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兰州生态校园噪声评价

2014-05-30 17:24朵建文何远南王瑾张克弟巨天珍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噪声污染防治对策高校

朵建文 何远南 王瑾 张克弟 巨天珍

摘要利用文献资料和实际调查等多种方法,选取兰州市重点、地方和职业学校三类高校,通过对其校园以及周边环境中噪声的监测,分析了校内和校外噪声环境状况,并与国内其他大学校园的噪声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教学区噪声达到GB3096-2008中 Ⅰ 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较好或达标;校内礼堂、食堂、学生宿舍和教工住宅区等公共活动区和生活区均有不同程度污染;校园周边环境噪声全部超标,这与学校周边道路车流量大、生活区摊卖点以及过往人群较多有关,与国内其他院校情况相似;整体而言三类学校与21世纪生态校园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关键词噪声污染;噪声监测;防治对策;生态校园;高校

中图分类号S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689-04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GS05134)。

作者简介朵建文(1981-),男,甘肃兰州人,讲师,从事环境污染与防治研究。*通讯作者,本科生,专业:环境科学。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随着现代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各种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直接间接影响和破坏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给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均会带来严重影响,危害人体健康。随着城市的发展,噪声污染已与大气污染、水污染一样成为当代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之一。然而,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不同,它是物理污染,或称为能量污染。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污染源分布很广,较难集中处理。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觉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不良后果才受到关注,所以噪声污染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环境污染[1]。噪声污染不明显,是一种慢性危害因素,影响面广,是不留污染物的声波震动污染,属于感觉公害。

校园环境是学生在学校内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外界环境,作为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噪声的要求更加严格。噪声污染对校园的影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汕头大学早在1989年就对校园噪声进行了普查,到1993年进行了3次普查的对比[2],兰州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也意识到噪声污染对校园环境的影响,分别对校园噪声进行了测量和评价,每所学校均有部分地点的噪声超过了国家标准[1,3-4]。笔者对兰州大学(老校区)、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噪声以及周边市政道路的交通噪声进行了监测,并依据国家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比较了国家重点高校、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噪声现状,揭示了校园和周围环境噪声对高校环境的影响,为校内环境安全和周边环境的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地处古城兰州的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位于城关区天水南路,有6个校区,总面积253.8 hm2。西北师范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学校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北临安宁东路、南临健康路,学校位于这2条交通干线之间。校园本部占地面积64.0 hm2,校舍建筑总面积52.5万m2,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16.19万m2,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是甘肃省教育厅直属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一所资源环境类公办普通高校,甘肃省“十一五”重点建设的高职,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煤矿安全实训基地。学院设3个校区,本部地处兰州东郊,依山而建,占地34.4 hm2;东、西校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占地1.3 hm2,交通便利,校园环境良好。

1.2 校园功能区及校外环境噪声的监测布点依据文献资料,在兰州大学校园内设4个点,即物理楼门前、图书馆门前、学校礼堂北侧、旧文科楼东侧的路边;校外设4个点,按北、东、南、西的顺序依次为东岗西路路南与物理楼正对的便道上、会宁路市场内大众娱乐园对面、学校后门校银行前马路北侧以及学校正门外。师大校园内布点在空间方位的基础上考虑了功能区的划分,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点进行测量,即10号教学楼A区前、教学1号楼前、中心广场、行政1号楼前、专家楼、逸夫图书馆前、教学3号楼前、眷属区34栋到39栋间、兰天公寓6号楼前和兰天公寓13号楼前;校外监测选择学校周边的安宁东路、长新路、健康路作为测量对象,即西门口、南门和学校正门。 在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外采用网格布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7个点进行测量,依次为树行源教学楼A座前、陶然广场、显宜盛综合楼前、田径运动场、槐香公寓楼前、金谷苑食堂门前、学院正门。

1.3 噪声监测方法

1.3.1测量仪器。MODLE PAS5633型声级计。

1.3.2监測条件[5]。天气条件为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3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的干扰),5级以上大风则应停止测量。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 m,传声器对准声源方向。

1.3.3 监测方法。每天监测时间为8:00~11:00、13:00~17:00、19:00~22:00。每隔1 h对1个测点进行10 min的等效连续A声级的测量;第2天,把前1 d的最后一个测点当作第2个测点,其他测点依次类推;第3天,再按照第2天的方法改变测量的顺序,直到第13天,每个测点在不同的时刻均有测量值。将仪器的时间计权特性设定为快响应,采样时间间隔为5 s,该仪器在10 min内可得100个数据。

