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书鹏
摘要: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理念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节能环保、人性化,可以说是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
关键词:绿色设计概念 建筑分析探讨 节能环保
1 建筑设计中概念设计概述
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基础,而概念设计则是在工程建设中体现先进思想的关键。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很多外资建筑公司进入到中国的建筑市场,在合作与竞争中,使得中国的传统建筑理念与国际建筑理念相互碰撞。近些年,随着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以及低碳生态社区和城市的理念逐步的推广和完善,这些都已经深入人心。这是国内长时间粗放型经济建设后所面临的资源短缺所需的必然改变,也是发达国家地区经历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后,回过头来认识到的消费型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所起的冲突后,就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生态环境,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建筑理念的一种抉择。尤其经过多年的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获得国际的认可,因此绿色建筑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给普通百姓带来切实的良好感受。
2 绿色建筑概念设计的发展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具体化的新思潮和新方法。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公害空间,拆除后能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并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2018年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分析: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节能建筑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喜爱,这样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虑绿色建筑设计对持续消费的关注,按照节能建筑建设标准,要求设计院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要采取节能措施进行设计。
实现绿色建筑,是摆在中国建筑设计师面前的新问题,是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新方向,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观念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以及全社会的参与。
3 绿色建筑概念设计的一般原则
在建筑设计领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观念的具体体现就是回归三原则的设计思想。三原则即:节约资源、节能资源以及回归资源。其中,适用是对建筑最基本的功能要求,也是最本质的要求,不同的建筑功能适用于不同人的各种基本功能需求,同时也要考虑未来人们需求的发展变化对建筑的灵活性要求,即经济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该以效益代替。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少,所以对效益的追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反映在建筑设计上,就是要追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美观应从多个方面考虑,文化和地域的不同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观,真正的美观应该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建筑审美的新要求,应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地域的多样性特征,还应该反映出自然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的美学特征。
对于正在经历着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发展的建筑行业来说,对适用、经济、美观的核心精神应当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到我们的建设中来,大型公共建筑作为社会中最有代表性,最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建筑类型,更应该将这三原则作为建筑创作的原则之一进行规划和设计。
要做出节约型的建筑,建筑的内外造型应该与建造的场地相协调,建筑的平剖面的布置,应以建筑的功能为出发点,建筑设计时,还应该纳入模数化的设计方法,节约材料的同时还能节省制作的经费。同时应该考虑的还有建筑的使用效率和技术经济,从而使得建筑设计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和土地。
4 建筑设计的概念设计创新理念
建筑设计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也是创造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产物,是运行过程中所产生出的全新理念。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实践过程中,不难看出,由于一些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意识强烈,但实现的设计方案却严重脱离设计原则,存在功能或视觉效果不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建筑空间使用的差异性,用一种特例所采用的方式、硬套用在差异性很大的建筑类型中。在空间尺度或组合中,片面追求精神要素的创新,忽视功能、经济等要素和效率的原则,这些所谓的设计创新是万万不可取的。
建筑设计普遍倡导的重要问题就是科学理论是否系统化和规范化。其中,美国的科学家库恩在其倡导的科学范式理论学说中指出科学范式的产生对于科技革命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我们要不断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践的水平,还要不断反映出其个性、地域以及民族的审美趣味性,這样才能将民族文化传统同建筑艺术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以此更好地向世界展现出我国所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风采,加强民族的自豪感,在这一点上,能够更好地富有国际意义。
5 结束语
建筑概念设计是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设计中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都善于运用概念设计,将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统一到结构设计中,结合自身积累的经验,统筹整体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及问题,以实现整个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人类的思维对于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对于新作品的产生来说,新想法的产生往往更加关键。目前我国社会对建筑设计创新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有助于人们对建筑设计创新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参考文献:
[1]张鹏.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途径[J].科技传播,2011(16).
[2]吴焱,王楠.浅谈建筑结构中的概念设计[J].企业导报,2011(09).
[3]程博昕.工民建结构抗震探索与研究[J].中华民居,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