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楠,范义荣,陈苗苗,敖素燕,段艳皊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高楼大厦、高速公路、立交桥等现代化设施逐步取代了往昔的绿野农田,人们逐渐远离大自然。虽然城市的绿化美化工作日益完善,但高密度的建筑群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无法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生态休闲和体验农耕生活的追求和向往[1]。目前,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有条件利用节假日走进乡村,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学习农耕文化知识,同时又锻炼身体,调节心理。农业观光园的出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我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2]。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的一种新型游憩业态,是以现有或开发的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对象,按照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规律和构成要素,对其进行改造、配套、深度开发,在保证生态功能和美化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赋予其观赏、购买、品尝、娱乐、劳动、学习和居住等不同的功能,创造出可经营的、具有农业功能特色的游憩资源及产品,形成第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生产和消费相统一的新型农业形态[3]。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综合开发方式,观光农业园对农业、生态和旅游3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观光农业的开发模式多种多样,从功能开发程度可分为多功能开发,单一功能开发和少量功能开发3种形式。单一功能开发模式的观光园承担1~2种功能,主要是采摘园、农家乐和垂钓乐园等功能。单一、一览无余的农园,平淡乏味,吸引效应大大低于多功能的农业观光园,很难有效益,难以持续经营发展。多功能开发模式的观光园结合了观光、餐饮、度假、休闲、疗养、科普教育等功能,游人可看、可玩、可学、可吃、可购,又可锻炼,全方位为游人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保证园区经营可持续发展。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浙江省旅游业也发展迅速,2012年接待国内游客总数达到2.44亿人次,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农业观光生态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已成为浙江省乡村旅游的有效载体和主战场,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等地区依托自身资源条件,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帮扶下建成了规模不同、主题不同、类型多种多样的观光农业园区[4]。作者实地调查了宁波大桥生态农庄旅游区,阐述园区的规划建设布局及经营策略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以下简称为农庄)位于宁波慈溪市西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1 km处,总面积达133 hm2,其中陆地面积100 hm2,水域面积33 hm2。农庄于2005年7月开始营业,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形成聚休闲、观光、度假、生产、教育、科研、养生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庄园。截至2012年,农庄累计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浙江省生态旅游示范区、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农庄核心定位是农业科技展示与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同时结合农事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科教、休闲度假与康体疗养、主题会务与专题培训、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6项基本功能。园区分设生态农业大观园、设施农业园、有机农业种植园、特色文化区、宾馆会务区、农家特色餐饮区、特色农产品购物区、渔人湾垂钓区、渔家小村度假区、素质教育基地和长三角生态休闲渔庄共11个功能区 (图1)。生态农业大观园为核心游览区,进行蔬菜、果树、大田作物的生产及展示。具体景区分为:1市,田园超市;2区,露天区和温室区;3源,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4用,温室原水回收利用、污水生物膜处理中水回用、微滴灌及微喷灌节水应用;5坊,酿酒坊、豆腐坊、年糕坊、制糖坊、炒货坊;6园,奇巧园艺、瓜果飘香、幽谷兰苑、沙漠风情、热带雨林、科普教育等6个主题温室 (图2)。
图1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功能区分布
图2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生态农业大观园景点布局
素质教育基地位于园区南侧,是慈溪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设有教学区、实践区、体验区和考察区,总面积达到36.7 hm2,其中有建筑3550 m2和运动场地9500 m2,还有36处可以用于科普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场地,基地的功能、设施齐全,可以同时容纳588名学生食宿。基地在农庄支持下,将学农、学军和学工结合在一起,按照素质教育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可开展各项军事拓展教育、农艺实践、趣味物理体验、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地理地貌教育、水上运动和生活技能教育等适合青少年参与的特色实践活动。
设施农业园为温室大棚,种植了种类丰富的蔬菜果品如橄榄菜、番茄等,供游客采摘,可让游客有较高的参与性。
露天的有机农业种植区占据了农庄大部分面积,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的功能。
特色文化区利用文化长廊将品味功能不一的文化休闲亭连接在一起,在长廊两侧的果树林和菜园饲养代表六畜兴旺的鸡、鸭、牛、羊,充满浓郁的农家特色。
特色农产品购物区将农庄生产的瓜果、蔬菜、自制豆制品、高粱酒、麦芽糖等产品集中出售,还有仿野生养殖的水产品,营养价值高,供游客自由选择购买。
农家特色餐饮区里面有32间面积不等的餐饮包厢,可供800多人就餐。
渔人湾垂钓区有专门的垂钓亭供游人休闲垂钓,湖里鱼类资源丰富,还放养了蟹、虾、甲鱼和黄鳝等,这些都是野生放养的,属纯天然无污染水产。
渔家小村度假区临湖有一排农家建筑风格的木质别墅,每栋别墅通过栈道连接起来,都有单独的钓鱼台,提供游玩、住宿、休闲一体化服务。
