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亭?张振华
摘要:教考分离是高等学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全面贯彻教学大纲,保证考试命题的质量,保证阅卷评分的公正性,提高教学管理部门所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可信度。基础力学课程适合教考分离的教学考试形式。教考分离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提高整个学校的教风和学风。
关键词:高校;基础力学;教考分离;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王钦亭(1973-),男,蒙古族,河南镇平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系主任,副教授;张振华(1981-),男,河南邓州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河南 焦作 454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2SJGLX117)、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改专项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15-02
高校基础力学课程是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及工程力学,是高校工科专业(机械、土木、能源、水利、地质、航空等)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力学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基础。基础力学是经典力学的组成部分,是工科学生最早接受工程观点和工程知识的课程,工科学生通过基础力学的学习开始走向设计,走向工程。[1,2]基础力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水平甚至会影响到本学校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所以各高校始终重视基础力学的教学工作。河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基础力学教学方面的教学研究项目,并获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立项。
教考分离制度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把课程的教学讲授工作与该课程的考试命题、评卷计分分开,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建立各种类型的题库、命题、阅卷评分等一套较为完整的考核管理系统,是打破传统的教考合一的改革举措。[3]近几年来,教考分离的优势逐渐地被各高等院校所认同。这种新型的考试模式对科学地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和进行高等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目前高校基础力学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中的大部分课程考试都是教考合一,即从讲课到命题再到阅卷都是任课老师一人完成,河南理工大学与其他多数高校一样,采用了让任课老师出难易相当的AB两套试卷,由考务人员随机抽取一套作为考试试卷。这种方式曾经对高校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生源质量的层次不齐以及老师队伍的相应快速增长,这种教考合一的考试方式已经出现了诸多问题。
1.教学过程中教考内容的随意性
教考合一的情况下,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又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者,自己出题、自己评卷、自己总结,教师讲什么、怎么讲,学生学什么,学得怎么样,考试考什么、怎么考,这些均让任课老师自己决定,因此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可以任意取舍,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专业基本知识。
基础力学课程中,不同的专业间的要求是不相同的,通常分为A类(多学时的)及B类(少学时的)。从教学内容来看,理论力学的A类要求是在B类要求的基础上加强空间力系、运动学综合、动力学综合;增加科氏加速度、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等内容。然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个别老师可能会随意缩减所讲内容,这种现象在材料力学教学过程中也时常发生。材料力学的A类教学活动中要在B类的前提下增加能量方法、冲击问题等知识。传统的教考合一的方式不可保证这些内容的完全讲授。
2.滋生教师与学生的惰性
由于教师有绝对的主动权,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愿意下功夫,讲课时只讲自己会的、熟悉的、容易理解的内容,不讲较深的、陌生的、难以理解的内容。长此下去,教师掌握的知识本身就不系统,传授给学生的也必是残缺不全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学习的时候,也只会关注老师课堂上所讲,而不愿意积极主动涉猎其他知识。
3.评卷的公平性与客观性得不到保证
传统的教考合一中,由任课教师批阅自己所带班级的考生试卷,所以难免会给学生打人情分,目的是提高考试通过率,有时候甚至在考前给学生划范围。由于不同学生间存在差异,所以评分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种平衡的思想,对平时表现好的同学评得松一点,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评得严一点。这样的评阅过程,公平性和客观性就得不到保证。
二、基础力学课程教考分离的优势
