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模式研究

2014-05-30 17:09郑双涛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整合模式普通高校信息技术

摘要:通过梳理课程整合论的理论来源和发展历程,结合各国颁布的信息类教育政策,对普通高校中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信息技术;整合模式

作者简介:郑双涛(197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上海 201306)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A-2502-12-0000-5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63-0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英语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也愈发紧密。进入21世纪以来,师生的学习与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多媒体电脑和互联网已成为人们难以割舍的学习与沟通平台。近10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相继问世,数字平台教育类应用(Edu 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线电子辞典、虚拟社区、电子图书、电子教辅等)。它们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契机,也给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与经验相比,国内高校开展校园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很多高校刚刚完成校园信息网络的铺设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也浮现出诸多问题(如利用率低下、资源冲突、技术培训和管理水平滞后等)。高校管理者们抱怨:耗费巨资加大教育技术投入(机房、设备、校园网建设等),不但达不到预期成效,反而与现有的教学体系冲突。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问题普遍存在,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教学将会蒙受无法估量的损失。

一、整合概念的由来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是近20年来国内外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但该理念是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中(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演化而来的。部分学者认为,由于信息技术具有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个人化和多媒化的特征,CALL能给语言教学带来极大便利。

该领域早期代表人物Warschauer(1998)认为,CALL的发展可以分为结构主义(structural)、交际主义(communicative)與综合主义(integrative)三阶段。Bax(2003)则对Warschauer的阶段分类法进行了猛烈抨击,提出该分类法在时间节点与活动形式上严重不匹配,并提出了三项模式论:受限模式(Restricted Approach)、开放模式(Open Approach)与整合模式(Integrated Approach)。Jung(2005)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25年间CALL领域内发表的高质量学术文章的规律,部分佐证了Bax的观点。但他对学界在理论命名(nomenclature)上所耗费的无用功感到无奈。其他几位西方学者也认为,在CALL发展的前20年间,学者们把大量精力耗费在著书立说、占领理论阵地上了。众多研究者都尝试提出新的理论框架,为此厚此薄彼。Levy(2006)无奈地指出:“(在CALL研究中)所有的方法都能找到存在的位置,研究分布在一个相当广泛的领域内,但是对CALL到底是什么、做什么却还没有定论”。

近年来,随着实际教学中技术与课程的矛盾日益显现,国内外学者逐渐把研究重点放到二者的整合上。部分学者认为,CALL早期对于自身“辅助”(Assisted)功能的定位已不适合当今的教育现状。谷志忠(2007)认为,在国内引入CALL的初期,受限于当时计算机的性能、技术与应用,“辅助功能”说尚可接受。但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无论从软、硬件还是网络技术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教学中早已超越“辅助”功效。陈坚林(2005a)更认为,计算机已逐渐走向教学前台,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Bruce、Hogan(1998)和Bax(2003)提出,计算机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应达到“常态化”(Normalization),即“教师和学生都把技术只看做是众多学习资源的一种,而不是当做专门技术看待,它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张筱兰(2004)提出:“CALL领域内,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味着实现课程信息化,即将信息技术完全融入学科的教学之中,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自然程度犹如他们使用粉笔、黑板一样。”这与常态化的理论相吻合。余胜泉和吴娟(2005)则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着眼于“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可见,虽然学者们对于CALL的细节问题仍有分歧,但总体上都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是利好和风险并存,想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需要通盘考虑。

二、各国教育信息技术政策概览

在政策层面上,世界各国对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契合都给予了空前重视。美国教育部早在1996年就颁布了名为《让美国学生为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能力的挑战》的国家信息技术教育计划;欧盟于1997年推出《信息社会中的学习:欧洲教育创新行动规划》;新加坡(1996)与马来西亚(2000)也陆续颁布了类似内容的国家教育信息规划。

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规定了“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07年又颁布了新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政策层面上强调了把现代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同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作为改革之重点;之后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普及与应用。在此形势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就显得更为迫切。把握政策动向,抓住机遇发展校本信息网络,加强与兄弟院校跨平台合作与资源共享,加速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过程,尽量缩短阵痛期,谋求教育与技术的无缝对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些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在政策引导下,国内教育界在近期开展了两项规模较大的研究。陈坚林(2010)通过调查国内25所高校,分析归纳了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后的变化,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改变传统观念;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整合教学资源等。此外,王守仁与王海啸(2011)对全国530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展开全面调查并发现,大学英语教学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不平衡。教育部启动大学英语教改后,虽然许多普通高校的教改积极性很大,但由于其师资队伍和软硬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基于课堂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三、普通高校的特别之处