宾馆会务区的客房设计新颖,档次较高,而且功能设备齐全。宾馆具不同类型,有迷你宾馆,还有富有江南特色的四合院、绿色家园。农庄内有8处大小不同的会议室,中式古典的桌椅摆设体现了农家特色。
长三角生态休闲渔庄的水域面积有27 hm2,陆地面积也有1 hm2。在渔庄内有国家级婚育文化基地、水上运动中心、户外拓展区、渔家客栈、绿色家园、娱乐休闲等活动场所。在婚育文化基地可以举办各种风格的婚礼庆典和宴请,很多新人也会选择到这里拍摄婚纱照,还可以体验到抛绣球、骑白马、坐花轿、走鹊桥、拜天地等中国传统婚庆文化。游客还可以参加电视台在水上运动中心、户外拓展区、弥漫的战场等场所拍摄的冲关挑战类节目。
目前浙江省观光农业已基本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为支撑产业及多产业支撑的3种产业依托模式,其中多产业支撑模式包括种植业与畜牧养殖结合,种植业与水产养殖结合,种植业、畜牧养殖与水产养殖三者结合[5]。宁波大桥生态农庄采用种植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与观光旅游四者结合的多产业支撑模式,跳出了单一观光休闲型、观光生态型农庄发展的枷锁,形成“以农促旅、以旅促农”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走上了一条集种植加工、休闲旅游、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高效型多产业的发展道路。
通过实施数字化农场、信息化技术等项目,农庄建立了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经营的一套现代农业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农庄采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千家千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起来。目前,农庄已与19个生产合作社结对,与周边5000户农民签订了蔬菜、水产订单协议,辐射周边0.66万hm2种植土地和养殖水域。农庄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加快技术推广,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庄与农户之间的合作信任度。此外,农庄坚持经营规范化、规模化,所有温室大棚统一管理,实施精准定量栽培,保证农产品的品质规格。
农庄自主钻研创新技术,兼收并蓄引进技术,大胆开发项目,以项目启动产业,以产业带动项目,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力,引领现代农业“生态化、精品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力求走在浙江省同行前列。2006年以来,农庄共承担和参与各类科技项目50多项,通过新品种认证1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9项。农庄在宏观上突破传统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循环经济主导发展;在微观上突破地域土壤限制,引品种,重研发,创效益。此外农庄坚持举办春季农庄新品种、新科技展示展销会,邀请专业人员来举办讲座,不断转变农民经营理念,总计培训农民1.6万人次。不定期举办毛豆、刀豆标准化生产种植能手和标兵评选活动,推广先进经验。
农庄每年举办慈溪市花卉博览会、菊花艺术展、渔食文化节、南瓜节等多项博览和节庆活动,打造文化展示平台。尤其是慈溪市花卉博览会为实现游客与农庄对接、客商与本地花卉市场对接提供了开放平台。通过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全面提升了农庄软实力和品牌价值。
农庄分3期启动项目建设。初期启动休闲农业经营,中期进行旅游项目的细化和完善,后期进行旅游品位和内涵的提升,有效地避免了建设周期过长造成资金上的压力。其次采用主导产业支撑,休闲产业为辅的战略,若仅以休闲、游乐设施为主,必然造成淡季企业经营效益的下降与维护成本的增加。再次,农庄的文化品牌意识强烈,将旅游产业与文化融合,打文化牌,打造多个文化平台,打响了农庄品牌。
农庄总体规划布局合理,在功能上满足了游客的心理需求,使功能与景观形式有效地结合,但部分区域人工建设成分过重,如渔人湾整齐划一的湖岸和大观园内人工设施过多的水面,与农庄的田园风格不符。人们从“水泥森林”来到农庄,就是为了体验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田园乐趣,呼吸清新空气,感受宁静的气氛、淳朴的民风,欣赏生机盎然的花鸟林草,亲自收获枝头的鲜果,品尝新鲜的瓜果蔬菜[6]。再之,农庄内的景观处理和后期维护还有欠缺,几处亭廊的基础部分没有做美化措施,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庄内的乡野古朴气息。几处卫生设施和景观小品受到损坏但没有及时更换或修缮。
在进行市场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园区内的游憩资源进行挖掘和创新,要结合特色景观和生态产业项目策划不同类型的旅游路线。例如按照特色,可分为娱乐线、科技线、品果线和养生线4条游览线路,为游客提供具有不同功能的线路,游客也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线路进行深度游玩。
农庄内生态农业大观园、宾馆会务区和特色文化区的景观效果优良,尤其是在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不同功能区风格不同,并且考虑到乔灌草的有机结合,在各个区域合理配置,这些成为农庄内有力的补充和点缀。但其他功能区的景观营造相对薄弱,尤其是渔人湾沿湖一带,可在滨水位置和水中种植荷花、睡莲、芦苇等耐湿和水生植物,提高水体的景观性。
农庄内工作人员大多是附近村民或临时聘用的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相对薄弱,首先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与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以服务能力的增强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其次要增强服务意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等活动使工作人员在思想上真正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健全服务考核机制,将服务能力强弱、质量优劣作为业绩与晋升进步的重要内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1]马樱宁.北京市农业观光园植物景观调查研究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2]汤曼,冯国林.关于进一步发展观光农业的思考田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9.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张俊,孟力力,闻靖,等.江苏观光农业生态园调研:以江苏紫金生态园、溱潼湿地农业生态园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418-420.
[5]卜岩枫.浙江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农业科学,2006(6):714-715.
[6]冯丽.北京市观光农园景观设计初探 [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