各种农业品1936年的收获量仅占常年的收获6~7成。在贵州中部的安顺,清末时,“每种谷1斗可收30石,近数十年每况愈下,每播种1斗收谷不过七、八石。”[23]遵义地区洪涝频率以6月最高,再次是7~8月;仁怀市1950~1985年旱灾频率明显高于涝灾频率;1951~1978年间遵义地区水、旱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平均百分比分别是2.1%和13.8%[20]。因此气候较干旱。1940~1985年属于寒冷干旱的时段。

2.51985~2010年气候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西南地区气温相继变暖。目前,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西南地区的气温处于一个偏暖的阶段[24]。姚正兰利用遵义市红花岗区1951~2001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等资料,对51年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发现这51年内遵义市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25]。周洋通過茅台镇沉积硅藻的分析推测气候演化过程,从硅藻段分析来看,最近几十年里茅台镇的气候处于一个较平稳的温暖期,预测未来几十年里若没有人为的剧烈干扰,气候将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26]。

3结论

(1)1670~1770年贵州农业大发展,各种农作物种类增多,产量增加,种植面积扩大。这是温凉湿润期;1770~1870年是寒冷湿润期;1870~1940年是温暖期,前50年气候较湿润,后20年较干旱;1940~1985年是仁怀旱涝频发,是寒冷干旱时期;1985~2010年是较平稳的温暖期。

(2)最近几十年来茅台镇处于一个温暖期,这可能是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这种局面如不加以改善,很可能会威胁到酒镇的微环境,进而影响到茅台酒的品质。因此很有必要采取扩大绿化面积、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限制机动车的使用量和打造绿色旅游方式等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措施,保护好酒镇的生态环境。

(3)贵州省历来属于我国较为偏远的省份,历代文献资料缺乏,因此主要凭借文献资料来获取的气候信息也不够充分和详实。因此需要应用其他方法来做以补充和印证。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仁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仁怀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1990:387.

[2]中国酒都—仁怀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EB/OL].(2010-12-21)[2013-06-01].http://www.rh.gov.cn/1/10233.aspx.

[3] 贵州通史编委会.贵州通史·清代的贵州[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148-159.

[4] 杜文铎等点校.黔南识略·黔南职方纪略(点校本)[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1992:31

[5] 郑珍,莫友芝.遵义府志[M].遵义: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6:512.

猜你喜欢
仁怀茅台镇仁怀市
茅台镇
仁怀2022年酱香白酒工业总产值超897亿
“仁怀酱酒大厦”正式启用
石坝河北街酒厂河段治理生态防洪堤设计计算
仁怀地方酒企2019年产量23.6万千升
酱香白酒让仁怀经济跑出加速度
中国酒都·贵州仁怀食品生产许可证(SC)获证酒厂名单(截止2019年2月11日,共506家)
名城遵义:几条河流 一脉人文
仁怀酒业四十年 悠长醇厚惹人醉
茅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