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 梁息宁等
【摘 要】 目的: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小剂量螺内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筛选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倍他樂克、卡托普利等药物,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螺内酯药物,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EDV、LVESV、LVEF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要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即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小剂量 螺内酯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 5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066-01
心力衰竭主要是患者心脏因劳累、疾病、排血功能减退,导致排血量不能满足组织代谢与器官的需求。临床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乏力等。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也构成了威胁[1]。现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效果进行探析,详细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筛选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加治疗,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高血钾的患者除外;(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除外;(3)阻塞性肺部疾病反复发作的患者除外;(4)孕妇及哺乳期的患者除外。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28例患者,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范围49至76岁,平均年龄(61.9±2.4)岁;有5例患者为冠心病,有7例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有7例患者为扩张性心肌病,有9例患者为高血压心脏病。其中Ⅱ级患者有5例,Ⅲ级患者有16例,Ⅳ级患者有7例。参照组有28例患者,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16例;年龄范围47至79岁,平均年龄(63.5±2.8)岁;有9例患者为冠心病,有6例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有8例患者为扩张性心肌病,有4例患者为高血压心脏病。其中Ⅱ级患者有8例,Ⅲ级患者有14例,Ⅳ级患者有6例。两组患者从性别、疾病类型、分级等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研究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主要采用倍他乐克(生产厂家: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国药准字32025391)联合卡托普利(生产厂家:汕头金石制药总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904)治疗。倍他乐克使用说明:每次剂量为25至50毫克,每日服用两次。卡托普利使用说明:每次剂量为12.5至50毫克,每天服用2次。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小剂量螺内酯(生产厂家: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070)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每次20毫克,每天服用一次,连续持续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1个月后需要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主要包括: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观察时间为6个月[2]。
1.4 统计学分析
以上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研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取X2、t进行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患者出现持续性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恶化、稳定、失代偿。心力衰竭是引发心功能不全的综合征,而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因素。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该病的目标。在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其治疗效果均不相同。本次实验采用小剂量的螺内酯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果[3]。
螺内酯是一种低效果的利尿剂,其结构和醛固酮比较相似,该药物呈白色片,伴有轻微的硫醇臭,与水不相容。它可以通过竞争拮抗作用降低醛固酮作用,由于大量的醛固酮可以抑制茶酚胺在细胞内分解,因此螺内酯可以有效的促进茶酚胺代谢功能,改善因茶酚胺堆积而引发的心肌重塑情况[4]。螺内酯作为利尿剂,可以有效的减少心脏负荷,提高心肌的顺应性。该药物可以增加内皮细胞中氧化碳合成,从而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的缓解心力衰竭情况。在服用螺内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胃痉挛等,也会出现罕见的过敏反应。
研究显示,采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临床效果要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参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LVEDV、LVESV、LVEF指标比较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V、LVESV、LVEF指标分别为(171.68±8.42)毫米、(89.67±45.12)毫米、(0.77±0.16)%,而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V、LVESV、LVEF指标分别为(190.21±7.98)毫米、(98.25±42.69)毫米、(0.56±0.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总之,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实施小剂量螺内酯具有显著成效,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朱耀辉.小剂量螺内酯治疗56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2
[2]赵建才.小剂量应用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与实践,2012
[3]段鲁勤,曹育真.低剂量螺内酯治疗严重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
[4]周振明.螺内酯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