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龙?杨新伟
于2007年1月参加工作,目前从事仪表工作,这也是我到目前的唯一工作,工作7年多,从学徒工,到仪表维修工,再到维修班长,再到车间技术员,目前负责新建项目的仪表工作。伴随着公司的发展扩大,见证着仪表车间的不断变化。浅谈一下自己的对仪表车间管理的一些看法。
仪表涉及全厂的各个装置,各个装置有不同的物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差别大,高温、高压、有毒等介质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导致受伤甚至危害生命,鉴于接触物料的不确定性,仪表工对有毒有害物质了解又不是很彻底,防护存在很大的难度。检修得时候,工期紧,人员相对较少,工作量较大,检修时间长,保证检修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检修进度,如何在检修中保证人员、设备的安全尤为重要。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人员、设备的安全呢,首先,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还是人的因素,提高每位仪表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需靠一下方法来逐步提高,必须天天说安全、讲安全,使员工接受一个被动的安全概念。做培训,学习风险识别、危害分析,定期召开安全总结会议,使员工有个主观意义上的安全概念。车间做好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做好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临危不乱,有章可依。
仪表是一个服务性的部门,要有“服务意识”,一切以保证生产平稳为目的,始终把为生产服务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车间加强维修管理,做好车间的监督作用,鼓励员工在维修中做出的优秀表现,批评维修不彻底,考核仪表返修率,部分重要工作要车间管理人员现场跟踪或事后详细询问,把服务意识做到实处,只有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才能保证仪表的长治久安。生产总经理说过这么一句话:“遇见到会出问题的业务节点早晚要出问题”,发现隐患必须拿出解决方案,只有隐患越来缺少,发生事故的几率才会越来越小。仪表的维护工作同样不可或缺,维护的工作应占到维修工作量的30%以上才是合理的水平,否则维修的相当的一部分工作都是维护不好造成的。
仪表的人员编制——配置多少维修工,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这也是仪表不同于其它专业的地方,仪表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对较快,各种新型仪表的应用较多,对仪表工的维修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简单的维修看不出什么来,关键技术难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人再多也没用,关键是个人能力,仪表解决问题、难题,兵不在“多”在“精”。车间管理人员思路应放在大的方面,抓住关键设备、关键仪表,才能保证不出大问题,避免出现“不可控”。仪表管理人员需要扩大思路,部分私企技术、资料保密,领导不愿教给下属太多的知识,怕被超越,我认为只有员工有了较强的维修能力,管理人员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漏补缺,事事都要自己去干,哪还有精力干更重要的事呢,管理人员管的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管理协调。
仪表配件管理、库房管理,配件种类、规格较多,一个好的仪表工或仪表管理人员,必然会具备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现场仪表的规格较多,稍不注意就会出错,仪表的技术交流要具备较好的沟通的能力,保证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提高效率,避免三五的电环还没什么成效。配件提报应采用这么一种方式,没事就琢磨哪几个地方可能会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后有没有可替代的备品备件,要一直保持这种思维方式,才能把配件做到尽可能的全面。库房内的关键设备做好统计,重点备件要牢记,库房要定期的查看,只有这样才能在用到相关配件是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项目建设同维修维护又是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仪表维修维护是仪表的一半,那项目建设就是仪表的另一半,维修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项目的失败项,在维修的仪表中总能找到项目干的不完美的影子,仪表的选型是不是最合适的,介质、温度、压力、安装等方面有没有经过更细致的研究,譬如:仪表的防冻凝,最笨的是按设计加仪表伴热,这样伴热不好用的时候仪表容易冻,伴热线需要日常巡检,还增加公司能耗,选无需伴热的仪表测量方式,这要求项目仪表人员有相对较高的选型经验,对各种仪表的测量特性有较为熟悉的了解才行,总结一句话:“项目干的足够好,仪表维修绝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