据统计,截至2011年5月23日,全国普通高校总数为2101所。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75所;“211工程”院校122所;“985工程”院校45所。此三类学校一律在本文中归入重点高校范畴内。①数据表明,重点大学占国内高校比仅约10%(部分高校既为教育部直属,又属于“211工程”与“985工程”之列)。重点高校的师资、办学经费、生源等优势明显,在大学英语教学与科研中,重点院校凭借其优势也走在前列。从教育部以及其他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历年的申请与中标情况来看,重点高校凌驾于众多普通院校之上,可谓硕果累累。而普通高校则吸引不到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更谈不上成气候的科研团隊,因此无论是中标率还是申请率都偏低。

但是,是否就应该认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普通高校就应该靠边站,或者完全拷贝重点高校模式?笔者认为,从生源比来看,全国约1800所非重点普通高校,才是肩负大学英语教学重任,决定大学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是否成功的关键。忽视庞大主群身上的问题,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但是由于生源劣势、地理劣势、资金匮乏与教师培训机制的落后,相当多的普通高校连网络自主学习系统都没有,已有的电脑设备也是非常的陈旧老化,相当多的高校没有校园网与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仍采用粉笔板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陈坚林(2010)认为,“计算机网络进入外语课程后,传统的外语教学环境被打破了,出现了诸多失调现象(Mismatches)。”主要体现在:观念与实践的失调;国家的教育政策与学校具体情况的失调;技术与应用的失调;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系统的失调;教学过程与教学管理的失调,等等。对于普通高校而言,正因为依赖传统教学模式,一旦引入新的信息化手段,该设备或方法总显得与传统教学格格不入。因此,各种“失调”现象在普通高校范围内更严重,严重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此类似,王守仁与王海啸(2011)指出,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资源库的使用与开发上,超过半数参加调研的学校主要依赖出版社提供的课件,“过度依赖他人的课件可能很难较好地满足本校及本班学生的具体需求,也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本人的教育技术运用能力”。部分高校引入自主学习平台,虽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平时的形成性评估内容,但因不通过自主研发,不具备丰富的在线资源,没有适当的教师在线指导与监督,最终导致单纯的课本上网。在学生眼中,自主学习变成鸡肋。

四、普通高校整合模式

谷志忠(2007)对照了Bax(2003)归纳的“常态化”七步骤后提出,要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使计算机实现“常态化”,需要做好三“件”事:硬件(hardware)、软件(software)和人件(humanware)。笔者认为,普通高校如果想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整合模式,必须从硬件(hardware)、软件(software)和人件(humanware)方面三管齐下。

1.硬件

教育投资并非一劳永逸。既然资金短缺,就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在硬件建设上需避免随大流、跟风潮,尤其是一股脑地把大量资金花在采购计算机设备上,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或只重面子,忽略实效(如花几百万建口译实训室,但一学期只上一次课)。第一,现在的计算机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买了设备就贬值,过了几月就落伍,再过几月就落灰。”第二,大量的电脑设备占据宝贵的教室资源和管理空间。因此,在硬件投资上,最好优先考虑建设学校的校园信息网络。

2.软件

建设好了校园网络,就要让其发挥效用。丰富的校园信息网络应该包括:校园网、校内网、校内邮件系统、校园数字一卡通、电子选课平台、电子授课与在线交流平台、在线题库与测试平台等高价值应用数据库,这些软件为课程提供了最好的辅助。随着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在学生群体中的日益普及,校方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上,以大大节约办学和管理成本。同时,在线图书馆可以实现馆际电子资源共享,与重点高校展开精品在线课堂合作、名家公开课甚至是跨校选课等。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

3.人件

再好的技术与设备,如果没有熟练的人才操控,不过是一堆昂贵的废铁。普通高校师资培训相对落后,为了在人件上迎头赶上,必须大力开展“专家人才引进来,青年教师走出去”活动。聘请名师、专家入校学术兼职与讲学,同时增强校际互访,国内外访问学者计划。让青年教师去更大的平台接受培训,再用所学知识带动学校的整体信息化整合进程。

五、结语

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如果处理不好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现有教学系统的关系,种种失调现象日积月累,就会产生严重的排异行为,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就会受损,大学英语改革就会停滞不前。普通院校要想改革进步,又要顾及自身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从硬件、软件、人件上齐头并进。只有占主体的诸多普通高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才能实现教育部政策中关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

注释:

①该分类为笔者出于研究目的的主观分类,与院校的实际综合办学能力无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9,

(4):6-13.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

[5]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 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7]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孙晴)

猜你喜欢
整合模式普通高校信息技术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农林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优化整合模式初探
国内外英语读写整合教学研究综述
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模式的分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