教考分离的弊端笔者将另文阐述,但教考分离的优势恰好解决了上述传统教考合一的不足。国内不少学者对教考分离的有利一面总结为如下几点:[3-5]教考分离有利于全面贯彻教学大纲,有利于保证考试命题的质量,有利于保证阅卷评分的公正性,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端正了学生的学风和考风,保证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公正性,提高了教学管理部门所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可信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采用教考分离。采用教考分离的课程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4]首先是学科知识的相对稳定性。也就是说,实行教科分离的课程,其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应该相对稳定。有的课程属于学科的前沿内容,其研究内容不断的发生变化,或者说只有少数专家在研究,这类课程就很难及时地制订出一套客观公认又能迅速反映学科发展的“标准题库”。其次,能够实行教考分离的课程应该是上课学生较多,多位老师平行上课,教学内容一致,教材统一,学时一致。基础力学课程正好具备这样的条件。
三、基础力学课程教考分离的实践
1.河南理工大学基础力学教考分离的实施方法
我校基础力学的教考分离工作开始于2010年,学校及学院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有效的教考分离实施方案:
(1)教考分离的准备工作。教考分离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日历的制订。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制订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部非力学专业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给出的相关教学文件,二是授课学生专业的专业要求,三是我校特色研究方向。系主任组织不少于五人的大纲编写小组认真讨论编写,原则上三年修订一次。
参与教考分离的课程在其中教学检查时,任课教师要向系主任汇报课程进度及其他教学工作。
(2)考试过程。参加教考分离的课程统一申请考试时间和考场,组卷的方式采用系主任指定不参与教考分离的其他教师命题。命题含AB两套试卷,然后由教考分离指导小组抽出一套试卷由专人送印刷厂印刷试卷,印刷的试卷派专人专柜保管。并派专人在考试时间送至考场。
考试结束后,由系主任组织所有任课老师在指导的地点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评阅试卷。
(3)试卷分析与考试总结。所有考生的成绩最终汇总到系,由系主任召开相关教师的试卷分析及考试总结会议并形成总结报告。其内容主要包括试卷难易程度,内容覆盖面,学生分数分布情况,各专业间的差异等。
2.河南理工大学基础力学教考分离实施的成效
(1)观测样本及观测内容。观测样本取自土木专业、机械专业和力学专业。将参加教考分离的班级定义为分离组,其他班级定义为未分离组。观测学生含2009、2010、2011三个年级共2701人。观测内容包括:学生到课率、学生作业完成率、考试成绩、考研率、考研选课(选择力学课程做為考研初试课程)情况及教师的评价情况等。
(2)教考分离的成效。经过全方位的观测,笔者发现实施教考分离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首先,通过教考分离,教师中间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之间在一起研究教学问题、讨论教学方法也日益增多。在2010年到2013年间,力学系老师获得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2人,校级示范教师1人,学生最喜爱教师1人。
其次,通过教考分离,学生的学习风气和学习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的自觉性普遍增强,学生到课率也明显提高,抄作业的学生减少了。图1所示是某小组(6个班175人)的考试试卷成绩分布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教考分离后的考试卷面成绩基本上服从正态分布,本次考试试题难度适当,学生成绩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经过三年的教考分离,相关专业的力学课程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学生报考研究生时所选力学课程做为初试课目的比例逐年提高,2014年已经达到77.5 %。比实行教考分离前提高了11.2个百分点。2013年第九届周培源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中,我校学生报名勇跃,共有64名学生参赛,为我校历届力学竞赛中参赛学生最多的一届,共获得3个三等奖,12个优秀奖。获奖学生中教考分离的学生占73.3%。
四、总结
教考分离是高等学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基础力学课程适合教考分离的教学形式。教考分离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提高整个学校的教风和学风。教考分离的考试成绩客观可信,可以体现出不同专业,不同教师之间的差异。这一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及教师,以调整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最终提高学生的培养效果。
教考分离做为一新的教学考试形式,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推敲,其消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间的协调、组卷方式的选择也是基础力学课程教考分离过程中比较棘手的环节。笔者相信,通过不断的完善,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必将对高校基础力学教学工作起到客观评价、正确引导和积极激励作用,这正是教考分离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韩宪军,王钦亭,蔺海晓.“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6):66-69.
[2]宋子康.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上海力学,1998,(4):383-385.
[3]李兆,沈燕.对高校教考分离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11):18-21.
[4]李岩,刘玉忠.高师数学专业教考分离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16-118.
[5]王鹏.对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92-94.
(责任编辑:王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