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现刚 原爱琴
【摘 要】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病之一,采用舒肝理气,宽胸解郁,软坚散结的方法,自制"消癖饮",经十年临床观察,治疗1075例,效果满意。
【关键词】 乳腺增生 消癖饮 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 R33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079-01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病之一,早在1846年由国外报道了第一例,1883年则将其命名为囊性病、囊性增生、乳腺增殖病等,1972年我国肿瘤办公室定为“乳腺增生病”,1978年又将此病列为乳癌前病变,西医多采用性激素或行切除术治疗,然前者非但疗程长,且伴有副作用,后者却不乏复发之例。本病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我们综此病因采用舒肝理气,宽胸解郁,软坚散结的方法,自制“消癖饮”,经十年临床观察,治疗一千余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历年龄均在20岁以上,其中20-35岁387例,36-50岁682例,50岁以上6例;未婚72例,已婚1003例;单侧乳房516例,其中左侧340例,右侧176例,双侧乳房559例。本组病例均伴有胀疼、烦躁、易怒和月经紊乱症状,其中868例每逢经期疼痛加剧,肿块增大,另有8例曾因本病已行一侧肿块切除术,而另一侧又发生肿块。其中302例曾在外院接受中药及性激素,治疗未显效,所有病例均经X光钼靶拍片或红外乳腺诊断仪诊断。
2 案例
刘某,女,49岁,干部。因3年前发现两侧乳房硬块,曾用小金丹、性激素等治疗无效,遂于2010年10月8日来就诊。刻下:左、右乳房肿块为1.5×2、2.5×3cm大小,推之可动,压之疼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讯除烦躁、易怒外,疼痛及大小均不加剧,钼靶拍片报告为两侧乳腺增生,舌质暗苔薄白,脉沉弦,予消癖饮5剂。
2诊,药后肿块无明显改变,然压痛明显减轻,苔脉同前,再予消癖饮并加昆布、海藻各12克,5剂。此次服药后,乳腺肿块逐渐缩小,压痛进一步减轻,先后共服原方15剂,双侧乳房肿块及压痛均除,钼靶拍片报告为双乳未见异常,追访至今未复发。
3 治疗方法
本病多由思虑恼怒伤肝脾,进一步导致气滞血淤,痰凝成癖,我们综此以柴胡9克,香附9克、佛手915克、文术15克、当归12克、赤芍9克、三棱9克、川芎10克、延胡索10克、川贝母9克、瓦楞子15克、白芥子12克、牡蛎15克组成“消癖饮”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0剂,间隔3日再服,本组不分疗程,最少服10剂,最多服40剂,服20剂到30剂较多占70%以上。方中柴胡、佛手、香附舒肝理气;文术健脾燥湿;辅佐以当归、赤芍、三棱、川芎、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川贝母、瓦楞子、白芥子化痰宽胸,更配用牡蛎以协川贝母,软坚消癖,从而组成此方以达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止痛、软坚散结、消除肿块之功效。肿块坚硬者加昆布、海藻各12克。
乳腺肿块与疼痛均消失,红外乳腺诊断报告正常为临床治愈,计839例,占78.05%;疼痛减轻肿块缩小为有效,计223例,占20.74%;总有效率为98.8%。肿块与疼痛无变化者为无效,计13例,占1.2%,在服药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
综上所述,本病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早在清,高锦庭所著《疡科心得集》一书中即称乳癖。“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作痛,多由思慮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可见其病因多由思虑,恼怒内伤肝脾所致,并迁延日久,进一步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成癖,所以我们综此而以柴胡、香附、佛手舒肝理气,文术健脾燥湿,辅佐以当归、赤芍、三棱、川芎、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川贝母、瓦楞子、白芥子化痰宽胸,更配有牡蛎以协川贝母软坚除癖从而组成“消癖饮”正因为药证相吻,所以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高达78.05%、98.8%。国内中医文献报道治愈率最高为71.2%,总有效率最高为91%,可见该研究疗效显著,在国内属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成杰等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远近期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中医杂志 1987 ⑴ 47
[2]夏步程 谈谈乳腺肿块的辨证论治 中医药研究 1993 ⑵ 36
[3]智素娥 止痛消乳汤治疗乳腺增生105例临床疗效观察中西药研究 1994 ⑵ 40
[4]叶桔全 《实用中药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5]王立恒等《时方新用》 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