1.4 数据处理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进行要求,监测因子为等效连续A声级Leq、L10、L50、L90,并进行数据处理[6]。计算公式为Leq = L50 + d2/60,式中,d = L10 - L90;L10为在取样时间内有10%的时间噪声的声级超过此值,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L50为在取样时间内有50%的时间噪声的声级超过此值,相当于噪声平均中值;L90为在取样时间内有90%的时间噪声的声级超过此值,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等效连续A声级是指把随时间变化的声级变为等声能稳定的声级,简称等效声级,符号为Leq,单位为dB(A)。

2结果与分析

2.1 校园功能区及周边环境噪声分析根据校内功能区以及校外的监测点上不同时刻的等效连续A声级求出时间平均值,并与标准值对比进行评价。依据中国《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大学校园内的噪声应属于以文教机关为主的工作和居住的区域 Ⅰ 类标准,即昼间的Leq的标准为55.0 dB,夜间的Leq的标准为45.0 dB。将功能区各测点的Leq与国家标准值比较,若该测点的Leq值小于等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值,则称该测点噪声达到国家标准,简称达标;若该测点的Leq值大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值,则称该测点噪声未达到国家标准,简称超标。由表1可见,兰州高校校园教学区内其噪声属于以文教机关为主的工作和居住区域 Ⅰ 类标准,兰大校园教学区内的4个测点有1个略超出国家标准,但超标值在2.0 dB以内;师大和兰州资环学院教学区内12个监测点噪声均未超标。由此可以判断出兰州高校校园的教学环境是安静的,现有的噪声不影响教学环境质量。此外,西北师大10号教学楼A区、教学3号楼前虽未超标,但数据偏大;眷属区34栋到39栋间监测数值大于标准,这是由于监测点属于校园内交通要道。可见,校园内的交通噪声也直接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宁静环境。

由于三所高校校园周边均为交通干线以及居民和商业混合区,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额定标准,确认所测区域的噪声属 Ⅱ 类标准。兰大正门、东岗西路、会宁路、兰大后门的Leq值超标,且超标值在10.0 dB以内。从西北师大行政1号楼和专家楼的监测情况来看,由于毗邻的安宁东路车辆密度大,其测量的噪声均比其他点要高一些;西门口和南门的Leq超标值在4.0 dB左右,而学校正门的Leq超标值为5.4 dB。兰州资环学院校园内外的7个测点中有5个达标,余下的测点金谷苑食堂前和测点正门右侧不达标,超标值在4.0 dB以内。

42卷9期朵建文等21世纪兰州生态校园噪声评价2.2校内不同功能区环境噪声的比较将兰州高校划分为文教区、生活区和学校周边道路等不同的功能区,根据不同功能区的测点上不同时刻的等效连续A声级求出时间平均值,根据所求的平均值绘出对比图(图1)并进行评价。从图1可以看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噪声环境整体上较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好;各个学校文教区噪声环境优于生活区,学校周边道路噪声环境最差。这是因为学校周边道路车流量大,人声嘈杂,生活区摊卖点以及过往人群较多,所以噪声也较大。校园周边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环境管理面临一定困难。

图1 兰州高校不同功能区的噪声比较2.3 校內与周边环境噪声的时间分布对校内和校外的不同测点同一时间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求空间上的平均值,并根据所求数据绘制出校内与校外同一时刻噪声对比图。从图2可以看出,校内的Leq空间平均值均小于校外,且校内在09:00~10:00、16:00~17:00和20:00~21:00变化明显,这是由于校园内的测点受学校内部活动影响所致,这3个时间段上下课人流量较大,以至于噪声变化较大,其他时间段的噪声变化值相对稳定;校外的Leq空间平均值变化较校内的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上下班时间车流量较大,导致交通噪声变大。昼间Leq的标准值为60.0 dB、夜间的Leq的标准为50.0 dB,由图2可见,昼间校园内的各个测点中检测值均在标准范围值以内,夜间几个测点的Leq值均超出国家标准。兰大和师大校外检测值均超标,兰州资环学院校外检测值有部分超标。师大眷属区34栋到39栋间测点,由于旁边是师大附小,离学校东门较近,人声嘈杂,从学校东门进出的车辆多,所以噪声也较大;而兰天公寓6号楼和13号楼在19:00~22:00比其他时间段的噪声大,主要是因为在此时间段,旁边的超市、摊卖点人群较多,夜市的吵闹声较大。

2.4 与国内部分高校校园噪声对比校园作为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噪声的要求更加严格,噪声污染对校园的影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对校园噪声进行了监测和评价[1,3-4,9-10]。从各高校主要功能区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表2)可以看出,7所高校教学区环境噪声有一所超标,达标率为85.7%,表明国内高校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基本达标,兰州高校教学区环境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学生生活区的环境噪声只有吉林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达到标准,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生活区环境噪声超标,学生的生活环境急需改善;教职工生活区的环境噪声只有吉林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做过监测,且均达到国家标准。所监测的6所高校的校外噪声均严重超标,噪声源主要是校外周边市政道路的交通噪声,可见,交通噪声影响着高校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噪声对各高校的影响,各高校分别提出了防治对策[1,3-4,9-10]。西北民族大学针对教学区环境噪声超标,提出要加强噪声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校园内提高绿地面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针对学生生活区环境噪声超标,提出要加强校区车辆通行管理,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以减少噪声。对于校外交通噪声超标,吉林师范大学提出在道路两侧装置防噪吸声材料,以降低交通噪音强度。青岛大学西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干线与教学区间隔着植物园,距离因素和林带吸收对噪声衰减起重要作用,青岛大学西院噪声环境质量符合21世纪倡导的生态校园的要求,其规划和绿化达到了隔声降噪的生态目的,实现了良好的声景。

3 校园内外环境噪声的防治与管理

由监测分析结果可得兰州高校总体上校园内文教区、生活区在监测时段内的噪声环境良好或符合标准,但为更好地改善学校的声环境质量,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3.1控制主要噪声源校园的主要噪声来源于校外交通噪声。建议加大力度对来往和进出学校的机动车辆管理,如限制机动车辆速度、禁止鸣高音喇叭、严格限制鸣笛次数、时间等,尤其应该限制校外汽车、摩托车等在校园内随意通行的行为。可以在学校附近的主次干道不同方向间尽可能形成网状结构,主干道沿线设计快慢车道、立交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以及树杈状次干道,进行车辆分流[11]。同时,交通噪声主要是通过门窗的传播进入建筑物内部的,在噪声污染相对严重的道路两侧可装置防噪吸声材料,可以较好地解决交通噪声的传播问题[12]。

3.2采取必要降噪措施对产生噪声较大的区域,如建筑施工工地应采取隔声、吸声或消声材料和设施,有效地进行噪声防治;对校园内的重点区域,如生活区和文教区加大绿化面积,因花草树木使声能在低频范围内变为树叶的固有振动频率,并使其能量转变为热能或被吸收,所以应充分利用建筑物四周、道路两旁和空闲地带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既美化了校园,又能吸声降噪。

3.3加强校园活动高峰时段管理对一天内上下课人流量高峰期和午饭、晚饭期间的公寓、食堂等受噪声影响较大的区域加强管理,要提高教职工和学生对噪声防治的认识,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用餐,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更加和谐。

3.4加强对学生公寓楼下摊卖点的管理严格控制超市的音响声,其音量应当符合环境噪声标准,应合理调整学校周围建筑施工时间,不得影响他人工作、学习和休息。

4 结论

(1)根据监测结果,兰州高校的教学区域噪声达到GB 3096-2008中的 Ⅰ 类标准,校园的教学环境是安静的,现有的噪声不影响教学环境质量。校园外部环境噪声大于内部噪声,周边市政道路交通噪声及校内交通噪声是校园的主要噪声源。部分已经超标,应当引起重视。

(2)部分高校学生生活区噪声已经超标,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和休息。

(3)部分教学区和生活区噪声的Leq时间平均值虽未超标,但由于毗邻交通干线,上下班时间车流量较大,以至于交通噪声较大,干扰了人们的工作和休息。

(4)通過与国内其他高校监测结果对比,兰州高校教学区和教职工生活区声环境质量良好,但与21世纪倡导的生态校园[13]的要求相比,校园外的声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苏斌.吉林师范大学校园环境噪声的监测与防治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11(4):67-77.

[2] 王可达,吴魏雄,邱树业.汕头大学校园环境噪声测量及评价[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74-82.

[3] 奚晓霞,白延林,王世红,等.兰州大学校园环境噪声的测量与分析[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9(4):193-195.

[4] 袁昊,毛海燕,陈煜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园环境噪声的测量与分析[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8(1):51-55.

[5] 奚旦力,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56-257.

[6]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7] 熊广忠.公路绿化初步探讨[J].中国公路学报,1995(3):22-26.

[8] 石垚,巨天珍,温飞,等.基于FHWA的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建立[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9):3-9.

[9] 陈丽华,李丽.西北民族大学校园环境噪声测量与评价[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4):38-42.

[10] 楼迎华,崔良,高华梅,等.青岛大学校园环境的噪声测量与评价[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3):4-5.

[11] 巨天珍,石垚,贾丽,等.地理学视角中的交通噪声污染特征及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2006(3):2-5.

[12] 林培英,杨国栋,潘淑敏.环境问题案例教程[Z].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28-233.

猜你喜欢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高校
警惕噪声污染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及防治对策分析
噪声污染侵权责任中“噪声污染”的界定
居住区内10kV变配电站的噪声污染及治理
电梯,一把无声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